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评估超声诊断方法运用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符合和漏诊状况。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2 月长沙市第四医院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的 42 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患者均予以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不同 诊断方法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整体符合率、漏诊率,并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符合率。结果:以病 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整体符合率比腹部超声高,阴道超声整体漏诊率比较腹部超声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下肌瘤、萎缩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均比腹部超声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选用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患者 的符合率较腹部超声更高,漏诊更少。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2 月在厦门市海沧医院治疗的 100 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宫 腔镜下电切手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冷刀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 介素 –4(IL–4)、白细胞介素 –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高 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 –6(IL–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1)、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促黄体生 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月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宫腔粘连,可改善卵巢供血,调节机体 MMP–9、PAI–1、TGF–β1 水平, 进而调节激素表达,对子宫内膜产生保护作用,预防宫腔再粘连。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分析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 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接受宫腔镜电切术的 80 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并纳入观察组,另 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05 年 6 月至 2006 年 12 月接受传统治疗的 60 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 者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中失血量少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 间、术后 12 h 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出院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 12 h 的 VAS 评分、月经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长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水中毒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贯穿子宫肌层 损伤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 1 年内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有助于减少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 息肉患者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顺铂联合紫杉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 –1(SRC–1)、核受体辅阻遏子 (NCoR)、孕激素受体(PR)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12 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 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9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予以紫杉醇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顺铂联合紫 杉醇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 SRC–1、NCoR、PR 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别对两 组患者 SRC–1、NCoR、PR 相关数值在各个月经周期(增殖期、分泌期)的平均光密度(IOD)值进行分析,并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 SRC–1、NCoR、PR 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分泌期,两组患者 NCoR、PR 相关数值的 IOD 值低于增殖期,SRC–1 相关数值的 IOD 值高于 增殖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增殖期,观察组患者 SRC–1 相关数值的 IOD 值低于对照组;分泌期, 观察组患者 PR 相关数值的 IOD 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量 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顺铂联合紫杉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 SRC–1、NCoR、 PR 水平的调节效果更好,患者生命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去分化癌(DEAC)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为其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 福建省肿瘤医院 2017 年 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9 例 DEA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 治疗方法和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治方法。 结果:9 例 DEAC 患者中,4 例临床晚期患者死亡,平均生存期为 (13.75 ± 8.67)个月,其余 5 例临床早期患者生存至 2022 年 12 月;8 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 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9 例患者中,7 例患者进行放疗或化疗,平均生存期为(28.00 ± 11.97)个月;2 例 患者未行放疗或化疗,平均生存期为(17.50 ± 16.26)个月。在肿瘤直径的评估中,肿瘤直径< 2 cm 者 3 例,> 2 cm 者 6 例, 其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9.30 ± 4.03)个月,(19.00 ± 10.2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临床晚期 DEAC 患者的生存期比临床早期患者短且预后差。未进行放疗或化疗患者的生存期较进行放疗或化疗患者短且预 后差,生存期可能与肿瘤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究针对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中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进行初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寮步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80 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检查,以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病理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80 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中,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共有 78 例 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 97.50 %,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患者 19 例,诊断准确率为 95.00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35 例, 诊断准确率为 100.00 %;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 24 例,诊断准确率为 96.00 %;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的局部征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住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结合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宫腔局部征象。结果 (1)1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最常见中医证候为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息肉颜色、表面血管颜色及血管形态分布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息肉位置、数量分布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颜色、子宫内膜血管颜色分布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管形态分布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颜色、息肉表面血管颜色及血管形态、子宫内膜颜色及内膜血管颜色与中医证型相关,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医辨证的局部望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或有息肉样,物镜下见肿瘤由不规则、复杂的腺管构成。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内膜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肌壁间妊娠(IMP)的临床表现及超声特征。 方法:收集 2006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福建 省妇幼保健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 IMP 患者 11 例,对其临床表现、超声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11 例患者均有停经史,超声表现孕囊型 4 例,包块型 7 例,破裂型 0 例,术前超声正确诊断 3 例,误诊或仅描述性诊 断 8 例,诊断准确率 27.3 %。11 例患者中行全子宫切除 1 例,子宫肌壁甲氨蝶呤注射 2 例,宫腔镜、腹腔镜或开腹肌壁间 妊娠物清除 8 例,术后患者均情况良好。 结论:IMP 临床罕见,更好的认识理解其临床、超声影像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 26 例 FH 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行多个方面的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8.92 ± 7.42)岁;临床表现为月经改变(30.77 %)和经期下腹痛(19.23 %); 有 16 例(61.53 %)影像学提示子宫肿物变性和(或)血流丰富;术中见肌瘤多发为 17 例(65.38 %)、单发为 9 例 (34.62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4.81 ± 7.91)个月,均存活,其中 5 例(19.23 %)肌瘤复发。不同年龄、家 族子宫肌瘤史、Ki–67 指数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FH 缺陷型子宫平 滑肌瘤为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LRCC)的前哨表现,具有发病年龄轻、肌瘤多发且体积大、影像学示子 宫肿物变性及丰富血流、术中冰冻病理示富于细胞等特点,且易复发,且可伴发肾癌,术后加强妇科及泌尿外科随访, 有助于改善预后,临床需重点关注存在风险因素如年龄< 42 岁、有家族子宫肌瘤史、Ki–67 指数≥ 5 % 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开发并评估一种用于预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内膜病理类型的临床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因妇科B超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并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宫腔镜下内膜活检的患者,结合其病史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影响内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nomogram)函数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下方的面积大小(Area Under Curve, AUC)、C指数(C-index)、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自举法(bootstrap)评估及验证模型,依据列线图对纳入患者进行风险赋分,绘制ROC曲线获取风险评分的截断值,从而划分高低风险的人群;结果 阴道流血、绝经、无流产史、并发高血压、B超内膜厚度增厚、内膜回声不正常,中医证型为虚实夹杂证是发生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模型所得AUC值与C-index均>0.9,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P>0.05,bootstrap内部验证法所得C-index亦高于0.9,均说明模型准确度、区分度及可信度良好,当患者的风险评分总和≥177分时,属于高风险人群;结论 本模型可以预测B超提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内膜病理类型为癌前或恶变型的概率并识别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比较经阴道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阳江市妇幼保健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收治的 82 例疑似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存有完整的石蜡病理标本并具有完 整的超声影像资料。计算并比较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经阴道二维超声对子 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 67.95 %(53/78)、25.00 %(1/4)、65.85 %(54/82)。经阴道 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 94.87 %(74/78)、75.00 %(3/4)、93.90 %(77/82)。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与经阴道二维超声相比,子宫内膜息肉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划分为对照组(紫杉醇治疗)、观察组(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 各 32 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53.13 %、疾病控制率为 90.63 % 高于 对照组的 25.00 %、59.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接收 2 个治疗周期,无失访和死亡患者。观 察组患者疾病平均进展时间为(6.67 ± 1.11)个月,对照组疾病平均进展时间为(3.68 ± 1.1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 93.7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给予子宫内膜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具有显著 效果,可以提升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 40 例,以石蜡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对患者术中采取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准确 度进行分析。结果:在病变组织侵入肌层的诊断符合率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与石蜡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Ⅰ级 25 %, Ⅱ级 80 %,Ⅲ级 100 %。在肿瘤分级的诊断符合率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与石蜡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 G1 50 %,G2 90 %, G3 100 %。结论:采取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方式对子宫内膜癌疑似患者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整体准确 度尚可,不准确的主要集中于G1以及组织肌层浸润的Ⅰ型阶段,所以需要重点对这两个部分的患者进行复诊,确保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采用 MRI 检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期间由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40 例。并根据 MRI 平扫及增强图片的特点确定内膜癌的 T 分期。并 将病理检查分期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全部患者在手术前实施 MRI 后,结果显示Ⅰ a 期有 5 例、Ⅰ b 期 有 7 例、Ⅰ c 期有 7 例、Ⅱ期有 12 例、Ⅲ期有 5 例、Ⅳ期有 4 例。病理检查结果提示Ⅰ a 期有 5 例、Ⅰ b 期有 7 例、Ⅰ c 期有 8 例、Ⅱ期有 10 例、Ⅲ期有 6 例、Ⅳ期有 4 例。MRI 分期的准确率是 85.00 %,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同 MRI 分期结果比 较,Kappa 值是 0.816,P = 0.001,表明两种检测方式一致性良好。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对其实施 MRI 检查,可 有效掌握患者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对于制定合理治疗方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究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200 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资料,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扫描图像,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子宫输卵管阳性率。结果: 先天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宫腔占位患者为 40 例,发生率约为 20.00 %;单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左 侧或右侧单侧输卵管阻塞、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 160 例,其发生率为 80.00 %。输卵管通畅 256 条、通而不畅 144 条,占比 分别为 64.00 %、36.00 %;检查期间患者会出现轻微腹坠胀感,有 2 例患者仅出现了下腹胀痛感,检查后胀痛感有效缓解, 无需特殊诊治,有 3 例患者因宫颈牵拉插管术后出现心脑综合征。结论:不孕症患者采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不良反 应少,提高输卵管畅通检出率,为不孕症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分析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 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接受广泛性子宫全切术 治疗,观察组接受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术后 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术前,雌二醇(E2) 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两侧卵 巢体积及窦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两侧卵巢体积小于术前,窦卵泡数少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经手术治疗均会对早期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性激素指标水平改变,但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效果更好,可有效缩短 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使其尽早康复,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观察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白氏 中医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187 例(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11 月),按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93 例)采取腹 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94 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法(VAS)评分、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FSH、E2、LH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减轻疼痛,改善性 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讨生化汤加减对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漳州市中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 期间 60 例进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术后不同的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23 例)和观察组(37 例)。 对照组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生化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术后复发率为 5.41 %,低于对照组的 26.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均不同程度 减少、月经经期不同程度缩短以及子宫内膜厚度不同程度变薄,且观察组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月经经期短于对照组、子 宫内膜厚度薄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雌激素(E2)、雌激素受体(ER)及 孕激素受体(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E2 不同程度降低,ER、PR 不同程度升高, 且观察组 E2 低于对照组,ER、PR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予以 生化汤加减治疗,可缩短患者经期及减少经量,使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选取许昌龙湖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 98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资料,从中选取采用刮宫术治疗的 49 例患者纳入刮宫组, 采用电切术治疗的 49 例患者纳入电切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统计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 3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 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月经量与激素水平的变化;随访 1 年统计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 结果:电切组手术用时长 于刮宫组,术中与术后出血量均低于刮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电切组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容 受性指标均优于刮宫组,月经量低于刮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 1 年,电切组患者子宫内膜息 肉复发率低于刮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更好,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更低,且手术方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