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两枚螺钉及钢丝捆扎固定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两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10例,平均随访2年,最长达4年。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7°,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2°,无畸形复发,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10例均达到。提示螺钉及钢丝捆扎固定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两端能获得稳定的内固定,不易丢失矫正角度,可同时作肱骨远端截骨块的的去内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肘内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儿童肘内翻患者行肱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至5年,2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术后提携角均在0°~10°,无肘内翻复发。结论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具有固定牢固,彻底防止截骨后肱骨远折端向尺侧倾斜特点,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肘内翻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儿童肘内翻患者行肱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至5年,2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术后提携角均在0°~10°,无肘内翻复发.结论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具有固定牢固,彻底防止截骨后肱骨远折端向尺侧倾斜特点,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肘内翻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楔形截骨术后内固定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肘内翻畸形患儿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后行2枚螺钉加“8”字形钢丝内固定术.结果所有肘内翻畸形患儿均获纠正,未出现肘内翻畸形复发、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儿童肘内翻畸形尽早手术矫形能够早期恢复上肢力线和改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德文  刘正全 《四川医学》1999,20(3):274-275
现将我院1978~1997年收治的肘内翻67例手术矫形结果报告如下,着重讨论肘内翻畸形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1临床资料1.1本组67例,8例原骨折系本院处理,其余59例均系外院处理。男48例,女19例,年龄5~14岁,右侧42例,左侧25例,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成年肘内翻畸形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997年12月~2007年4月经治的25例肘内翻畸形患者行双侧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截骨角度最大39°,最小24,°平均33°。术后随访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个月-4年,平均2.6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1周。肘关节功能疗效评定结果:优20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0%。结论作为一种传统的固定方法,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有着经济和固定牢靠的特点,并且在截骨矫形后双侧固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角度丢失和矫枉过正的作用,因此对于成年肘内翻畸形患者,双侧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生 《右江医学》2004,32(6):572-573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 ,多发生在 10岁以下 ,约占小儿全身骨折的 2 6 .7% ,占儿童肘部损伤 6 0 %~70 % [1] ,治疗不当容易发生肘内翻畸形。我院自 1998年至2 0 0 4年 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新鲜闭合骨折 ,取得满意效果 ,  相似文献   

10.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 ,晚期的肘内翻畸形发生率高达 30 %~ 5 7%,至今是有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 。我院于 1992~ 2 0 0 0年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 2 6例 ,其中后期出现肘内翻畸形 9例 ,发生率 34 6 %,行肱骨髁上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3~ 14岁 ,平均 8 2岁 ;均为伸直型骨折畸形愈合。其中尺偏型 8例 (88 9%) ,桡偏型 1例 (11 1%)。受伤至手术时间 :2年 3例 ,3年 2例 ,5年 3例 ,6年1例 ,平均 3 7年。术前肘关节伸屈活动基本正常。肘内翻角度 14…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楔形不全截骨加尼龙线内固定法,治疗32例肘内翻畸形。结果 32例肘内翻均纠正,治疗效果好。结论 楔形不全截骨加尼龙线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manufacture,CAD/CAM)技术在肘关节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6例先天性肘内翻畸形患者,术前行CT扫描,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Mimics软件进行CT数据处理)模拟肘关节截骨,设计虚拟手术复位,并进行术后效果预测,应用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制作肘关节畸形,术中应用,术后进行CT检查,并与术前设计进行比较,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术后CT显示,模拟效果与术前设计吻合度高,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患者面形对称.结论:应用CAD/CAM技术进行肘关节畸形的辅助治疗,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节约手术时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预防和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以及并发肘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肱骨髁上骨折组(A组)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组(B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克氏针交叉外翻张力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骨折及截骨均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A组肘内翻12例,发生率为3.9%,总优良率为88.9%;B组肘内翻复发2例,复发率为3.2%,总优良率为94%。结论克氏针交叉外翻张力固定是预防和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的良好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立骨折后迟缓肘内翻畸形动物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缓发型肘内翻畸形动物模型.方法53只未发育成熟兔左肱骨下端内侧骨骺部形成不完全骨折.结果造模后内翻程度平均达6.759°;且经7批次造模,每批次内翻程度间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造模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可重复性.由于其内翻畸形是在40d内逐渐完成,故相当于儿童肘部骨折后出现的继发性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夹板配合动力型肘关节支具对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及对照组48例,均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四夹超肘外固定.治疗组配合使用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研制的动力型肘关节支具,观察其Baumann角度变化,以及进行近期和远期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1)经1年以上随访,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折治愈标准;治疗组发生肘内翻为0例,对照组为3例.(2)患侧与健侧B角角度差随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复位30 d开始至90 d与复位后比较,其角度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对照组的角度差增加的幅度较治疗组更显著(P<0.05或P<0.01).复位90 d~1年,其角度差变化不大,表明复位90d后已进入稳定期.(3)治疗组近期和远期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配合使用动力型肘关节支具对肱骨髁上骨折中后期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肘内翻的发生效果明显,是传统小夹板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简易手术及内固定方法矫正外伤性肘内翻。方法 :采用外侧直切口 ,截骨之前将 2根克氏针经外侧髁插入至远侧截骨线 ;采用楔形不完全截骨 ,保留内侧骨皮质 ,沿截骨线钻数个小孔 ,然后去除三角形骨块 ,用手法折断内侧骨皮质 ;在外翻位加压 ,同时前臂旋后和肘关节屈曲位直到角度满意后将远端克氏针送入近侧截骨线至内侧骨皮质。术后用石膏托外固定患肢于屈肘 90°位 1~ 1.5个月。结果 :6 4例患者畸形均矫正并有平均 4 .2°提携角 ,无神经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随访 1~ 5年 (平均 3.6年 ) ,无一例再次复发。结论 :该技术为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及手术并发症少、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纸质塑形夹板外展固定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预防作用。方法:对得到完整随访的221例采用纸质塑形夹板外展固定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从功能恢复、肘内翻、携带角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6a的随访,平均4a,从功能恢复、肘内翻、携带角发现纸质塑形夹板外展固定疗效。结论:纸质塑形夹板外展固定能有效预防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评价数字化虚拟技术在膝内翻胫骨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收治的8例膝内翻胫骨畸形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利用整个胫骨CT平扫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化虚拟设计三维建模,并设计术前截骨角度及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指导胫骨畸形截骨矫正手术治疗。结果:在手术过程中见到的畸形情况与虚拟三维重建图像及数字化虚拟胫骨模型一致,术前的模拟手术减少了手术的操作时间,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结论:数字化虚拟计算机技术可以从各个方向反映患者下肢畸形的三维结构,可以模拟截骨矫正手术过程,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