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肝为气血调节之枢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陈家旭 《中医杂志》1998,39(1):9-12
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主气主血,藏精藏神,各司其职,唯独肝既疏泄无形之气,又贮藏有形之血,故认为气血调节的枢纽在肝。同时,重视肝符合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1 肝为气血调控中心1.1 肝主疏泄、藏魂以调节气机:肝主疏泄,此为肝脏功能的总括;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血脉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人体内部的脏腑、器官、组织、气血的生理功能就能处于正常状态。这种疏泄功能与气机、情志调节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为气机之枢,对情志起着重要的枢调作用,一旦疏泄失常而出现郁结,人体生理功能就会紊乱,出现不适或疾病。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肝在五行六气中属木,主风,为十二经络中足厥阴之脉,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藏血。肝以阴血为体,具有调节一身气血的功能。肝藏一身之血,阴血充足则肝体得养,具备正常的体阴之性;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肝气条达则一身气机疏畅而五脏之气协调。  相似文献   

3.
肝主调节论     
何利宣 《山西中医》2012,28(8):61-62
肝位处中焦,以疏泄条达为顺,以藏血为本,疏藏协调,气机调畅,气血运行正常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此称为调节功能。肝的调节功能失职则气机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如不及时平衡则可变生五脏六腑多种疾病。简述了肝主调节的功能,强调临证要注重调理肝的功能,以恢复机体气机及各系统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论肝失疏泄     
生理上肝主疏泄能保证全身气机通畅,气血津液正常输布,五脏安生。病理上,肝疏泄失常,气机逆乱,气血郁滞、痰阻,五脏皆受其害。1肝失疏泄的病理变化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这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决定了人体气机的畅达,血运不徐不疾,流注全身,保证机体正常活动。若肝脏疏泄失职,气机失于调畅,升降出入功能紊乱,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1·1肝气郁结由于思郁、忧郁、怒郁、悲郁、惊恐之郁等情志变化,引起肝的疏泄失职,则出现肝气郁结。1·2肝郁化火肝气久郁不解或情志反复失调,致使肝之疏泄功能递进失职,…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脏的疏泄功能在调节五脏方面有重要作用,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舒畅可有效调节情志,维持正常睡眠;若肝疏泄失职则导致气机郁滞、情志不舒、气血失和、心神不宁,发为不寐。对肝生理功能与睡眠的关系及肝失疏泄与不寐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探讨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82-2283
情志以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情志过激或持续日久则气血紊乱、阴阳失调从而致使情志病的发生。肝主疏泄,通畅全身气机,从而条畅情志;肝为"血府",主藏血,血养神而舍魂,为情志化生之源。情志病病机变化过程中,主要在气、血、痰三方面与肝失疏泄和肝不藏血互为因果,甚至恶性循环,肝的"主疏泄而藏血"的生理功能是情志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 肝主疏泄,以字义而言:疏是疏通、畅达;泄是宣泄。肝主疏泄是对肝性柔和、喜条达、不郁不亢的疏泄气机这一生理功能的概括。这种特异的气机运动形式,体现在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处于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肾水宜升而心火宜降,肝气宜升而胆火宜降等等。其中脾升胃降,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但是脾胃上下升降运动有序,运化健旺,必须得到肝的疏泄。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水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肝气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充盛,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这是由于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是肝气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  相似文献   

8.
杜修明 《新中医》1990,22(12):1-3
肝在生理上具有主疏泄条达气机,主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在病理条件下则易郁易滞,易涩易阻,从而影响气血运行而致瘀。气郁不畅则血郁随之;肝气郁滞则血瘀乃成;气阳虚馁,血运不力而瘀生;体虚血少,脉道艰涩则瘀作。而且肝经曲迂漫长,更易滞阻致瘀。由于肝在体内对气血的调畅有别于它脏的重要作用,故肝在瘀血证的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五、头痛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之流畅,气畅则血畅,气郁日久则血必随之而瘀。肝脉上于巅顶,肝血瘀阻则巅顶作痛。血府逐瘀汤疏郁活血,绰肝气条达,气畅血行,则头痛自除。张老认为,此类头痛临床除以痛处固定,其痛如刺,舌质紫有瘀斑,脉弦长或弦  相似文献   

10.
肝主疏泄,肺主气之宣发肃降,二者在气机升降、经脉气血贯通方面相互为用。肝失疏泄有太过与不及之分,临床上,在治疗咳嗽的同时,通过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使之气机畅通,对于咳嗽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静 《福建中医药》1998,29(5):38-39
肝主疏泄和藏血,性喜条达冲和,体阴用阳,十二经络为足厥阴之脉。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对于人体情志的条达,气血平和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妇女以血为本,肝气平和,气机条畅,则血脉流通,血海宁静。如肝失条达,则可致郁,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化生一系列妇科病变。且...  相似文献   

12.
从肝辨治阳痿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临床从肝论治阳痿者众 ,笔者不揣浅陋 ,亦以麟爪 ,浅述管见。1 解肝郁 ,振阳起痿肝脉绕阴器 ,输布气血充养阴茎 ,肝对性事活动的调节 ,与肝主疏泄、藏血的功能密切相关 ,而以疏泄功能尤为重要。阴茎的生理是以宗筋为体 ,气血为用。因此 ,肝血足蓄 ,气机疏利 ,宗筋之气血灌注充盈 ,阴茎自能粗大勃起。肝为风木之脏 ,喜条达而恶抑郁 ,故经云“木郁则达之”是也。若家庭失和 ,所愿不遂 ,或一些性格内向 ,多疑善感之新婚男性 ,因过于紧张激动等而性交失败 ,致思事独忖 ,抑郁不解 ,久而气机郁结 ,肝失疏达 ,血不达筋 ,宗筋失充而致痿。《…  相似文献   

13.
<正> 肝主疏泄,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在人体内担负着藏血和调节人体血液分布,疏通一身之气机,与其它脏器共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这些都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笔者结合临床体会,将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临证治要作以简述,以供参考。肝主疏泄的含义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疏通气血,化导瘀阻,宣泄清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建芝教授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建芝教授 ,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及临床工作近 4 0年 ,学验俱丰 ,治疗心血管病为其专长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往往据症候从肝论治 ,亦收到好的疗效 ,兹总结如下。1 从肝论治胸痹依据肝藏血 ,主疏泄 ,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体阴而用阳 ;肝的疏泄联系着全身的气机变化 ,协调着人体气血运行 ,其疏泄以藏血为物质基础。心主血脉 ,为气血运行的基本动力。肝藏血 ,调节人体循环血流量。心肝互相协调则心有所主 ,肝有所藏 ,脉道充盈 ,气血运行有序 ,脏腑组织营养充足 ,机体功能正常。正如《薛氏医案》所说 :“肝气通则心气和 ,肝气滞则心气乏。”孙…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因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失调等,致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气滞、血瘀、痰浊及癌毒内生,日久积聚于胃脘而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则精微不能濡养,浊液不能排出,影响体内正常气机升降。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的条达,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则影响气血运行。气机升降关系在胃癌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行,则气凝血滞,痰浊内停,甚则癌毒内生,发为癌瘤。故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辛开苦降,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6.
调畅气血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对于肝的认识,基本上是以《内经》的理论为基础,以后历代医家又不断地发展充实,而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此理论体系仍是目前对肝的生理功能与气血调畅之间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我们通过分析和查阅古今文献,认为五脏主气主血,藏精藏神。脏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肝属五脏之一,而在五脏之中,唯独肝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泄无形之气。由此可见,在气血调畅这个重要任务当中,肝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肝的生理功能可以看出,肝藏血、生血、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肝主疏泄,藏魂以调畅气机;肝的疏泄正常是脾胃气机畅达的重要条件。肝肾同源,精血相互转化,及肝与妇女月事,男子排精,肝主候外与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来阐明了肝有调节十二精气的作用,肝有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还有疏泄气机,调畅情志,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与妇女的经、带、胎、产、乳等各种妇产科疾病及男子排精失常,情志病,脾胃病等之间的病理联系。及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阐述肝疏泄失常导致的各种病证。以说明肝为气血调控中心。还提出七情之病由肝而生;肝失疏泄诸病生焉;肝为五脏万病之责等观点。在治疗方面,从疏调肝气,滋养肝血,等为治疗法则来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并且提出了在治肝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治肝气勿用香燥太过,治肝火,肝风应在滋养肝阴肝血基础上降火熄风等,从而看出从肝或间接治肝以调畅气血,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从而说明肝对气血调畅的重要性及在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主疏泄是中医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肝脏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肝脏对于人精神情志活动的调节具有重要影响。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活动方能正常发挥。若肝气郁结或亢逆,疏泄失职或太过,则会导致情志活动异常,出现情志类疾病。而情志病多与气机郁滞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肝与情志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古往今来众多医家在治疗情志病时多从肝主疏泄理论入手,十分重视疏肝调肝,这对情志病的诊疗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调畅精气血的运行、输布及情志活动。精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血亏虚、瘀滞是MCI发生之根本,情志失调是导致MCI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肝主疏泄功能与MCI关系密切。从肝入手,探讨传统中医对MCI的认识、梳理肝主疏泄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MCI的关系,以期为中医探讨防治MCI相关机制提供更为宽广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主疏泄"是肝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具有疏通、宣泄、条达全身气机之能,使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机体全身阴阳气血的调节均与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息息相关,如肝失疏泄则人体因气机失调,致使各脏腑活动异常,而这种活动异常又和历代医家对于肿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谋而合。从肝主疏泄理论出发遣方用药防治肿瘤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疏肝解郁,调畅情志;行气活血,改善瘀血阻滞;化痰清浊散结,降低肿瘤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一、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是肝脏的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故“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是指肝有疏通、舒畅条达的生理功能。具体来说,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平衡、协调,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气机”,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体的气机是运转不休、生化不已的。气机流畅,则脏腑协调,气血平和。肝有疏泄条达之性能,故气机的运转皆有赖于肝脏的枢机,即“凡脏腑十二经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如能调畅而不病”。五脏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