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浆D-二聚体(D-D)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31例)和非DVT组(129例)。比较两组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液凝固时间(K)、凝固角(Angle)、最大振幅(MA)]和血浆D-D水平,分析各指标与DVT发生的相关性,ROC分析其对术后发生DVT的预测效能及危险度。结果 术后1d及7d DVT组R、K值低于非DVT组,Angle、MA、D-D水平高于非DVT组,且R、K值水平与DVT发生均呈负相关,Angle、MA、D-D水平与DVT发生均呈正相关(P<0.05);术后1d及7d R、K、Angle、MA、D-D水平联合预测术后发生DVT的AUC分别为0.738、0.805,且术后1d各指标高水平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患者的0.468、0.548、2.435、3.023、3.671倍,术后7d其危险度是低水平患者的0.411、0.468、3.886、4.757、...  相似文献   

2.
程勇 《现代养生》2014,(14):119-119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深入观察,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且对临床特点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1年5月在某院神经外科手术的22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为140例,女性患者为80例,平均年龄64岁。220例患者在手术后的5d--15d内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确定患者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以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在220例患者当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为21.6%,男性患者的发生概率为17.0%,女性患者概率为24.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很多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身体上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特异情况,因此无法根据临床表现诊断来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形成。日后可以应用低分子肝素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早期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其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观察,共12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65例,对比组患者63例.对比组选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讨论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脑出血手术治疗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另外予以早期活动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低于观察组,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予以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引发脑出血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手术制动、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在评估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时的相关性,评价2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12月2日血管外科住院部深静脉血栓(DVT)患者90例和健康对照者90例的TEG和常规凝血试验结果,比较2组研究对象TEG和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的差异,同时评估各指标对DVT的识别能力。结果 DVT组α角、MA值和CI值高于对照组(P <0.05),K值低于对照组(P <0.05)。传统的凝血功能指标中,DVT组与对照组PT、APTT、INR、PLT和M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EG指标包括K值、α角、MA值和CI值与Fib、PLT均显著相关(P <0.001)。结论 TEG比常规凝血试验更能了解DVT患者的凝血状态,在评估DVT患者高凝状态方面有优势。同时,2种检查方法各指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可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术后康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敏CRP检测与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Low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病人治疗前后的变化与静脉血栓形成及消融的关系. 方法分别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00例年龄为55~83岁的未经溶栓治疗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30例年龄为58~78岁老年健康对照,进行血清hs-CRP、CRP含量检测,以上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再次检测血清hs-CRP. 结果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组hs-CRP含量为(5.97±0.75)mg/L,显著高于在老年健康对照组中的含量(2.45±0.50)mg/L(P<0.05);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组hs-CRP含量为(2.52±0.42)mg/L,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无效组hs-CRP含量为(5.31±0.52)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组CRP为(4.95±1.13)mg/L与老年健康对照组(4.48±1.06)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超敏CRP是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疗效评价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婉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99-319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静脉血流淤滞、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DVT的3大要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与非DVT组,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中,18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23.08%。两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肢运动障碍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卧床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后下肢运动障碍、D-二聚体水平高是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较高,患者卧床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后下肢运动障碍、D-二聚体水平高均为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妇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高危影响因素并制定优质化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480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EDVT分为发病组(44例)与非发病组(436例),进行Logistic多因素风险评估。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栓栓塞史、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血瘀均为妇科手术后患者发生LEDVT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年龄、血栓栓塞史、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血瘀均为妇科手术后患者发生LEDVT的影响因素,因此采取优质化护理对策对于预防LEDVT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51-1552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腿围增长度。结果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腿围增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了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5例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护理措施。结果:年龄、吸烟、血液高凝、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深静脉置管均为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积极防治,25例DVT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1例肺、脑栓塞并发症。结论:加强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防治护理,可有效减少下肢DVT及其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王洁 《现代保健》2014,(20):139-141
目的:探讨为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收治入院的围产期妇女12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产妇产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有5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31.66%,肺栓塞发生率6.66%,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静脉血栓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经导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采用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患肢消肿率A组为(82.39%±16.28%),B组为(62.58%±18.87%);静脉通畅度A组为(62.18%±18.39%), B组为(39.28%±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疗效好,可部分取代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杨钧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41-1542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D-二聚体检测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9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D-二聚体检测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水平及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降低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反搏仪防治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SPSS 19.0软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体外反搏仪进行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杰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99-170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5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形成深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治疗前后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结果治疗后,治愈1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凝血指标APTT、Fib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LMWH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及治疗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4个人为区组单位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DVT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1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6,(6):816-817
目的探讨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脊柱骨折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和抑郁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残疾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交流、操作执行能力、健康宣教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在一般护理措施上实施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