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郭会敏  翟文生 《河南中医》2010,30(6):611-613
黄芪、水蛭、雷公藤多甙是临床上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常用药物,三种药物可通过抑制TGF-β1及CTGF、Col-IV分泌、降低IL-6、TNF-α的表达、阻止细胞周期、促进系膜细胞凋亡等相同或不同作用机制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芪、水蛭、大黄及其复方抑制大鼠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产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Col-Ⅳ)的强弱。方法:在大鼠MC体外培养的基础上,将脂多苷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MC增生模型分为9组:控制组、模型组、对照组、黄芪组、水蛭组、大黄组、雷公藤多苷组、复方组、复方+雷公藤多苷组。采用ELISA法检测黄芪、水蛭、大黄及其复方等含药血清对MC表达FN及Col-Ⅳ的影响。结果:各含药血清组均能明显降低经LPS刺激后的大鼠MC产生FN及Col-Ⅳ的量,以复方+雷公藤组作用最佳,水蛭组、大黄组抑制作用较强,优于黄芪组。结论:证实了化瘀、泄浊中药水蛭、大黄在抑制MC产生FN及Col-Ⅳ方面优于益气类中药黄芪,复方+雷公藤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芪蓟肾康方通过JNK信号通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系膜细胞增生,给予芪蓟肾康方黄酮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液 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1(AP-1)、纤维粘连蛋白(FN)蛋白表达;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 JNK、AP-1 mRNA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 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 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 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mRNA明显降低(P〈0.05)。结论:芪蓟肾康方可以通过下调肾小球系膜细胞JNK、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 JNK 信号转导,降低 AP-1的活性,减少 FN 的增殖,从而减轻 GMC 增生,延缓肾小球的损伤,防止肾小球的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肾饮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性腺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益肾饮组、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合用组.参照文献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灌胃;观察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性激素睾酮及睾丸病理学变化.结果:益肾饮和雷公藤多苷及其合用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雷公藤多苷组睾丸脏器指数降低,病理改变明显;益肾饮与雷公藤多苷合用组性腺损害不明显.结论:益肾饮能够明显减轻雷公藤多苷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雄性大鼠的性腺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肾饮拮抗雷公藤多苷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雌性大鼠性腺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益肾饮组、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合用组。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灌胃;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性激素孕酮、雌二醇,卵巢、子宫的病理变化。结果:益肾饮和雷公藤多苷各自治疗和合用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雷公藤多苷组卵巢脏器指数降低,病理改变明显;益肾饮与雷公藤多苷合用组性腺损害不明显。结论:益肾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能有效地减少尿蛋白量,益肾饮可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雌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性腺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宣痹汤对实验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及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SA加SEB诱导建立IgAN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组、宣痹汤低剂量组、宣痹汤中剂量组、宣痹汤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12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肾小球轻度增大,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的程度较模型组均减轻,系膜细胞数较模型组减少;宣痹汤能够有效抑制TGF-β1在肾组织的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宣痹汤能改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下调TGF-β1在肾脏的表达可能是宣痹汤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连蛋白(FN)表达活性的影响,探讨糖肾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四组(每组15只),分别设定为正常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糖尿病肾病+贝那普利组、糖尿病肾病+贝那普利+糖肾平组。各给与相应处理,糖肾平组给喂服糖肾平方,治疗6周,处死大鼠,取出取左侧肾脏,免疫组化测定肾脏组织TGF-β1和FN的表达活性。比较治疗前后各组TGF-β1和FN的表达活性。结果:TGF-β1在正常对照组主要在肾小管细胞浆中表达,而肾小球系膜区表达较少;在糖尿病肾病模型组,TGF-β1表达明显增加(P〈0.01);在糖肾平联合贝那普利组上述明显增加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0.05)。正常对照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基底膜有少量FN表达;在糖尿病肾病模型组,这些成分表达明显增加(P〈0.01)。在糖肾平联合贝那普利组上述明显增加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糖肾平能够抑制TGF-β1、FN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孙敬昌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9):1705-1705,1707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TGF-B1、MMP.2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给药12周,采集并固定肾组织。PAS染色,观察肾小球系膜区面积,并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肾脏TGF-β1、MMP-2的表达。结果:模型大鼠肾小球系膜区面积增大,TGF-β1强阳性表达,MMP-2表达微弱,药物治疗大鼠肾小球系膜区面积显著减小,TGF-β1表达减弱,MMP2表达增强,差异显著。结论:痰瘀同治可减少肾小球系膜区面积,显示抗肾小球硬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I表达、促进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槲皮素在高糖环境下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槲皮素对照组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槲皮素对照组及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6组,MTT法检测槲皮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P-Smad2、FN的表达。结果:槲皮素能够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TGF-β1、P-Smad2、FN表达。结论:槲皮素可通过降低TGF-β1水平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Smad2磷酸化部分影响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FN的表达,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对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增殖和分泌IL-1β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传代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通脉口服液含药血清、黄芪含药血清、三七含药血清,采用MTT法观察各组含药血清对正常培养条件下及LPS刺激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LPS刺激下通脉口服液组细胞上清中IL-1β的含量。结果3组含药血清均可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三组之间比较,通脉口服液组作用要优于黄芪组及三七组。ELISA结果表明:通脉口服液含药血清可以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1β。结论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的产生,肾小球系膜细胞是通脉口服液防治慢性肾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重要靶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黄风汤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IgA肾病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对照组、加味黄风汤单倍剂量及双倍剂量治疗组,给药12周。检测大鼠尿液、生化、肾组织病理及α-SMA及TGF-β表达改变。结果:加味黄风汤治疗组尿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弱,系膜基质及系膜细胞增生程度较模型组轻,免疫组化α-SMA及TGF-β表达强度较模型组弱(P<0.05)。加味黄风汤治疗组α-SMA及TGF-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m RNA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加味黄风汤能减少尿蛋白,减少肾组织系膜区IgA沉积,减轻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下调α-SMA及TGF-β蛋白及m RNA的表达,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土茯苓对DN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用尾静脉注射STZ致大鼠DN模型,按GLU值分层随机分成模型组,土茯苓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另取同批次7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经口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放免法测定血NO、ET含量;取肾测定肾脏指数,进行肾脏常规病理观察和TGF-β1(免疫细化法)在肾小球内表达的检测。结果:土茯苓可显著提高DN大鼠NO水平和NO/ET值(P0.01,P0.05),不同程度地降低肾重和肾脏指数,抑制TGF-β1的表达;HE染色和PAS染色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大鼠部分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增生,少量肾小管上皮空泡化,个别形成上皮管型,PAS染色弱阳性,部分基底膜增生,低剂量组部分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增生,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化,部分形成上皮管型,肾小球基底膜增生明显。结论:土茯苓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DN模型大鼠肾脏病理变化,抑制肾脏TGF-β表达和舒张血管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黄虫丸延缓慢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切除右肾,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及口服高脂饮食的复合方法塑造大鼠阿霉素肾病肾硬化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病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大黄虫丸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喂予生理盐水、雷公藤多苷15mg/kg、大黄虫丸0.75g/kg、大黄蜇虫丸1.5g/kg,对各组实验动物的血尿生化及肾脏病理组织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大黄虫丸给药后可使肾病大鼠体重增加,摄食量明显增多,明显降低肾病大鼠尿蛋白量,明显降低肾病模型组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值,同时可升高血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高剂量组并可降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优于雷公藤多苷组。肾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发现:大黄庶虫虫丸治疗组均表现出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减轻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并且高剂量组改善作用更明显。结论:大黄虫丸具有调脂,减轻炎细胞浸润、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减轻间质维化,能防止肾小球硬化的多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芪蓟肾康方通过JNK 信号通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用血管紧张素域刺激系膜细胞增生,给予芪蓟肾康方黄酮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液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1(AP-1)、纤维粘连蛋白(FN)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 法检测JNK、A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及F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及F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 及FN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JNK、AP-1及FN mRNA明显降低(P<0.05)。结论:芪蓟肾康方可以通过下调肾小球系膜细胞JNK、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JNK信号转导,降低AP-1的活性,减少FN的增殖,从而减轻GMC增生,延缓肾小球的损伤,防止肾小球的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阿霉素肾硬化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其SD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海昆肾喜组(褐藻多糖硫酸酯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建立阿霉素肾硬化大鼠模型,分别采用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PAS观察肾小球系膜基质,免疫组化观察肾脏组织纤连蛋白(FN),Western blot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FPS能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且能减少TGF-β、FN表达,上调肾皮质MMP-9的表达.相关性分析研究显示,TGF-β值与FN、系膜基质指数呈正相关;MMP-9值与FN、系膜基质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FPS可能通过调控TGF-β及MMP-9表达,减轻FN沉积,从而抑制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升降散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洛汀新组、升降散组。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参照文献方法制备慢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药物干预两组于造模第5周起灌服相应药物,于实验前、4周末、12周末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周末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TLR4表达。结果:模型组24小时尿蛋白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0.01);药物干预两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肾间质、近曲小管TLR4阳性表达明显;升降散、洛汀新两药物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均不明显,TLR4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升降散能够减少肾炎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肾组织TLR4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的增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肾组织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分组处理给药,4周后处死。测定大鼠血糖、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同时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肾组织中TSP-1和TGF-β1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大鼠较糖尿病组大鼠体重和血糖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大鼠肾脏组织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球肥大、肾小囊腔呈裂隙状、肾小管上皮细胞显示空泡和颗粒变性;TSP-1、TGF-β1蛋白在上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显著增高。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上述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同时TSP-1和TGF-β1的表达也较糖尿病组降低。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并且该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SP-1和TGF-β1的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方明  过建春  包剑锋  王运发  徐骐 《中医药学刊》2012,(5):1026-1029,I0003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大鼠胆管结扎肝纤维化模型TGF-β1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n=15)及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M,n=20)及药物干预组(Y,n=20)。M及Y组采用胆总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制备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Sham组仅作胆总管分离,不作胆总管结扎。Y组于术后1周开始经灌胃给予黄芪多糖,1日1次,共4周。所有大鼠均于术后第5周处死取材。统计分析实验过程大鼠死亡率及腹水发生率,观察实验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组织学;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观察实验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组大鼠肝功能显著异常,肝组织纤维增生程度、Hyp含量及TGF-β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M组比较,Y组大鼠死亡率、腹水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肝功能显著改善(P〈0.01),肝组织纤维增生程度、Hyp含量及及TGF-β1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黄芪多糖可有效地抑制BDL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TGF-β1表达,这可能也是黄芪汤组分干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主要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肾饮对雷公藤多甙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肝损伤的治疗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造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甙和益肾饮灌胃,观察比较各组间肝功能的差异并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组,雷公藤多甙及益肾饮合用组。结果:合用组与雷公藤多甙组相比,ALT,AST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证实合用组较雷公藤多甙组相比,肝细胞损伤(细胞浊肿、脂肪滴、坏死肝细胞数量)减轻,肝细胞排列整齐,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肝细胞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益肾饮具有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液AngⅡ及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黄芩苷通过修复足细胞损伤防治DN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法建立DN模型,并随机分为DN模型对照组和黄芩苷治疗组,另设空白对照组。黄芩苷治疗组腹腔注射黄芩苷水溶液40 mg/kg,DN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注射用水1mL/只,干预42 d后,所有大鼠眼眶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ngⅡ;并称体质量、肾脏质量,计算肾脏指数;收集大鼠24 h尿液,测微量蛋白质、尿肌酐值;以3%戊二醛固定液固定右肾行电镜检查,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左肾行病理学检测,观察肾小球足细胞形态改变及肾脏TGF-β1表达变化。结果:黄芩苷治疗组DN大鼠肾脏指数减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尿肌酐排泄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足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血浆AngⅡ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表达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苷可通过降低血浆AngⅡ的含量来抑制TGF-β1的表达,改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等非血压依赖机制减少蛋白尿,延缓DN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