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七氟醚复合全身麻醉(全麻)与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I或II级,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七氟醚组(S组)和雷米芬太尼-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人.以咪唑安定0.1 mg/kg、雷米芬太尼1μg/(kg·min)、丙泊酚2.0 mg/kg、罗库溴铵0.6 ng/kg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为S组3%~4%七氟醚吸入和0.5μg/(kg·min)雷米芬太尼静脉泵入,P组60~100μg/(kg·min)丙泊酚和0.5μg/(kg·min)雷米芬太尼静脉泵入.观察两组的苏醒时间、术中BP、HR的变化.结果 两组苏醒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组中SBP、DBP、HR的波动大于S组(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七氟醚对循环影响更小,无蓄积,适合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管拔管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山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48-1149
【目的】观察拔管期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180例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瑞芬太尼组(I组):胆囊管切除后采用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异氟醚组(Ⅱ纽):胆囊管切除后采用单纯异氟醚吸入的麻醉方法。麻醉诱导均为芬太尼0.001mg/kg,丙泊酚1~2mg/kg,咪唑安定0.08~0.1mg/kg,维库溴铵0.8mg/kg,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2.0μg/(kg·min),丙泊酚2.0~2.5mg/(kg·min)。胆囊管切除后Ⅱ组停用瑞芬太尼,吸入0.5%~1.5%异氟醚,I组持续泵注0.15肛g/(kg·min)瑞芬太尼,待有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麻醉前、拔管前1min、拔管即刻、拔管后3min的SBP,DBP及HR及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及术前血压、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组拔管后心血管反应平稳,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与Ⅱ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躁动率I组与Ⅱ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拔管期不延长拔管时间,心血管系统平稳,躁动发生率低,优于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7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异丙酚合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异丙酚合芬太尼组)各35例。术前麻醉诱导用异丙酚(2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5μg/kg),麻醉维持用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mg/(kg.h)和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0.3μg/(kg.min)同时吸入1%异氟醚。术中根据生体征变化和手术刺激强度调控麻醉深度。观察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清醒程度评分(OAA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作用强于对照组,术毕苏醒快,拔管早。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麻醉效果好,苏醒快捷、安全,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无肌松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2009年7月-2009年11月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I~II,年龄20~59岁,按照入室的顺序随机分为Ⅰ组(2%七氟醚组)和Ⅱ组(3%七氟醚组),预冲8%七氟醚诱导,眼睑反射消失后,调节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维持在2%或3%,同时按照序贯法注入瑞芬太尼,瑞芬太尼注射90s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患者意识消失时、插管前1min、插管后1min及插管后3min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2%、3%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ED50)及其相对应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85μg/kg及0.533~0.626μg/kg和0.492μg/kg及0.451~0.572μg/kg。结论 2%、3%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及其相对应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85μg/kg及0.533~0.626μg/kg和0.492μg/kg及0.451~0.572μg/kg。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比七氟醚和瑞芬太尼与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过程,观察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后恢复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60例ASAⅠ~Ⅱ级、年龄30~60岁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排除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安静状态心率〈60次/min)者。随机分为S组(七氟醚-瑞芬太尼组,n=30)和P组(异丙酚-瑞芬太尼组,n=3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七氟烷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相同。麻醉维持:七氟烷组全程吸入七氟烷,浓度2%-4%,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6—10mg/(kg·h),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05—0.40μg/(kg·min)辅助麻醉,术中根据生体征变化和手术刺激强度调控麻醉深度。观察术中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苏醒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改变比较无明显差异。七氟烷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和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苏醒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效果好,术中循环稳定、苏醒快捷,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对腹部手术切皮时抑制交感反应七氟醚最低肺泡浓度值(MACBAR)的影响,以探讨舒芬太尼出现封顶效应的靶控浓度.[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按舒芬太尼不同浓度分别以0 ng/mL、0.12 ng/mL、0.18 ng/mL、0.24 ng/mL、0.30 ng/mL和0.36n g/mL分组命名为S0~S5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用丙泊酚( 3.5 μg/mL)、瑞芬太尼( 4 ng/mL)和罗库溴胺(0.6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立即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醚、60%笑气和40%氧气,各组分别将七氟醚和舒芬太尼调至设定浓度.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以及切皮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 值.根据序贯法半数效量公式计算每组的七氟醚MACBAR.[结果]S0~S5组七氟醚MACBAR分别为2.3%、1.6%、1.1%、0.9%、0.8%和0.7%.与S0组比较,各组七氟醚MACBAR均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S5组七氟醚MACBAR均明显降低(P<0.05); S3~S5各组七氟醚MACBAR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腹部手术切皮时七氟醚MACBAR值,舒芬太尼靶浓度大于0.18 ng/mL时,七氟醚MACBAR降低不明显,表现出封顶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异氟醚麻醉下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定最佳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方法:45例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诱导成功后立即输注瑞芬太尼:A组0.05μg/(kg.min)、B组0.15μg/(kg.min)和C组0.25μg/(kg.min),术中维持0.8%异氟醚吸入浓度不变。记录各时段MAP和HR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控制的整体评价指标。结果:B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控制较A组和C组更平稳。B组追加和停输瑞芬太尼的病例百分数(20%和24%)介于A组(69%和8%)和C组(12%和85%)。结论:复合异氟醚麻醉的颅脑手术中,建议输注瑞芬太尼的最佳速度为0.15μg/(kg.min),其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RP组)与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RS组).RP组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输注,RS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和测定麻醉前10 min(T0)、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15 min(T2)及停气腹后15 min(T3)4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BG)、皮质醇(Co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 随访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有无术中知晓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4个时间点的MAP、HR、Cor、B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MAP、HR在T1、T2两时点与T0比较均下降(P〈0.05),两组Cor在T2、T3与T0时点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RS组的恶心、呕吐例数多于RP组(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均为100%.[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较好的抑制插管和气腹造成的应激反应,术后苏醒迅速,尽管RS组术后恶心、呕吐多于RP组,但两种方法均能被病人较好的接受.  相似文献   

10.
陈艳  蔡宏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33-1035
【目的】比较小儿腹腔镜疝囊高扎术中瑞芬太尼与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行择期腹腔镜疝囊高扎术患儿80例,AsAI级,年龄1~6岁,体重9~22k,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幼儿(1~3岁)组(R1组)和瑞芬太尼学龄前儿童(3~6岁)组(R2组)、七氟醚幼儿(1~3岁)组(S1组)和七氟醚学龄前儿童(3~6岁)组(s2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R1、R2组微量注射泵泵入瑞芬太尼1μg/(kg·min);S1、S2组高流量吸入8%七氟醚,四组诱导后均置入喉罩。麻醉维持:R1、R2组瑞芬太尼0.1~1/μg/(kg·min);s1、s2组持续吸入2%~6%七氟醚,术中患儿保留自主呼吸。四组均于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记录患儿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肺潮气量(VT)等指标,观察患儿诱导期不良反应、术中肢体活动的情况、苏醒期躁动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惠几术中麻醉平稳,无肢体活动,MAP、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R1组有4例、R2组有3例在麻醉诱导时出现呼吸抑制,予辅助呼吸后恢复。S1、S2组诱导时间较R1、R2组缩短,苏醒时间较R1、R2组长,R1组麻醉维持时SpO2、RR、VT较S1组降低,R2组麻醉维持时sp02、RR较S2组降低。S1、S2组拔喉罩时喉痉挛各1例,苏醒期躁动R1、R2组发生率较S1、S2组高,术后恶心呕吐等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扎术中的麻醉效果均较好,两种麻醉方法各有其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