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丙酮、二氰二胺和取代苯胺三组分法合成了9个新的1-取代苯基三嗪类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抗癌活性,3,4,7有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作用,人鼻咽癌KB细胞可被2,5,7抑制。  相似文献   

2.
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合成亲脂性叶酸拮抗剂2,4-二氨基-5-甲基-6-取代苄胺基喹啉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邻甲苯胺为原料设计并合成喹唑啉类化合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和磺酰罗丹明B法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该类化合物对L1210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已测定的部分化合物的药理结果中化合物D1,D3,D5和D6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化合物D1-5对人红白细胞病K56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DNA末端标记法(TUNEL法)研究番荔枝内酯凋亡诱导作用,以及TUNEL法用于凋亡检测和抗癌药所致凋亡的探讨。方法:用台盼蓝拒染法,TUNEL法,DNA凝胶电泳,电镜等技术,研究番荔枝内酯对具有多药抗药性的耐阿霉素的人乳癌MCF7/AD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结果:电镜下观察到细胞染色质浓缩,聚集核膜下,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DNA梯形条带。TUNEL法检测的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形态学改变的凋亡细胞。结论:番荔枝内酯对人乳癌MCF7/ADR细胞具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5mg/L,并诱导其凋亡。TUNEL法可配合其他方法用于检测抗癌药诱导的人癌细胞凋亡及抗癌药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流式细胞计和细胞簇集试验证实雌激素可促使MCF-7细胞进入分裂周期,三苯氧胺作用与雌激素相反。放线菌素D在达到一定剂量时可直接杀死细胞而非抑制细胞进入分裂周期。肿瘤坏死因子-a(TNF-a)对MCF-7细胞作用类似三苯氧胺但效果远明显于三苯氧胺;放线菌素D对雌激素作用有抑制,但对三苯氧胺和TNF-a作用无拮抗。  相似文献   

5.
肿瘤化疗药物对人LA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四氮唑(MTT)法分别检测顺氨氯铂(PDD),丝裂霉素-C(MMC)、阿霉素(AMD)、氟尿嘧啶(5-Fu),阿糖胞苷(Ara-c),长春新碱(VCR)对IL-2诱导人外周血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与LA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相加杀伤作用。①MMC、ADM、5-Fu、VCR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稍有下降,Ara-C能抑制IL-2诱导LAK细胞活性,PDD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6-氯/甲基-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并测试其对SGC-7901和HepG2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4-氯/甲基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通过与草酸二乙酯环合、氯代、亲核取代反应合成6-氯/甲基-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3c-1~7m-1),并用MTT法测试所得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得到15个相应的目标化合物,通过IR和1 H NMR确认结构。此类化合物对SGC-7901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HepG2细胞强,6-氯-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多数大于6-甲基-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6-氯-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5c-1)和6-甲基-2/3-芳基喹喔啉衍生物(7m-1)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IC50值分别为2.02和0.001 6μg/mL。结论目标产物(5c-1,7m-1)对SGC-7901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好,可以进行结构优化,以期开发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金雀异黄素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7-取代酰氧基-5-羟基-4'-硝基金雀异黄素衍生物,并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以氯苄为起始原料,经取代、硝化、Friedel-Crafts反应和环合,再与各种酰氯反应得到8个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其结构;其中化合物5B(5-羟基-4'-硝-7-丙酰氧基异黄酮)体内外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0.017 mmol/L.结论: 金雀异黄素的4'引入硝基,同时7位丙酰化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PB230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敏  买霞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0,9(4):243-244,247
目的:研究PB230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物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B230对体外培养的MGC80-3细胞系、K562细胞系和MCF-7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PB230明显抑制MGC80-3、K562和MCF-3三种细胞系的生长,其IC50值分别为2&;#215;10^-6-1&;#215;10^-5mol/L之间,2&;#215;10^-6mol/L和1&;#215;10^-5mol/L,结论:PB230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9.
Ribozyme基因对人肿瘤细胞株MCF—7/Adr多药抗药性的靶向逆转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设计合成能切割人mdr-1mRNA的Ribozyme基因并构建成真核细胞表达克隆(pHβApr-1new/5mR3),以靶向切割耐药癌细胞株(MCF-7/Adr)的mdr-1mRNA,抑制P-糖蛋白的表达,逆转多药抗药性。方法将含Ribozyme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克隆转染MCF-7/Adr细胞,采用斑点杂交和Northern杂交技术测得Ribozyme能在细胞中稳定表达,并使细胞中mdr-1mRNA降解83.5%,P-糖蛋白表达明显下降(ABC法)。结果Ribozyme基因转染的MCF-7/Adr细胞耐药性下降至敏感细胞的6倍,而无Ribozyme基因转染的MCF-7/Adr耐药性是敏感细胞的1000倍。结论这种基因调控技术介入可能将为肿瘤耐药的治疗开辟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VP—16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探讨topoⅡ抑制剂的抗瘤机制。方法:选择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实验模型,以VP-16为诱导剂,用形态学观察、DNA电泳及流式细胞术(FCM)等方法人凋亡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经VP-17处理的HL-60细胞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出现梯状DNA条带(DNA ladder),FCM DNA直方图上G0/G1峰前是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表明经VP-16处理的HL-60细胞的确发生了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了一组对位取代苯胺与未经处理或经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形成细胞色素P-450代谢中间体络合物的活性,并用Fisher线性判别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除4,4'-二氨基二苯醚与经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形成细胞色素P-450代谢中间体络合物的活性被错分外,其余的对位取代苯胺均被正确分类;脂溶性较大和拉电子能力较强的对位取代基对形成代谢中间体络合物有利;经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与对位取代苯胺形成代谢中间体络合物的活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8-氯腺苷(8-Chloroadenosine,8-Cl-Ado)对人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的生长和凋亡的作用,以及对相关基因和CREB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P以不同浓度8-Cl-Ado处理体外培养的Molt-4细胞,采用MTT法测定药舶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光学显微镜、流工细胞仪和琼脂糖电泳分析细胞凋亡,分别用斑点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c-myc和bcl-2的表达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板蓝根二酮B抗人肝癌BEL-7402细胞,卵巢癌A2780细胞体外活性研究,方法:MTT法测定板蓝根二酮B对肝癌BEL-7402细胞和卵巢癌A2780细胞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的诱导分化作用,PCR-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板蓝根二酮B具有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的能力,其IC50分别为8.2μg/mL和7.8μg/mL,且具有诱导  相似文献   

14.
采用胎盼蓝染色法,3H-TdR掺入试验和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技术研究了c-mycmR-NA帽区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增殖及其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myc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生长和增殖,这种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时也能抑制MCF-7细胞c-myc蛋白的表达。此外,本文对c-myc基因调控细胞增殖及反义核苷酸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红景天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5种人癌细胞(肝癌、胃癌、肺癌、Hela细胞和咽癌)和小鼠移植性肿瘤实验,证明了红景天素可明显抑制3种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可提高荷瘤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其生存期,抑瘤率在50%以上,结果提示红景天素对体外培养3种癌细胞和小鼠S180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一类6-(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以期发现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傅-克反应、水解反应及水合肼环合反应、溴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共合成6-「4-(取代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11个,均属首次报道,并通过元素分析、^1HNMR确证结构。初步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结论:首次合成了11个6「4-「4-(取代苯乙酮基)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最强,与先导化合物CCI17810相当,化合物(3),  相似文献   

17.
采用琼脂糖电泳、紫外光谱法及碱性洗脱法研究新蒽环类抗肿瘤化合物AD-89对细胞内外DNA的作用以了解其抗肿瘤作用机理,结果发现,AD-89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慢超螺旋的PUC9DNA的电泳迁移率,小牛胸腺DNA和AD-89作用后可使AD-89的紫外吸收峰出现明显红移,提示AD-89能嵌入DNA,AD-89在大剂量时能引起DNA单链断裂,但不引赶快旧白相关的DNA单链断理解,而在5μmo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α-双炔失碳酯(α-anordrin,ANO)对阿霉素抗药的MCF-7乳癌细胞(MCF-7^adr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形态学、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结果:ANO10~50μmol/L作用48h明显抑制7^adr细胞的生长,诱导MCF-7^adr细胞核碎裂,染色质凝缩,电泳显示核小体之间DNA裂断。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经ANO作用后约有26%的细胞出现在“亚G1  相似文献   

19.
采用琼脂糖电泳、紫外光谱法及碱性洗脱法研究新蒽环类抗肿瘤化合物AD-89对细胞内外DNA的作用,以了解其抗肿瘤作用机理。结果发现:AD-89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慢超螺旋的PUC9DNA的电泳迁移率;小牛胸腺DNA与AD-89作用后可使AD-89的紫外吸收峰出现明显红移,提示AD-89能嵌入DNA;AD-89在大剂量时能引起DNA单链断裂,但不引起蛋白相关的DNA单链断裂,而在5μmol/L和10μmol/L浓度时均可引起明显的DNA链间交叉联接,同时还可引起少量DNA-蛋白交联。由此表明,AD-89可能是一个主要通过引起细胞内DNA链间交联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嵌入剂。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观察了A-LAK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抗肿瘤作用,并与LAK细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AK细胞在短期内大量扩增,在培养第7天时达到增殖高峰,A-LAK细胞增12.02倍,而LAK细胞增加2.69倍,培养3周后A-LAK细胞增加53.50倍,而LAK细胞仅增加4.45倍。18小时LDH-L释放试验表明,A-LAK细胞对Anip973和K562细胞较显示较高的杀伤活性,与LAK细胞相比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