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地震伤所致挤压综合征患者对血色素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1)收集我院95例地震伤所致挤压综合征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将挤压综合征患者分为透析组(29例)和非透析组(66例),按血色素、血小板降低程度分为4级,比较两组血色素及血小板的变化;(2)比较639例一般地震伤患者与挤压综合征患者,以及挤压综合征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 (1)所有挤压综合征患者中有85例(89.5%)发生贫血,47例出现血小板降低(49.5%),其中透析组29例,非透析组56例.两组血色素和血小板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9例挤压综合征患者中凝血酶原时间异常30例(61.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10例(20.4%),一般地震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异常169例(26.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38例(5.9%).挤压综合征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一般地震伤组患者延长(P<0.05),挤压综合征透析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非透析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挤压综合征可带来明显的血液及凝血系统的异常,造成血色素及血小板不同程度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在肾功能受损严重的透析患者中血色素及血小板降低程度更重,输血及血浆治疗在重症挤压综合征救治过程中占重要的地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rush syndrome(CS)on haemoglobin, coagulation in patients caused by earthquake. Method ( 1 )9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S by earthquake injure were included. The C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ialysis group and non-dialysis group, and to re-divided into four degree from mild to severe by HB and PLT. To compare the HB and PLT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2)To compare 639non-CS wounded and the CS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dialysis patients and the non-dialysis from the CS group with PT, APTT. Result ( 1 )There wre 29 dialysis cases and 66 non- dialysis cases in all CS patients, in which 85 cases (89. 5 % ) suffered anemia, 47 cases happended PLT lowering (49.5%), The HB and PLT level of the dialysis group were more obvious lower than non-dialysis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2)Abnormal PT ,APTT in 49 CS patients were 30 cases (61.2%), 10 cases (20.4%) re spectively, analogously in 639 non-CS wounded there were 169 cases (26.4%)、38 cases (5.9%). The PT, APTT value of CS patients extended longer respectively than that of non-CS wounded di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whereas, in CS the PT, APTT of dialysis group cases extended more than that of non-dialysis group did,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s CS can lead to obvious impairment of haemoglobin and coagulation, resulting in varying reducing of HB and PLT, extending of PT and APTT. Dialysis patients with serious renal impairment in CS patients had lower degree of HB, PLT than those of non-dialysis, The management with blood and plasma transfusion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rescuing CS patients.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严重脓毒症大鼠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C组,n=36)、脓毒症组(SEP组,n=30)、乌司他丁3h给药组(UTI3h组,n=30)和12h给药组(UTI12h组,n=18)。利用经典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分别在制模后0、6h、12h、24h、48h及72h心脏取血测定血小板(PLT)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问(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情况。结果与SC组相比,SEP组大鼠的PT、TT、APTT在造模后逐渐升高,P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P组相比,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的PT、TT、APTT升高程度及PLT降低的程度都有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乌司他丁3h给药组效果好于12h给药组。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大鼠的凝血紊乱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凝血一炎症间的相互促发的恶性循环,减轻由于凝血系统异常导致的组织器官的损害,保护了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进展性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炎患者原位肝移植(OLT)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行OLT治疗进展性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炎患者各37例的围手术期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除术前PT、APTT,术后第5d PLT、FIB和术后第7d FI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时段2组患者的PLT、PT、APTT及FIB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损害更为严重;OLT术后,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但并非完全同步。结论进展性慢性肝病与重症肝炎患者OLT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显著,应注意监测及处理,但术后2组间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浓度枸橼酸钠溶液抗凝法在围手术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围手术期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枸橼酸钠组(45例,169例次)采用30%的枸橼酸钠溶液抗凝,无抗凝剂组(45例,157例次)采用无抗凝剂法透析,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检测透析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出血情况、测定尿素清除率(Kt/V)。结果枸橼酸钠组中,I级凝血12例次(占7.1%);未发生Ⅱ级或Ⅲ级凝血。无抗凝剂组中,I级凝血18例次(占11.5%),Ⅱ级凝血15例次(占9.6%),Ⅲ级凝血15例次(占9.6%)。无抗凝剂组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率高于枸橼酸钠组(P〈0.05)。无抗凝剂组透析器前APTT低于枸橼酸钠组(P〈O.05)。枸橼酸钠组Kt/V为(1.35±0.15),高于无抗凝剂组的(0.96±0.18)(P〈0.05)。透析后,2组血肌酐、尿素氮均较透析前降低(P〈O.05)。透析后枸橼酸钠组较无抗凝剂组血HCO3^-明显升高(P〈0.05)但仍在正常值内。枸橼酸钠组透析后血钙较透析前降低(P〉0.05)。结论作为围手术期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方式,局部枸橼酸钠溶液抗凝较之无抗凝剂法抗凝效果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种输血方式在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输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定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行骨科手术的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输血方式分为三组,每组各33例,其中A组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自体回收式输血方式,B组采用自体回收式输血方式,C组采用异体输血方式。比较三组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状况[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三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三组患者血常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三组患者Hb、RBC、HCT、PLT均降低,且术后各指标组间比较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三组患者PT、APTT、FIB均提升,但术后PT、APTT组间比较A组明显小于B、C组(P<0.05);B、C组两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及凝血异常在股骨头坏死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各型的相关性。方法:将9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21例(A组)、痰瘀阻络型25例(B组)、经脉痹阻型24例(C组)及肝肾亏虚型24例(D组),同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统计、分析中医证型与血浆脂蛋白及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组间比较发现,各中医证型组中血脂及凝血异常变化表现了一定的规律,在A组中,AFTT最高,PT和FIB最低;在B组中,FIB最高,HDL-C、LDL-C及apoAI、apoB表现为最低;在C组中,TC、TG、LDL-C及apoB、PLT则表现最高;而D组以HDL-C、apoAI及PT表现最高,PLT及APTT最低。统计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管内凝血与脂质代谢紊乱是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基础,“痰瘀同治”应当成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基本的治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颅脑手术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研究组(31例)。对照组患者在颅脑手术中采用异体输血,研究组换患者在颅脑手术中采用ANH自体输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输血前及术后1小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气分析指标[酸碱度(PH)、(PaCO2)、氧饱和度(SpO2)],血液稀释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及凝血指标[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评估ANH自体输血的效果。结果输血前,研究组Hb、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后1小时,研究组Hb、Hct水平较输血前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研究组PLT、APTT、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小时,研究组PT、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小时,两组PLT、AP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自体输血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能降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指标影响,有效帮助患者补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以减少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TOF患者纳入研究(实验组),选择同期手术的65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手术后1周的血气、血常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Ⅷ和Ⅸ因子活性,并对各项指标术前、术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组内比较:术后7d实验组血红蛋白(Hb)和APTT均低于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均高于术前,PT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实验组术前Hb和APTT均高于对照组,PaO2、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OF患者术前存在内源性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自身凝血功能代偿以降低高粘血症带来的血栓形成危险,术后能得到改善,可能与血氧分压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羟乙基淀粉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病人凝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庚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2):1104-1106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急性等容性中等程度血液稀释后病人凝血状态的变化。方法10例择期手术病人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血液稀释。分别于血液稀释前及稀释后15min测定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测定传统凝血实验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用血栓弹性描记仪测定参数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α角(ANG)、最大振幅(MA)、A30、A60、CL3、CL60、LY30和LY60。结果血液稀释后Hb及Hct均减少,胛延长,Fib减少(P〈0.01),而APTF及血栓弹性描记仪测定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急性等容性中等程度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无肝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可能性。方法37例患者共行CVVH治疗75例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采用无肝素抗凝;对照组32例次,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回顾性分析2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r、BUN下降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管路和滤器使用寿命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管路和滤器使用寿命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肝素抗凝技术用于高危出血倾向患者的CVVH治疗疗效肯定,并无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立止血(reptilase,R)结合高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e hemodilution,AHH)与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CH)用于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印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R+AHH+CH组(A组)、B组、C组,每组各20例,A组,术前静注立止血2 000 U,麻醉后3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 15 ml/kg,联合尼莫地平CH;B组,单纯尼莫地平CH;C组,术前静注立止血2 000 U.三组分别于诱导后动静脉置管完成时(基础值,T0)、手术开始即刻(AHH后,T1)、手术开始后60 min(T2)和术毕即刻(T3)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渗透压(Posm)和乳酸(LA).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三组术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 A组Hb、Hct在术中降低,在T1时点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LT在T1、T2时点降低,在T1时点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PTT、PT术中降低(P<0.05);B组降压期间CVP、MAP降低,HR增快(P<0.05);A组降压期间HR平稳.A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和C组(P<0.05或P<0.01).结论 止血结合高容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用于肿瘤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对凝血功能影响小,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宜于推广的节约用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对适量失血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时效性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择期初次行THA患者,按照术中失血量+术后6 h引流量介于人体总量10%~20%的筛选条件分两组:自体血回输组(ABT组)和异体输血组(AT组)。分别记录各组术前(T0)、术后第1天(T1)、3天(T2)、7天(T3)、14天(T4)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组内比较:术后FIB、DD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通过治疗方法交互作用,PLT、PT、INR、APTT、FIB各时间点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DD含量在T1、T2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输注与异体血相比,其凝血功能、血栓形成影响相当;两组术后FIB、DD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肾衰竭患者42例,分为2组,其中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1例为血液透析组(HD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1例为腹膜透析组(PD组)。所有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别于入组后的第1天、3个月、6个月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结果①治疗前,2组间Hb、RBC、Hct、Ret、iPTH和EPO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后第3个月,HD组Hb、Hct低于PD组(P〈0.05),iPTH高于PD组(P〈0.05)。③治疗后第6个月,HD组Hb、Hct、iPTH与P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相关分析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Hb与iPTH呈负相关(r=-0.81,P〈0.05),与RBC、Hct和Ret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0.91、0.59,P〈0.05),与EPO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程度与甲状旁腺功能有关。rHuEPO治疗早期,腹膜透析较血液透析更容易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可能与前者较好的清除血iPTH有关,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腹膜透析此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54例(透析组),检测HbAlc、血红蛋白(Hb)、透析时间(Ht)、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等;另设对照组为同期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证实为非糖尿病的一般查体人群121例。比较2组HbAlc,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透析组中Hb、每周Ht及EPO剂量对HbAlc的影响。结果透析组与对照组HbAlc分别是(5.3%±0.6%)和(5.8%±0.5%),说明相对于非糖尿病的一般人群,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HbAlc水平显著低下。Hb、Ht、EPO对HbAlc均无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HbAlc水平较正常人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不同分期及原发病脂质代谢紊乱特点及其变化相关因素,为临床调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18例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血脂特点及其变化相关因素。结果总胆固醇在前4期均高于对照组(P〈0.01),三酰甘油在前4期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在各期均与对照组无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总胆固醇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呈负相关(P〈0.05)。三酰甘油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呈负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5),与体质量、尿素氮、血肌酐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患者血脂水平异常与患者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功能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 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实施34例原位肝移植。对术前、术中开腹后10 min、无肝期30 min和新肝植入后30 min(新肝植入早期),关腹前10 min和术后48 h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本组受体在无肝期30 min出现血小板明显减少(P0.05),PT、APTT、INR延长(P0.05),Fg增加(P0.05),于新肝植入早期变化最显著。随着新肝植入,在术后48 h时PT、APTT、Fg及INR接近正常范围。结论肝移植术中出凝血功能变化幅度较大,无肝期凝血功能障碍明显,术后凝血功能恢复较快,可接近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补救性肝移植(SLT)治疗肝切除术后复发性原发性肝癌(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施行的6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行首选肝移植(PLT),即PLT组;8例患者行SLT,即SL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SL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长于或多于PLT组(均为P0.05),两组的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出血、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竭及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时间1~9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3个月。SLT组术后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5%、75.0%、62.5%,PLT组分别为80.0%、73.8%、67.8%,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62.5%、50.0%,PLT组分别为81.2%、68.6%、64.6%,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T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疗效较好,在供体短缺的情况下选择实施补救性肝移植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