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6,(10):1473-147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防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阴茎部位手术患儿4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每组20例,在手术结束前10 min S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C组给予生理盐水3 ml。记录术毕前10 min给药前(基础值)(T_0)、拔管时(T_1)、拔管后5 min(T_2)和离开复苏室前(T_3)四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并于各时点抽外周静脉血测定肾素和皮质醇浓度,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并测定全麻苏醒期镇静评分(Comfort)和躁动评分(RS),观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_1~T_3时点S组的MAP、HR与C组对应时点相比显著降低(P<0.05)。C组肾素、皮质醇在T_1~T_3时点与T_0时点相比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与S组对应时点相比升高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拔管期间C组中度和重度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P<0.05),S组躁动发生率低,镇静满意率高。与C组比,S组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返流误吸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上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毕前10 min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能明显降低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因舒芬太尼0.1μg/kg不影响拔管时间,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小儿麻醉中广泛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 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5,(7):921-92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麻醉苏醒期对患者心血管反应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择期手术患者6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各时间段H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躁动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间段HR较对照组稳定,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进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能保持体征平稳,保障心血管安全,能有效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55-756
目的探讨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不同年龄段患儿躁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60例采用七氟醚麻醉进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的3~9岁患儿,其中3~5岁患儿(24例)平分成A组和B组,6~9岁患儿(36例)平分成C组和D组。所有患儿均吸入8%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后A组和C组静脉滴注0.1 mg/kg咪达唑仑和0.1~0.2μg/kg舒芬太尼,并采用2%~3%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和D组采用3%~5%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比较四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和麻醉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结果四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拔除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中,A组躁动率高于C组,B组躁动率高于D组。同年龄段患儿中,A组躁动率显著低于B组,C组躁动率显著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会引起患儿在麻醉苏醒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年龄越小的患儿躁动率更高。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后,患儿的躁动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探讨非药物手段防止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醒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组(ET-A组)、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气管导管组(ET-D组)和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组(LMA-D组),每组30例.记录术前情绪较差例数、麻醉时间、七氟烷吸入时间.记录发生苏醒期躁动例数、药物治疗情况、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 三组术前情绪较差率、七氟烷吸入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A-D组苏醒期躁动率、接受药物治疗例数和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低于ET-A组[26.7%(8/30)比66.7%(20/30)、8例比20例和(23.9±4.9) min比(32.9±5.8) min,P<0.01].结论 小儿七氟烷麻醉时使用喉罩通气且在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可明显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尤其适合于不宜应用药物治疗的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原因和危害,提出对策。方法分析本院儿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患儿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发生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28例患儿中,伤口疼痛引起7例,导尿管刺激引起4例,各种导管、氧气罩等刺激引起6例,麻醉药作用引起5例,其他原因引起6例。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应全面了解掌握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并妥善进行处理,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89-99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脊柱手术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七氟烷全身麻醉脊柱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镇静及躁动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Ramsay、Rik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脊柱手术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中具有较强的镇静效果,能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唐明富  胡俊毅 《现代保健》2011,(28):127-128
目的观察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对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4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静注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8%七氟醚+吸氧(5L/min)诱导。A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2~3μg/kg,七氟醚2%~3%+吸氧(2L/min)维持麻醉。B组七氟醚3%~5%+吸氧(2L/min)维持麻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可以有效地预防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的5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心率、血压、躁动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苏醒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避免患者的血压、心率急速上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统计2010年264例ICU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64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中,切口疼痛84例(31.9%),气管导管刺激66例(25.1%),尿管刺激60例(22.4%),肌松药的残余作用35例(13.3%),其它19例(7.3%)。结论针对不同躁动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减少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确保患者安全地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2.
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尿管耐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淑萍  刘娟娟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320-1320,F0003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在全麻诱导前后行留置导尿直至尿管导管拔出后对尿管耐受的程度,及行护理干预对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1—2010年10月全麻诱导前后行留置导尿的男性病人1080例资料,统计其苏醒期拔出尿管导管后,对尿管耐受不同程度的反应。A组为麻醉诱导前行留置导尿者,B组为麻醉诱导后行留置导尿者。另在A组中又分为诱导前行护理干预的A1小组和未行护理干预的A2小组。结果A组耐受性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小组明显好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小组更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男性手术病人于麻醉前实施留置导尿,比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对尿管的耐受性更好。而麻醉前即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该耐受性,从而有利减少不适引起的躁动,安全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Ⅱ级,自愿行无痛人流的患者130例,按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65)。观察组先予0.1μg/ks舒芬太尼,2min后给予丙泊酚1—1.5mg/kg进行人流麻醉;对照组单纯给予丙泊酚2mg/kg进行人流麻醉。记录MAP、HR、SpO2变化,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等。结果:与手术前比较,观察组的术中MAP无明显变化,HR和SpO2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MAP、HR及SpO: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丙泊酚总用量、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宫缩痛发生等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较好,起效迅速,安全平稳,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人流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海龙  于丹 《现代保健》2014,(27):48-50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联合局部麻醉在无痛输卵管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行无痛输卵管结扎术的100例妇女(ASA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组和F组各50例。D组给予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联合局麻,F组(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局麻。观察两组手术的麻醉效果、术中体动、呼吸循环抑制、术后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麻醉效果评分、术后受术者VAS评分、术中体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术后4h内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条件下,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输卵管结扎术的效果与使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相当,但地佐辛组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提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联合局部麻醉应用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气管拔管时的生命体征指标以及苏醒指标、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气管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咽部手术全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拟行咽部手术的围术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清醒程度评分、安静状态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min及5min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程度评分及安静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小儿咽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安全地度过全麻恢复期,确保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P)与氯胺酮(K)、芬太尼(F)不同配伍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其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9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P+K+F;Ⅱ组:P+K;Ⅲ组:P+F。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入麻醉药,观察各组患儿麻醉药物用量、术毕苏醒时间、镇静和镇痛的效果及麻醉期间呼吸、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Ⅰ组与Ⅱ、Ⅲ组相比用药量明显减少,镇静和镇痛完善,对呼吸、循环的变化小,术毕苏醒时间较短(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少,镇静和镇痛完善,对小儿呼吸循环影响轻微且术毕苏醒快,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动脉瘤实施介入栓塞手术的患者55例,分为单纯使用七氟烷组(S组35例)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20例)。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5 mm Hg左右。监测并记录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以及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手术结束后的HR、MAP、SpO2;观察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记录控制性降压过程中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同步采集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血红蛋白(Hb),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两组在麻醉及手术各时点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组吸入七氟烷浓度低于S组(P〈0.05)。两组均未有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失常发生。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拔除喉罩后出现心动过缓、躁动情况均明显高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PaO2、SaO2和SjvO2在降压前、降压中、降压后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前、降压中、降压后的CjvO2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前、降压中、降压后的Da-jvO2和CERO2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且SP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需控制血压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优于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用量减少,停药后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