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析腹部 CT 诊断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 X 线、腹部 CT 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腹部 CT 对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胆囊炎等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 X 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上,采用腹部 CT 进行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mTc-SPECT/CT融合显像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5个(173例)髋关节疼痛临床怀疑撞击综合征,而解剖影像学(DR,CT及MRI)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以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或手术资料为最终诊断标准,探讨其诊断价值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05个髋关节SPECT/CT显像阳性189个(176个为真阳性,13个为假阳性),16个阴性(8个为真阴性、8个为假阴性)。SPECT/CT对FAI的诊断灵敏度是95.65%(176/184),特异度是38.09%(8/21).FAI的SPECT/CT的影像学特征可分为两类:髋臼缘及股骨头颈骨质均显示团状或斑片状核素异常浓聚;髋臼缘骨质显示团状或斑片状核素异常浓聚。结论:解剖影像学不能明确诊断关节FAI时,SPECT/CT融合显像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并有一定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评 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治的 121 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 者入院时均行 MSCT 和能谱 CT 检查,择期进行病理组织活检检查,记录肺结节性质,比较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肺结 节 MSCT 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能谱 CT 参数〔70 keV、80 keV 单能量 图像 CT 值、标准化碘浓度(NIC)〕,分析 MSCT 联合能谱 CT 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组织活 检结果显示,121 例患者的肺结节中,恶性病变 30 例,良性病变 91 例;恶性病变肺结节的 MSCT 参数 BF、能谱 CT 参数 NIC 均大于良性病变肺结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CT、能谱 CT 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肺结 节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36、0.831、0.838,当 BF、NIC 分别取 97.570 mL·min-1 、0.315 时,可获 得最佳评估价值。结论:MSCT 联合能谱 CT 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胸腹部创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 90 例胸腹部创伤患者,均进行 X 线、CT 检查,以手术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结果 作为标准,比较 X 线、CT 诊断胸腹部创伤的符合率,并分析 X 线、CT 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90 例胸腹部创伤患者损 伤类型均经手术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判定,CT 诊断胸腹部创伤总符合率为 96.67 %(87/90),高于 X 线的 84.44 %(76/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X 线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无肺纹理低密度带影,在内缘能够看出受压迫萎陷脏阴影界限; CT 影像学表现为骨实质内类圆形高密度影,存在清晰边界。结论:与 X 线检查比较,胸腹部创伤患者使用胸部 CT 检查诊 断符合率更高,能够清晰显示损伤类型与程度,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对小肠病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口服法小肠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东莞三局医院收治的 76 例疑似小肠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多层螺旋 CT 口 服法小肠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口服泛影葡胺对比剂后的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检查的影像资料和临床数据,比较此 法与常规胃肠内镜检查结果的定性正确率和定位正确率。结果:除 2 例出现轻微的恶心现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显著的不 适症状。多层螺旋 CT 的定位正确率为 89.5 %,显著高于胃肠内镜检查的 75.0 %;多层螺旋 CT 的定性正确率为 63.2 %, 低于胃肠内镜检查的 78.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小肠疾病患者利用多层螺旋 CT 口服法进行小肠 造影检查,能有效提高小肠疾病的定位正确率,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探讨 CT 和 MRI 扫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长沙中心医院 2016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 80 例肝癌患者,均应用 CT 和 MRI 进行检查,比较分析 80 例患者的肝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结果,不同大小肿瘤的诊断结果。 结果:MRI 对肝癌的检出率为 96.25 %,显著高于 CT 的 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的肝内病灶、肝外病灶数目显著高于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对肝癌直径≤ 3 cm 的检出率为 95.83 %,显著高于 CT 的 79.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MRI 对于肝癌的检出率,肝内、外病灶检出数目及肝癌直径≤ 3 cm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 CT,能更好的为进一步治疗肝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研究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胆管狭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1 月期间于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 82 例胆管狭窄患者,分别采用 CT 平 扫和增强 CT 联合 MRI 的方式进行检查,以病理活检作为诊断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增强 CT、MRI 分别在 显示狭窄胆管长度、厚度等方面的作用。结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恶性胆管狭窄的患者 42 例,良性 40 例;增强 CT 联合 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明显高于 CT 平扫检查,漏诊率、误诊率明显低于 CT 平扫检查,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强 CT 检查中,恶性胆管狭窄患者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狭窄段管壁强化 程度较高于良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扫描检查中,恶性胆管狭窄患者狭窄段壁厚、长度数 值均大于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管径小于良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增强 CT 联合 MRI 对胆管狭窄患者诊断,可明确其狭窄的良恶性质。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研究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联合三维自适应低剂量迭代(AIDR 3D)算法评价甲状腺良恶 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第四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间行甲状腺 CT 检查的 77 例患者影像学资料, 根据 CT 扫描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n = 44)与低剂量组(n = 33),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辐射剂量、下颌角及上纵膈水平 测量两层面下不同组织背景噪声(BN)、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评估甲状腺图像主观评分以及诊断甲状 腺结节性质的价值。结果:低剂量组 CT 剂量指数(CTDIvol)、CT 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水平及 上纵膈水平 BN 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胸大肌 SNR 及 CNR 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低剂量 CT 联合 AIDR 3D 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与常规剂量 CT 相近。结论:低剂量 CT 联合 AIDR 3D 扫描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相似,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肝功能检测对肝功能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广州开发区医院诊治的 46 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行正常体检的 40 例健康者,将其例为对照组。均行免疫球蛋白及肝功能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M(IgM)、免疫球蛋白 A(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γ– 谷氨酰基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及时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肝功能检测,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研究 16 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16–MSCT)对成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成年急性阑尾炎患者 92 例,均经 16–MSCT 检查,分析 16–MSCT 与手术诊断的诊断符合率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6–MSCT 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 93.75 %,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符合率为88.89 %,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 80.00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 100.00 %,16–MSCT 对成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为 93.48 %。结论:16–MSCT 应用于成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对骨化性肌炎的诊断增益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证实且CT显示为成熟期的骨化性肌炎患者,进行~(99m)Tc-MDP SPECT/CT检查,以6个月以上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为标准,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增益价值。结果:36例CT显示为成熟期骨化性肌炎患者,SPECT/CT显像显示19例为成熟期骨化性肌炎,其中4例患者骨化团块与相邻骨质形成假关节撞击,解释了临床疼痛症状;17例为不成熟期骨化性肌炎。~(99m)Tc-MDP SPECT/CT显像之后,改变了47.22%(17/36)的患者骨化性肌炎的成熟度诊断;为58.3%(21/36)的患者提供了增益价值;改变了18.44%(7/36)的患者的治疗方案,推迟了手术时间。结论:~(99m)Tc-MDP SPECT/CT显像对骨化性肌炎成熟度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并可显示活动性假关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急诊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技术用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VO)患者的诊断效果及 准确度。方法:选取长沙泰和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56 例 AMVO 患者,根据不同诊断方案将其分 为对照组(28 例)与观察组(28 例)。观察组实施腹部 CT 诊断,对照组实施剖腹探查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低,患者失血量及诊疗费用相比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相比对照组更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急诊腹部 CT 可有效提升 AMVO 患者临床诊断效果及准确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 MRI 联合 CT 诊断脑膜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34 例疑似脑膜瘤患者,对其均行 MRI、CT 诊断,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 MRI、 CT、MRI 联合 CT 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并分析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MRI、CT 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 准确率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临床上对疑似脑膜瘤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 MRI 与 CT 诊断各有优势,而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探讨对腰椎骨折患者采用 16 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186 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 16 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及 X 线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患者检查结果差异。 结果: 186 例腰椎骨折 X 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为 87.10 %(162/186),16 排螺旋 CT 扫描机诊断准确率为 100.00 %(186/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6 排螺旋 CT 扫描机单节椎诊断准确率、双节椎骨折诊断准确率高于 X 线平片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种方法三节椎骨折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 16 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可准确诊断腰椎骨折,有利于为腰椎骨折的治疗提供相关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肺癌患者的138个病灶进行SPECT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最后经病理及随访结果确诊。结果 86例患者共检出138个病灶,其中92个病灶最终确诊为恶性病灶,46个诊为良性病灶。SPECT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73.6%,诊断准确度为75.3%;SPECT/CT融合显像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91.3%,诊断准确度为94.2%。结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常规SPECT骨显像不能确诊的病灶,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对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与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骨转移瘤可疑病灶诊断效能并进行比较,为可疑骨转移瘤患者选择最为适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可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于5 d内分别行平面核素骨显像及可疑转移灶部位SPECT/CT融合显像和WB-DWI显像,对所得结果行双盲法判读,判断并记录两种显像结果中可疑骨转移灶数量、位置并逐一对比分析。以活检病理、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或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作为最终确诊依据。计算两种显像方法在诊断骨转移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并对2种检查方法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融合显像对35例可疑骨转移瘤患者105处可疑骨转移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Kappa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13%,68.75%,88.57%,0.579,0.804。WB-DWI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Kappa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15%,81.25%,86.67%,0.492,0.822。经卡方检验,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转移瘤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与WB-DWI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相似,可根据患者病情及就诊条件酌情选择最适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究乳腺病变使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 30 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乳腺多 b 值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后处理 获得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及常规 DWI 参数。分析良恶性病变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 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参数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灶的弥散系数(ADC)、灌注不相关扩散系数(D)值均 低于良性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良性病灶的灌注分数(f)值明显低于恶性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良恶性病灶间的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ADC、f 的曲线下 面积分别为 0.901、0.689、0.751,D 和 f 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约登指数、灵敏度均高于 A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 IVIM 模型 DWI 可为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提供更多定量信息,对鉴别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究针对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中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进行初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寮步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80 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检查,以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病理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80 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中,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共有 78 例 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 97.50 %,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患者 19 例,诊断准确率为 95.00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35 例, 诊断准确率为 100.00 %;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 24 例,诊断准确率为 96.00 %;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采取 64 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6 月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150 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根据病情将恶性结节患者(106 例)作为肺腺癌组,良性结 节患者(44 例)作为良性结节组。比较两组患者 CT 表现和强化方式的差异性。 结果:肺腺癌组患者 CT 平扫征象中病灶形态、 瘤 – 肺界面、边缘情况及内部成分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支气管截断征与空洞 征无明显差异(P > 0.05)。肺腺癌组动脉期轻 – 中度强化和静脉期延迟强化比例均高于良性结节组,动脉期明显强化、 无强化与静脉期强化减退比例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孤立性肺结节采取 64 排 CT 检查效果理想,通过特征性表现联合增强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疑似小肠疾病患者52例,对其均行胶囊内镜检查和CT检查,观察胶囊内镜在诊断中的运行参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分析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患者诊断的安全性。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2例患者中正常9例,小肠疾病43例,胶囊内镜对各种类型的小肠疾病诊断结果与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胶囊内镜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胶囊内镜诊断检查后,胶囊内镜均排出体外,无体内残留情况。患者在行胶囊内镜诊断的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且影像学图像比较清晰。结论:对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诊断的准确率较CT检查更高,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胶囊内镜与CT检查联合使用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