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综合疼痛护理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综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护理总有效率77.50%,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16±3.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42±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疼痛护理有助于缓解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15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及护理3 d后两组疼痛情况、急诊抢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疼痛护理引入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017年1~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5)给予急性疼痛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VAS疼痛评分及PSQI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及PSQI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急性疼痛护理管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改善患者骨折疼痛,使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对护理内容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科病房患者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术后疼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对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骨科病房患者共14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1例,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7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小时,术后48小时的VAS疼痛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为(5.73±2.25)分,术后48h疼痛评分为(4.59±1.05)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7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是骨科病房患者一种常见的不良症状,对患者的预后恢复十分不利.对此,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进行应用,能够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病房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创伤骨科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与研究组),各15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开展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86.67%)远远高过参照组(5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P0.05)。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减轻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及护理人员2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护理人员每组10名,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身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观察组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镇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择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100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NRS评分法指导镇痛护理。比较2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不影响睡眠率和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SAS、SD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RS评分指导镇痛护理能明显降低日间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周芳  曾文玲 《医疗装备》2024,(6):123-12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联合规范化疼痛护理在低位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260例低位阻生智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两组均采用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涡轮机拔除低位阻生智齿。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联合规范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前,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min、术后30 min、术后1 d,两组NR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患者开展循证护理联合规范化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7,(8):1228-1231
目的实施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缓解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99例,按入院号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痛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包括:人员培训与考核,对患者及家属的疼痛教育,实施疼痛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在术后第1、2、3天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睡眠状况在术后第1、2天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第3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的功能锻炼依从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对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1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6)及对照组(n=56)。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满意度(96.43%)较对照组(85.71%)更高(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利于缓解其术后疼痛症状,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