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牙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后颌面硬软组织的变化.方法对17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像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NA角增加3.5°,ANB角增加3.4°,A-FHV距离增加3.2mm,SNB角增加0.2°,B-FHV距离增加0.5mm;ANS-ME增大0.5mm.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生长,是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牙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后颌面硬软组织的变化。方法对17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像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NA角增加3.5°,ANB角增加3.4°,A-FHV距离增加3.2mm,SNB角增加0.2°,B-FHV距离增加0.5mm;ANS-ME增大0.5mm。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生长,是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 mm,L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4.
我国青少年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为12.81%。如果不能及时的采取早期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将影响患儿的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以及对患儿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上颌骨和(或)下颌骨生长发育出现异常是导致骨性安氏Ⅲ类反牙合的主要病因。有研究显示,42%-63%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存在上颌后缩,所以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患者应及早进行上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但是矫治效果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5.
逄秀凤  陈建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88-1390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袷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袷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mm,1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改良的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联合前方牵引对不同年龄组的安氏Ⅲ类错[牙合]软硬组织的作用。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其中乳牙期15例,替牙期15例。两组均应用Twinblock联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结果:两组病例矫治后SNA,SNB,ANB,A-SFH,PG-SFH均有较大变化。其中,乳牙组SNA平均增加2.32°,替牙期组增加了2.82°。在垂直向上,替牙组前下面高增加,SN-MP增加了2.64°。反映牙性改变的指标显示在乳牙组变化不大,而替牙组UI-SN、LI-mp均有增加。结论:改良的Twinblock联合前方牵引适应于乳牙期和替牙早期的功能性反[牙合],或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轻中度骨性反[牙合]。但对于高角病例或存在Tmj症状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Nance加前方牵引在矫治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Nance加前方牵引技术矫治16例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7~12岁,平均9.5岁。16例患者均为近中磨牙关系,下颌不能后退至切对切,ANB〈0°。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16例Ⅲ类错铪畸形病例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NA角增大,SNB角减少,ANB角增大。Ptm-A增加,表示A点前移,同时,UI-LI角减少,UI—NA角增加,表示上前牙唇向倾斜。结论:使用改良Nance加前方牵引治疗在矫治Ⅲ类错耠,特别在上颌发育不足或位置压缩方面效果良好,可使面中部发育不足得到改善,克服了以往活动矫治器配合前牵引固位较差,易脱落的缺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翁曙萍 《临床医学》2005,25(2):74-75
目的利用口内力推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方法安氏Ⅱ类错(牙合)伴前牙拥挤患者用Nance托配合Ni-Ti螺簧推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排齐牙列.结果所用病例后牙远中关系和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Ni-Ti螺簧配合Nance托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国内外对骨性Ⅲ类错(牙合) 的治疗尚无简便有效的方法.实验拟探讨一种适合于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新型矫治方法并评价对软组织的改变效果. 方法:①对象:选择2002-07/2006-10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60例,其中6~9岁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7.8岁;10-15岁替牙期和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袷患者30例,平均12.7岁,其中男12例,女18例.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知情同意.治疗用3 M扩弓器为美国生产;前方牵引器为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②分组及处理:对两组错(牙合)患者,先行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待上下颌覆盖达到3.0~4.0mm时,给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牵引约半年之后去除矫治器予以保持.③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和软组织侧貌变化. 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的比较:所有患者经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后,硬组织产生显著骨改建,上颌骨及上切牙前移,下颌骨及下切牙后退,但l0~15岁组下颌平面角打开较大.②两组患者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随硬组织的改变,软组织也发生相应改变,面中部及上唇前移,颏部及下唇后移,从根本上改变了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凹陷型侧貌,但两组间比较多数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和快速扩弓对10~15岁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疗效显著,与6~9岁组比较,其反应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 25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临床病例,年龄 7~ 11岁,以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通过头影测量技术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SNA、 ANB显著性增大 (P< 0.001),SNB显著性减小( P< 0.05),提示上下颌矢状不调明显改善. (2)A- X轴距、 A- Y轴距显著性增大( P< 0.001) ,而 PP- SN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上颌骨矢状向及垂直向的生长均有所促进,且上颌骨未发生明显旋转. (3)B- X轴距、 MP- SN增大( P< 0.05)而 B- Y轴距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下颌产生了一定的向下向后旋转. (4)U1- SN显著性增大( P< 0.05) , L1- MP显著性减小( P< 0.05). (5)N- Me、 ANS- Me显著性增大( P< 0.05).结论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错能促进上颌骨整体的向前向下生长,并使下颌产生一定的向下向后旋转,上前牙唇倾及下前牙舌倾,有效改善了骨性Ⅲ类面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利用上颌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矫治6~9岁患者效果较好,但对于10~15岁较大年龄骨性反(牙合)患者,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上颌前方牵引配合粘结式快速扩弓治疗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颌、(牙合)面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试验,于2003-07/2007-10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完成.参试者: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60例,其中6~9岁组30例,10~15岁组30例. 干预:所有患者先行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待上下颌覆盖达到3.0~4.0 mm时,给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牵引约半年之后去除矫治器予以保持.主要观察指标:采用Pancherz头颅定位X射线侧位测量系统,分别测量牵引前后上下颌骨及上下切牙位置变化,包括6个骨性标志点和4个牙性标志点.结果:两组患者6个骨性标志点在水平向均有明显变化,不仅上颌骨前界前移显著(P < 0.001),而其后界翼上颌裂点及后鼻棘亦有明显变化.4个牙性标志点变化显示上切牙前移,下切牙后移,上磨牙近中移动,下磨牙远中移动上颌牙弓变化均较显著,上颌尖牙间,第一、二双尖牙间、第一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大.下牙弓变化中,第二双尖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和粘结式快速扩弓对10~15岁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骨矫形效果显著,可减轻畸形程度.  相似文献   

13.
骆英  杨庆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43-1045
目的评价 Twin-block与口外弓颈牵引对生长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颌骨及牙槽的影响.方法 10~ 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 ,12名 Twin-block治疗, 14名口外弓颈牵引联合固定矫治, 11名对照组,观察 12个月 ,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分析. 结果上颌骨位置( A-OLP)口外弓颈牵引组比 Twin-block组小 1.71 mm, 下颌骨位置( Pg-OLP) Twin-block组比口外弓颈牵引组增加 1.91 mm, Twin-block组覆盖的减小 ,骨性因素 48%,口外弓颈牵引组为 36%,磨牙关系的矫正, Twin-block组骨性因素与口外弓组一致,均为 55%,下颌平面角两组均无明显改变 (P >0.05).结论 Twin-block主要促进下颌生长 ,口外弓颈牵引联合固定矫治器主要抑制上颌及上切牙向前生长,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矫正生长期Ⅱ类错(牙合),改善软组织侧貌 ,且均未产生不利的垂直向变化.  相似文献   

1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多由上下颌骨位置、形态异常造成,其中上颌后缩下颌正常及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型占42%~63%,即约50%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上颌发育不良[1]。上颌前方牵引是以合适大小的力作用于上颌骨周围的骨缝,刺激骨缝区的骨沉积;同时牵拉上颌骨前部骨膜,促使上颌骨向前生长,以达到矫治上下颌骨关系不调所致骨性错(牙合)的目的。本文拟对现阶段采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与疗效情况.方法 选择12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替牙(牙合)晚期或恒牙(牙合)早期的安氏Ⅱ1分类错一畸形患者,年龄10~12岁,平均年龄11.2岁,每天24h配戴Twin-block矫治器10~12个月;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2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后,SNB角明显增加,ANB角明显减小,下颌体和升支明显增加,磨牙关系中性或接近中性,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或基本正常,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12~17岁,平均14.5岁.患者ANB角-0.5°~-3.5°,平均-2.65°,上下牙列基本无拥挤和间隙,均采用不拔牙矫治,下颌即使可功能性后退,也只能后退至对刃(牙合).上下牙列排齐整平后,下颌用0.43 mm× 0.64 mm的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上颌用0.46 mm×0.64 mm的不锈钢方丝标准弓形,并且末端回弯以加强支抗.治疗前后均拍摄全景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治前后11项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矫治后,上下颌切牙代偿增加,L1-MP平均减少4.66°,下颌磨牙大幅度远中移动.ANB角少量增加,下颌平面角变化不大.结论 多曲方丝弓技术通过上下前牙的差异性移动可有效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目前国内外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治疗尚无简便有效的方法。实验拟探讨一种适合于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新型矫治方法并评价对软组织的改变效果。方法:①对象:选择2002-07/2006-10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60例,其中6~9岁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7.8岁;10~15岁替牙期和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平均12.7岁,其中男12例,女18例。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知情同意。治疗用3M扩弓器为美国生产;前方牵引器为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②分组及处理:对两组错牙合患者,先行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待上下颌覆盖达到3.0~4.0mm时,给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牵引约半年之后去除矫治器予以保持。③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和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的比较:所有患者经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后,硬组织产生显著骨改建,上颌骨及上切牙前移,下颌骨及下切牙后退,但10~15岁组下颌平面角打开较大。②两组患者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随硬组织的改变,软组织也发生相应改变,面中部及上唇前移,颏部及下唇后移,从根本上改变了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凹陷型侧貌,但两组间比较多数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和快速扩弓对10~15岁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疗效显著,与6~9岁组比较,其反应稍小。  相似文献   

18.
赖汉标  刘奕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142-1143
[摘要] 目的 了解替牙期安氏III类患者前方牵引双期矫治与单纯固定矫治效果的异同。 方法 收集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的安氏III类患者27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前方牵引双期矫治组12名,单纯固定矫治组15名,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并分别对前牵组和固定组15项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测量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前牵组在改善上下颌骨间不调方面比单纯固定治疗更具优势,上颌骨获得了更明显的生长。牙齿的变化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上颌发育不足的安氏III类患者前方牵引双期矫治更有利于改善颌骨间不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和快速扩弓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取14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病儿为治疗组,应用前方牵引和快速扩弓矫治法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选取12例未治疗的骨性错[牙合]病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儿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显著的硬组织改变,上颌骨向前移位,下颌骨向下、后旋转。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下面高显著增加,覆显著减小。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能够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病儿的牙颌面产生显著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用上颌环托式活动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器及固定矫治器矫治Ⅲ类错(黯)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13例替牙早期及2例恒牙期上颌明显后缩病例,采用此方法通过白天行Ⅲ类颌间牵引,夜间使用前牵,治疗Ⅲ类错(精)畸形,结果 大部分在6~9个月解除前牙反(黯),矫治完成后牙齿排列整齐,磨牙关系为中性或者偏近中.结论 使上颌切牙未完全萌出的Ⅲ类错(牙台)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