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上皮内瘤变(CIN)及其旁组织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其阳性率的变化,试图找到基因水平上CIN手术治疗范围。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63例宫颈活检标本中hTERC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区、瘤变边缘≤1 mm、1 mm瘤变边缘≤2 mm、2 mm瘤变边缘≤3 mm以及3 mm瘤变边缘≤4 mm的hTER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92.31%、87.18%、64.10%和30.77%,其中,HSIL与瘤变边缘2 mm以内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与瘤变边缘2 mm以外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区、瘤变边缘≤1 mm范围、1 mm瘤变边缘≤2 mm、2 mm瘤变边缘≤3 mm以及3 mm瘤变边缘≤4 mm的hTER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1.67%、25.00%、4.17%、4.17%和4.17%,其中,LSIL与瘤变边缘1 mm以内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SIL与瘤变边缘1 mm以外范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检标本中,随着距瘤变区范围的增加,hTERC基因的阳性率明显下降,其中,距瘤变边缘2 mm和1 mm或许可以分别作为HSIL和LSIL基因水平上(更精确意义上的)CIN的手术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厚层最小密度投影(MinIP)在肺气肿检出中的价值是否高于薄层CT。方法:随机取30例肺气肿患者的CT数据。每例选三个层面(主动脉弓、气管隆突、右膈上),由2名医师用盲法比较8 mm MinIP图像和1 mm常规图像中异常低密度区的大小。并分别在8 mm MinIP图像和1 mm常规图像上计算CT值低于-950HU的肺野占该层面总肺野的面积百分比,即像素指数(PI)的大小进行比较。结果:8 mm MinIP所显示的异常低密度区明显比1 mm常规图像多,8 mm MinIP测得的PI值明显高于1 mm薄层CT(P<0.01)。结论:厚层MinIP有利于肺气肿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 COPD、哮喘所致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COPD、哮喘所致的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 PSV)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1、6、2 4 h及结束后查血气分析。结果 :用 PSV患者完成了自主呼吸到机械通气的过渡 ,有 4例改用辅助/控制模式或加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哮喘组通气后 1、6、2 4 h及结束后 PCO2 明显下降 ,由 ( 50 .6±2 4 .2 ) mm Hg分别降至 ( 39.15± 15.85) mm Hg、 ( 4 1.11± 14.39) mm Hg、( 4 0 .35± 4 .16) mm Hg、(4 0 .67± 2 4 .2 ) mm Hg,Pa O2 由 ( 65.12± 15.4 7) mm Hg分别增至 ( 97.68± 36.76) mm Hg、( 91.81±2 4 .10 ) mm Hg、( 10 1.52± 2 3.92 ) mm Hg、( 94 .7± 10 .78) mm Hg。COPD组 PCO2 渐下降至正常 ,PO2由通气前 ( 4 1.58± 10 .4 ) mm Hg分别在通气后 1、6、2 4 h及结束后增加至 ( 69.60± 2 0 .68) mm Hg、( 77.64± 2 1.89) mm Hg、( 81.88± 2 0 .4 0 ) mm Hg、( 85.71± 10 .2 1) mm Hg。 33例面罩通气配合良好 ,2例改用气管插管 ,2例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 COPD、哮喘所致重度呼吸衰竭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3):348-35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侵入类治疗体位(俯卧位)下的后侧安全入路。方法:选择成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用3.0T MRI对其腰椎(L_1-S_1)进行扫描,分别测量双侧上位腰椎下关节突外缘和下位腰椎上关节突外缘至后正中线的水平间距、双侧腰椎关节突关节后缘至腰背侧皮肤的最近距离,统计其差异。结果:侵入类治疗体表入路安全区间为距离后正中线:L_(1-2)为10.83~17.5 mm、L_(2-3)为13.03~19.17 mm、L_(3-4)为15.72~21.20 mm、L_(4-5)为19.47~25.55 mm、L_5-S_1为24.69~29.04 mm;侵入类治疗体内活动安全区间:L_(1-2)为7.03~7.93 mm、L_(2-3)为6.80~8.10 mm、L_(3-4)为6.57~7.66 mm、L_(4-5)为7.63~8.63 mm、L_5-S_1为6.13~7.27 mm,侵入类治疗的体内进针深度安全区间:L_(1-2)为37.19~39.85 mm、L_(2-3)为38.64~41.45 mm、L_(3-4)为40.23~43.60 mm、L_(4-5)为43.07~46.57 mm、L_5-S_1为45.24~49.00mm。结论:侵入类治疗的进针点、体内活动范围、进针深度,以平行矢状面和垂直冠状面进针较为安全,且应结合腰椎MRI,确保治疗的个体性、精确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菌斑生物膜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收集拔除的正常第一恒磨牙 ,去除表面的菌斑 ,将其制备成直径为 4mm、厚度为 0 .5mm的牙釉质磨片 ,常规高压消毒 .将直径为 3mm、厚度为 1 mm,孔径为 1 mm的硬塑料环消毒后粘于牙釉质磨片上 (用 3M光固化树脂 ) .将这种装置用光固化树脂粘结于志愿者的同侧第一磨牙上 ,分别于 4,5,6和 7d后取下 .1 .2 方法 将取下的菌斑生物膜装置投入 40 m L· L-1戊二醛 ,0 .1 mol· L-1 磷酸缓冲液 (p H 7.4)前固定 4 h,其间在真空中放置 1 5 min(JY- 71 2 4型真空泵 ,上海微型电机厂 ) ,磷酸缓冲液漂洗 ;1 0 g· L-1 四…  相似文献   

6.
脉冲CO2激光对人牙本质硬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超微结构的变化来分析脉冲CO2 激光对牙本质硬度影响的原因。方法 :人工制备15颗离体人磨牙的牙本质暴露区。然后 ,使用一定剂量的脉冲CO2 激光(12.5J/cm2)对暴露的牙本质进行照射 ,再分别测定其显微硬度 ,这样在每一颗标本牙内进行自身对照。所得数据由计算机统计学处理 ,配对t检验。同时 ,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的熔融变化。结果 :激光处理组的显微硬度值[HV(41.6±7.6)kg/mm2]低于对照组[HV(64.5±7.8)kg/mm2](P<0.01) ,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 ,激光组的牙本质表面熔融 ,牙本质小管开口也封闭消失。结论 :小剂量的CO2 激光可降低牙本质的硬度 ,并且有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 5年我们自制扩张器 :即用一根直径 1mm ,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钢丝作柄、前端用牙科自凝塑料分别做成 3mm× 2 0mm ,4mm× 2 0mm ,5mm× 2 0mm ,7mm× 2 0mm ,10mm× 2 0mm橄榄头 ,表面抛光 ,用时涂上石蜡油。选择 4例食道上段环形狭窄者 ,第一次于食道镜进行扩张 ,以后让病人自行扩张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例 1 男 ,2 4岁 ,醉酒后误服烧碱致食道上段狭窄 ,后行食道瘢痕切除术 ,术后 3个月再次出现进食困难 ,钡餐透视见食道入口下约 3cm有一狭窄 ,钡剂通过困难、缓慢 ,于食道镜下进行扩张 ,分别用直径 3mm、5mm扩张器进行扩张 ,3…  相似文献   

8.
朱俊  陈辉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1,25(3):236-237,24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及与屈光等效球镜改变量的关系。方法:使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检测行近视LASIK手术的38例(76眼)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后表面距离角膜顶点半径3mm区曲率半径,分析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及与等效球镜改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LASIK术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的角膜中央3mm区后表面曲率半径分别为(6.29±0.19)mm、(6.28±0.19)mm和(6.27±0.19)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改变量与屈光等效球镜改变量呈正相关(r=0.314,P=0.009)。结论:LASIK术后角膜中央3mm区后表面曲率半径减少,变化程度与近视矫正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涂布超硬石膏表面硬化剂有机硅树脂前后石膏模型的表面硬度和抗磨损性能,为该石膏表面硬化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作20 mm×10 mm×10 mm 超硬石膏模型20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表面涂超硬石膏表面硬化剂,对照组表面不涂硬化剂.分别测试2组模型的表面硬度和抗磨损性.结果:实验组模型的表面硬度和抗磨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有机硅树脂能明显提高超硬石膏的表面硬度和抗磨损性.  相似文献   

10.
骨骼系统螺旋CT三维重建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 CT三维重建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实用方法。方法 :对 88例骨骼系统疾病的病人行螺旋 CT扫描 ,X线准直宽度为 1 .0~ 4.0 mm,重建间隔为 0 .5~ 2 .0 mm,螺距比为 1 .2 5~ 1 .5 0。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 ,分别用表面遮盖显示法 ( Surfaceshaded display ,SSD)和容积成像 ( Volumetric redering ,VR)及多平面重建成像( 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s,MPR)进行处理。结果 :所有病例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良好 ,病变显示立体、直观、全面。结论 :高质量的三维重建图像依赖于高质量的原始资料的扫描和多种成像方法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国人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耳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乙状窦沟 (GSS)的形态、位置及GSS上曲在颅骨表面的标志点 ,测量GSS的宽度、深度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 GSS呈“乙”字型 ,83 33%的顶乳突缝前角投影在GSS上曲处。GSS的宽度左侧平均为 (10 92± 1 80 )mm ,右侧平均为 (12 0 0± 1 6 5 )mm ;深度左侧平均为 (4 15± 1 4 0 )mm ,右侧平均为 (5 2 7± 2 2 7)mm。GSS宽度及深度均有显著的侧别差异。GSS前外侧缘到前庭导水管外口、内耳门下后缘、后半规管、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分别为 (7 85±2 4 7)mm、(2 1 6 9± 4 97)mm、(8 5 4± 2 74 )mm、(12 4 2± 2 4 6 )mm。结论 GSS为颞骨岩部后面的一个重要的骨性结构 ,顶乳突缝前角处可 (作为GSS上曲定位的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12.
家猪心脏纤维骨骼的形态学观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测猪心纤维骨骼 ,为猪心的研究和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方法 取甲醛固定后的猪心 2 7例 ,液态塑料浸渍的塑化猪心 5例 ,解剖显示纤维骨骼后进行观测。结果 猪心左纤维三角的三边分别平均为 :(17.4 1± 1.99)mm、(18.96± 3.2 6 )mm和 (17.6 4± 2 .4 4 )mm ;右纤维三角三边分别为 :(15 .83± 2 .11)mm ,(16 .19± 1.94 )mm和 (2 0 .96± 2 .6 2 )mm ;二尖瓣环、三尖瓣环的周长分别平均为 :(73.0 0± 9.71)mm ,(6 8.89± 7.2 4 )mm ;主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环直径分别为 :(18.4 4± 2 .89)mm和 (16 .0 3± 2 .6 3)mm ;猪Todaro腱呈扁带状 ,走行部位较深 ,且分支较人心多 ,长度为 (2 0 .98± 4 .2 0 )mm。结论 猪心纤维骨骼与人类形态结构相似 ,但瓣环周长和Todaro腱形态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MRI测定人体正常眼眶 ,建立眼外肌、眼上静脉、视神经鞘直径、眼球在眼眶中位置的正常值以及研究性别与结构差异的关系。方法 对 2 4 0例眼眶进行轴状位和冠状位扫描 ,在T1加权图像上测定眼外肌、眼上静脉、视神经鞘的直径、颧骨连线的长度 ,以及眼球后极与颧骨连线的距离 ;并对性别和年龄与结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正常值按 x± 2s取定。内直肌 :(2 9~ 4 6 )mm ,外直肌 :(2 4~ 4 6 )mm ,下直肌 :(2 6~ 5 8)mm ,上直肌 :(2 9~ 5 3)mm ,上斜肌 :(2 1~ 3 8)mm ,眼上静脉 :(1 0~ 2 5 )mm ,颧骨连线长 :(95~ 10 8)mm ,眼球后极距颧骨连线 :(8 8~ 12 4 )mm ;男女眼外肌直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各年龄段眼外肌直径差异也没有显著性意义 (均Ρ >0 0 5 )。结论 上述各项正常值对临床诊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颞骨内乙状窦的显微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颞骨内乙状窦的显微解剖,为耳外科乳突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模拟经乳突入路行耳外科手术,测量颞骨内乙状窦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乙状窦前板到外耳道后上棘距离为(13.28±1.87)mm,乙状窦-乳突表面最短距离为(5.16±0.73)mm,乙状窦上膝-外耳道后上棘距离为(17.85±1.62)mm,乙状窦下膝-外耳道后上棘距离为(19.68±2.11)mm,乙状窦前板到砧骨短脚中点、外半规管隆突的距离分别为(17.37±1.54)mm、(14.61±1.37)mm。结论:测量乙状窦外耳道后壁、乳突表面、半规管的距离对耳外科乳突入路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LASIK术后1~2年角膜前后表面形状及前房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OrbscanⅡ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1~2年的角膜前后表面和前房深度值,探讨LASIK的相对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我院行LASIK的110例患者共210眼,按屈光度不同分成3组:Ⅰ组<-6.0 D,Ⅱ组-6.25 D~-10.0 D,Ⅲ组>-10.25 D,每组各70只眼.利用OrbscanⅡ检查的结果,比较3组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的数据,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前表面高度图的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Ⅰ组为(-0.011±0.007) mm,Ⅱ组为(-0.021±0.009) mm,Ⅲ组为(-0.032± 0.012) mm,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角膜后表面高度图的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Ⅰ组为(0.051±0.015) mm,Ⅱ组为(0.075±0.018) mm,Ⅲ组为(0.076±0.018) mm,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中央前房深度:Ⅰ组为(3.408±0.335) mm,Ⅱ组为(3.487±0.314) mm,Ⅲ组为(3.388±0.339) mm,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Ⅱ组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全部病例均无进行性角膜后圆锥及圆锥角膜.结论:LASIK手术角膜瓣下保留250 μm以上的角膜基质,是相对安全的.OrbscanⅡ随访角膜前后表面的形态和中央前房深度,对于LASIK术后随访和手术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拉坦前列素 ( latanoprost)和噻吗心安对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眼内压的相加性影响。方法 :将 2 0例病人随机分为 A、B两组 ,每组 1 0例。A组病人给予拉坦前列素 ,B组病人给予噻吗心安 ,每日 2次 ,连用 1周。 1周后所有病人两药联用计 1周。结果 :第 1周后拉坦前列素治疗和噻吗心安治疗的眼内压分别降低 ( 9.1± 1 .9) mm Hg(下降 31 % )和 ( 6.1± 1 .7) mm Hg(下降 2 5 % )。两药联用后 A、B两组病人眼内压分别进一步降低 ( 2 .7± 1 .4) mm Hg(下降 1 3% )和 ( 2 .7± 1 .0 ) mm Hg(下降 1 5 % )。接受拉坦前列素的患者仅有短暂的轻度充血。结论 :拉坦前列素和噻吗心安联用安全有效 ,即使眼内压在 2 0 mm Hg以下也可发挥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借助X线头影测量 ,评价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反前后牙、面可能的改变 ,并阐明其矫治机制。方法 :选择轻度或中度骨性反患者 2 0例 ,采用 0 56mm× 0 .71mm的标准方丝弓托槽完成矫治 ,矫治前后分别摄定位侧位片。结果 :矫治后上中切牙水平前移 ( 3 72± 0 .80 )mm ,压低 ( 2 .89± 0 2 8)mm ;下中切牙水平后移 ( 1 31± 0 4 1)mm ,伸长 ( 2 10± 0 2 5)mm ;上第一磨牙水平前移 ( 1 31±1 2 0 )mm ,伸长 ( 0 .98± 0 19)mm ;下第一磨牙水平后移 ( 2 .53± 1 4 0 )mm ,伸长 ( 1.10± 0 63)mm ;SNA增大( 0 68± 0 2 3)° ,SNB减少 ( 1.83± 0 52 )° ,FMA增大 ( 1 50± 0 2 3)° ,下唇珠突距减少 ( 3 19± 0 .84 )mm ,OP MP增大 ( 7 4 0± 0 50 )°。结论 :该技术矫治骨性反的机制主要为牙 牙槽的掩饰作用且伴有少量上颌基骨的前移 ;在平面有效控制的前提下 ,获得下磨牙的直立和后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颈髓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对4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比较不同扫描参数[b值、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及激励次数(NEX)、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第1组,b值分别取400,700,1 000 s/mm2;第2组,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分别取6,13,25个;第3组,激励次数分别取2,4,8;第4组,层厚分别取2,3,4 mm。结果:在4种不同扫描参数的比较中,b值为700 s/mm2的图像质量较b值为400 s/mm2和1 000 s/mm2的好(P<0.05);方向为25时的图像质量较方向为6和13的图像质量好(P<0.05);NEX为4的图像质量较NEX为2和8的好(P<0.05);层厚为4 mm的图像质量较层厚2 mm和3 mm的好(P<0.05)。结论:b值为7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25个、NEX为4和层厚为4 mm是颈髓DTI的最佳扫描参数,适用于临床研究颈髓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女性盆腔附件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女性盆腔附件病变进行常规MR平扫和DWI,表面扩散系数(b值)分别为0和1000s/mm2,测量病变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其中12例同时续行增强扫描。结果:34例附件区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8±0.11)×10-3mm2/s,34例附件区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2.25±0.12)×10-3mm2/s,两组病变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WI有助于对女性盆腔附件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动血沉分析仪快速测定与传统魏氏法的可比性。方法 :6 1份标本用自动血沉分析仪和魏氏法同时测定血沉 (ESR) ,并对魏氏法测得的值进行温度校正。结果 :魏氏法在 2 2~ 2 6℃之间测得的值为 :15例 >2 0~ 4 0mm/h ,2 7例 1~2 0mm/h ,19例 >4 0mm/h ,与自动血沉分析仪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对两种方法的“差值”进行比较 ,以超出ESR± 10mm/h为界 ,自动血沉分析仪 1~ 2 0mm/h(2 7例 )、2 0~ 4 0mm/h(18例 )、>4 0mm/h(17例 )与魏氏法相比分别有 0、3、9例超出范围。结论 :自动血沉分析仪在常温下与魏氏法相关性较好 ,且具有测定时间缩短、能自动记录、批量测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