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ICU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在对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ICU重症患者进行收集发现共90例,以盲选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联合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恢复质量、并发症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恢复质量,观察组血清白蛋白、体质量指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机械通气时间则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并发症率,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增加营养支持疗法,可对血清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等进行更加科学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率,提升治疗的质量,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2017年5月11日至2018年3月22日6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观察组予以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营养状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为(11.80±1.16)g/L、(42.03±3.88)g/L,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支持应用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刘维军 《工企医刊》2014,27(5):986-98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不同营养治疗方式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0例行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内营养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体重,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院内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10d患者各指标与第1d比较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10d及21d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营养疗法能有效地维持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体重,改善其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一种比较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治疗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ICU病房内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共44例,随机性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营养供给。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通气时间、免疫功能各项指标以及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液中CD3、CD4与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就机械通气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比采用肠外营养效果更佳,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还能缩短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4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差值(△值)、2周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2.65±0.51) g/L比(1.41 ±0.57) g/L,(4.82±1.82)g/L比(2.75±0.6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肠外营养组[(7.6±0.7)d比(10.8±0.9)d,(11.6±2.4)d比(16.8±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2周内撤机成功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的7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腹胀发生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30.0%(12/40)比0],而肠外营养组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及中心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肠内营养组[ 15.0%(6/40)比0,15.0%( 6/40)比0](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能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住ICU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进行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施行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机体营养指标(包括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2周后的脱机成功率及患者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营养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治疗2周后的脱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通气治疗周期并降低患者通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新元  黄文峰  聂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61-6463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于术前及术后d7,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及体液(血液中IgA、IgG、IgM)、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ALB、PA、TF水平和体液、细胞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是理想的营养途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后,臂围、体重指数、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对于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784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26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520例),分别监测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及血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感染、吻合口瘘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费用,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EN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浓度及血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与PN组比较,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并发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费用均减少(P<0.01).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感染,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肠内营养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LC、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N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结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