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6年6月,将12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婴儿分为2组。A组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B组只给予婴儿乙肝疫苗免疫。结果A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9%)低于B组(27%),P〈0.01;A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51%)高于B组(30%),P〈0.05。随访1a时,A组婴儿HBsAg阳性率(4%)低于B组(16%),P〈0.05;A组婴儿抗-HBs阳性率(81%)与B组(6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湖北省长阳县3—7岁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疫苗免疫效果。方法:湖北省长阳县625名3—7岁儿童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后1—3个月采集静脉血,检测儿童乙肝HBsAg、抗-HBs、抗-HBc,观察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湖北省长阳县3—7岁小儿乙肝抗-HBs抗体阳性率为84.0%,不同区域的各项检测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省长阳县小儿基础免疫时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接种后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和抗体水平.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12岁儿童HBsAg、抗-HBs.结果:2007~2009年三次检测HBsAg阳性率分别为3.3%、2.8%和2.6%,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7.6%、61.2%和71.1%.结论:随年龄增长HBsAg阳性率呈上升趋势,而抗-HBs阳性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示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和完成3针接种,对抗-HBs阴性的儿童要及时进行疫苗补种,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随机抽取我国31个省的3—12岁的儿童血清共1234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城市、农村的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94.3%、63.8%,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儿童,P〈O.05。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农村儿童,P〈0.05。结论我国儿童乙肝HBsAg阳性率较1992年显著下降,且城市效果显著优于农村。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阴性者乙肝疫苗接种率,降低乙肝的发病率,为乙肝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大学新生的HBsAg及抗-HBs,对HBsAg和抗-HBs均为阴性的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结果]2007级新生HBsAg和抗-HBs阴性1 423人,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1 410人,接种率为99.1%,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1 267人,接种率为89.0%,接种第3针1 082人,接种率为76.0%。2008级新生HBsAg和抗-HBs阴性1 327人,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1 325人,接种率为99.8%,第1针1 305人,接种率为98.3%,第3针1 289人,接种率为97.1%。2008级第2针和第3针的接种率明显高于2007级。[结论]大学新生对乙肝的预防意识仍须加强,校医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大学新生乙肝防治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湖北省长阳县3-7岁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疫苗免疫效果.方法:湖北省长阳县625名3-7岁儿童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后1-3个月采集静脉血,检测儿童乙肝HBsAg、抗-HBs、抗-HBc,观察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湖北省长阳县3-7岁小儿乙肝抗-HBs抗体阳性率为84.0%,不同区域的各项检测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省长阳县小儿基础免疫时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学龄前幼儿乙肝感染情况和该人群乙肝免疫水平.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6岁幼儿乙肝HBsAg、抗-HBs.结果:2007年HBsAg阳性率为1.4%,抗-HBs阳性率为75.1%;2008年HBsAg阳性率为1.5%,抗-HBs阳性率为80.2%;2009年HBsAg阳性率为0.8%,抗-HBs阳性率为81.0%.结论:该人群HBsAg阳性率保持较低而且稳定的状态,抗-HBs阳性率则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8.
叶挺秀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398-398,405
目的:了解重庆市成年人群进行乙肝免疫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及年龄、性别、体重对其影响。方法某企业健康体检者699人,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检测抗-HBs及HBsAg。结果:接种后一个月抗-HBs阳性率为:低年龄组的免疫效果显著高于高年龄组,肥胖者免疫效果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而不同性别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应进行乙肝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使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随机抽取我省二十多个县市3~12岁的儿童血清共1234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城市、农村的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94.3%、63.8%,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儿童,P〈0.05.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农村儿童,P〈0.05.结论:儿童乙肝HBsAg阳性率较1992年显著下降,且城市效果显著优于农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6年6月,将12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婴儿分为2组。A组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B组只给予婴儿乙肝疫苗免疫。结果A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9%)低于B组(27%),P<0.01;A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51%)高于B组(30%),P<0.05。随访1 a时,A组婴儿HBsAg阳性率(4%)低于B组(16%),P<0.05;A组婴儿抗-HBs阳性率(81%)与B组(6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讨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5月—2010年2月收治HBsAg阳性孕妇10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孕妇产前常规体检,新生儿出生后常规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免疫;实验组50例,孕妇于孕28,32,38周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新生儿于出生时及产后两周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同时常规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免疫;产后随访12个月,抽取婴儿外周血检测血清中HBsAg及抗-HBs。结果:血清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婴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婴儿,同时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新生儿HBsAg阳性率,对于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乙肝疫苗,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做好高校新生乙肝预防控制工作,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1955名某高校入校新生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检测。结果入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9.46%,男生感染率(10.58%)高于女生感染率(7.8%),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城镇学生阳性率(7.2%)显著低于乡村学生(11.22),两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抗-HBs阳性率为59.8%,男生(38.95%)与女生(37.2%)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但该抗体在城镇(46.52%)与乡村(31.75%)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HBV均阴性的达52.3%。结论该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对这一特殊群体应加强管理,防止在学生间传播,同时开展好易感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2002年以来,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之后,乙肝疫苗在1996~2011年2月份出生儿童的免疫水平,为制定我县乙肝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富县城区学校、幼儿园和居民区抽取12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每五年为一组,每组抽取400人)采集血样标本,并进行问卷调查.检测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BS.结果:抗—HBS阳性者809人,抗体阳性率67.4%;抗—HBS阴性者391人,阴性率32.6%.经过统计学分析,乙肝抗体的产生,与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呈正相关.结论:8月龄~5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87.8%;5~10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67.8%;10~15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46.8%.我县自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之后,儿童乙肝免疫水平逐步提高;而10岁以上儿童免疫水平偏低,随着年龄的增大,免疫水平逐步递减;在区域分布上,在同等年龄组,以南教场儿童的免疫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镇现阶段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乙肝表面抗体(HBsIgGantibody)接种状况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008年0~60岁社区人群共898位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调查。结果:HBsAg总阳性率和抗-HBsIgG总阳性率分别为5.36%、39.76%,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HBsAg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成人组(P&lt;0.01),抗-HBsIgG高于成人组人群37.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HBsAg抗-HBsIgG阳性率在不同性别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gt;0.05)。结论:乙肝疫苗干预极大降低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同时提高了抗-HBsIg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曲阜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对来曲阜市疾控中心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3-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栓测HBsAb和HBsAg.对HBsAb阴者进行5ug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一至三个月进行HBsAb检测.结果:曲阜市3-7岁儿童出生后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率85.66%HBsAg阳性率为1.27%,HBsAb阳性率为65.37%.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对423名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71%.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曲阜市3-7岁儿童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阻断乙肝传播,对HBsAb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u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曲阜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对来曲阜市疾控中心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3-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HBsAb和HBsAg。对HBsAb阴者进行5ug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一至三个月进行HBsAb检测。结果:曲阜市3-7岁儿童出生后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率85.66%HBsAg阳性率为1.27%,HBsAb阳性率为65.37%。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对423名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71%。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曲阜市3-7岁儿童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阻断乙肝传播,对HBsAb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u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生殖抗体与女性不孕的关系。方法:本实验用ELISA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龄在23~35岁,不孕史两年以上原发不孕妇女540人,继发不孕妇女440人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抗卵巢抗体(AOVAb),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抗心磷脂抗体(ACPAb)及抗透明带抗体(AZPAb)。结果:原发不孕组各抗生殖抗体阳性率分别为ASAb21.48%,AEMAb15.19%,AOVAb19.63%,AHCGAb14.26%,ACPAb12.96%,AZPAb30.74%;继发不孕组各抗生殖体阳性率分别为ASAb18.41%,AEMAb25.23%,AOVAb14.09%,AHCGAb22.05%,ACPAb18.86%,AZPAb29.31%。统计学分析表明继发不孕组AEMAb、ACPAb和AHCGAb阳性率高于原发不孕组(P〈0.05),原发不孕组AOVAb阳性率高于继发不孕组(P〈0.05),ASAb和AZPAb阳性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194例患者(占19.79%)表现多项阳性。结论:继发不孕组AEMAb、AHCGAb和ACPAb阳性率高于原发不孕组,原发不孕组AOVAb阳性率高于继发不孕组,抗生殖抗体的检测将为女性不孕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临汾地区安泽县2568名工作人员乙肝五项指标检验结果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568名职工进行空腹抽血,用ELISA法检验乙肝五项指标,同时发放调查表。结果:该县2568名工作人员HBsAg阳性比例为1.86%,抗-HBs比例为9%,感染过HBV病毒比例为26.4%;抗-HBs阳性80%的产生由于注射乙肝疫苗,338名注射疫苗的人群中有45%未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穴位注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于1988年6月~1989年10月对15名健康成人进行了小剂量乙肝疫苗足三里穴位注射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的观察,现将结果初步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实验对象:选择HBsAg、抗-HBs、抗-HBc阴性,SGPT、SGOT均正常的成年人15名,年龄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3岁小儿乙肝疫苗持久保护效果与接种程序和接种疫苗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市二七区幼儿园中满3岁的107个小儿为研究对象,化验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根据性别、年龄、出生体重、是否为早产等信息进行1:1配对,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接种程序和疫苗剂量的差异,分别判断两者与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与接种程序关系的配比病例对照:X2(1)=4.08P〈0.05 OR=5OR的95%可信区间为:(OR L,ORU):(1.05,23.82)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与疫苗剂量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X2(1)=8.45P〈0.05 OR=0.18OR的95%可信区间为:(OR L ORU)=(0.06,0.57)。结论:3岁小儿乙肝免疫保护效果与是否按照接种程序接种有关联,与有无接种过高剂量的乙肝疫苗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