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治性气胸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SBO)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成熟的一种安全、适宜的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支气管镜介入新技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加系统地对该技术进行规范,指导临床医师更好地应用该技术治疗难治性气胸。本共识明确了难治性气胸的定义,提出了SBO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难治性气胸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应用三腔球囊取石导管探查引流支气管,应用自体静脉血及凝血酶选择性封堵引流支气管.结果 成功封堵支气管胸膜瘘.结论 应用球囊探查及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在难治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有26例难治性气胸患者于本院行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在支气管镜下寻找胸膜瘘口所属支气管,局部注入纤维蛋白原加凝血酶。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中,21例第1次封堵成功,2例第2次封堵成功,3例转胸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最终封堵成功率为88.5%(23/26)。术后复查CT,均未发生肺不张。术中共有10例患者出现一过性SaO_2下降,均自行恢复。2例出现术后低热,经对症治疗后恢复。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萍  王丰 《国际呼吸杂志》2016,(10):754-756
目的 探讨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18例难治性气胸患者,进行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在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采用双腔球囊导管对脏层胸膜瘘口所属的引流支气管进行探查定位,然后经双腔导管确认的目标支气管注入不同剂量的自身全血加凝血酶,观察是否成功封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16例成功定位引流支气管,2例无法探查到引流支气管.对16例球囊探查成功者顺利施行自体血封堵术,首次封堵成功13例,其中3例于72 h内复发,对该3例行第2次封堵后2例成功,另1例封堵失败患者转入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封堵术最终成功并顺利拔出胸腔引流管12例,失败4例.在失败的4例中l例患者签字带管出院(跟踪随访半月,胸腔引流瓶内未见气泡逸出,复查胸片提示肺复张,遂拔出胸腔引流管);另外3例未探查到引流支气管,其中2例转入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 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安全、有效、可行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与凝血酶胸膜腔粘连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呼吸内科2006-01~2016-04经胸腔穿刺及胸腔置管引流术、负压吸引等措施7~14 d后自发性气胸仍未愈合的难治性气胸患者71例,接受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26例,凝血酶胸膜腔粘连术45例(两法重合4例),比较两种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球囊探查加封堵术组成功率为69.2%(18/26),凝血酶胸膜腔粘连术组成功率为48.9%(22/45);球囊探查加封堵术组有效率为84.6%(22/26),凝血酶胸膜腔粘连术组有效率为71.1%(32/45)。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组疗效优于凝血酶胸膜腔粘连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气胸均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全身情况差、肺功能明显减退以及不愿接受手术者,但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疗效优于凝血酶胸膜腔粘连术。  相似文献   

6.
林素梅 《临床肺科杂志》2014,(11):2120-2121
目的探寻在纤支镜引导下行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SBO),联合应用气囊导管并采用恰当的封堵剂对胸膜破裂口进行封堵治疗难治性气胸。方法在常规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在支气管镜引导下,应用OLYMPUSB5-2C型气囊导管,注入不同剂量的自身全血+凝血酶,对胸膜破裂口进行选择性封堵。结果最终封堵成功率为61%,此项技术不仅缩短了病程,而且还减少了住院日,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可供临床探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收集福建省5家三级医院2000年8月至2007年lO月期间进行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的住院患者.40例中男39例,女1例,年龄20~84岁,平均(59±17)岁.接受本方法 治疗的40例患者均为经负压闭式胸腔引流7 d以上无效者.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采用Olympus B7-2C双腔球囊导管对脏层胸膜瘘口所属的引流支气管进行探杳定位,然后向确认的支气管注入不同剂量的自身全血加凝血酶.治疗组10例及常规支气管镜检查10例(对照组)采用美国Heahhdyne920M型记录仪动态记录,比较两组的血氧饱和度.治疗组10例术后复查胸部CT,20例术后复查静脉血白细胞总数.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结果 40例均经球囊探查,其中34例确定了引流支气管进行封堵术.34例中4例第1次封堵时不成功,转而接受其他治疗,其余30例经封堵后引流瓶气泡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30例中5例于72 h内复发,其中3例行第2次封后例封堵成功,2例接受外科胸腔镜治疗,最终封堵成功率为82%(28/34).操作期间治疗组最低SaO2为(89.0±2.8)%,对照组为(78.2±2.7)%;治疗组平均SaO:为(93.4±2.6)%,对照组为(92.2±1.4)%;治疗组SaO2<90%占检查时间的百分比为(10.7±17.5)%,对照组为(2.1±1.1)%;各指标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0例复查胸部CT均未见阻塞性肺不张.术后3/20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术前均合并肺部感染,且其中2例术前白细胞计数升高.34例接受封堵者有5例出现中、低热,均易得到控制.结论 球囊探查加支气管封堵术对难治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尤其适用于全身情况差、肺功能明显减退以及暂不愿接受手术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hartis系统联合经支气管镜呼末气CO_2监测定位难治性气胸漏气支气管的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就诊的难治性气胸患者,且经Chartis系统检测考虑存在可疑漏气支气管3例,联合经支气管镜呼出气CO_2监测定位漏气支气管,然后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封堵。结果 Chartis系统和呼气末CO_2监测的漏气支气管结果一致;对两例患者采取自体血加凝血酶封堵,1例置入EBV封堵。两例采用自体血封堵者分别于术后第6天及第4天停止漏气,EBV置入1例术后第3天停止漏气。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气胸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Chartis系统联合Et CO_2监测定位难治性气胸漏气支气管,能提高定位成功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对于存在侧支旁路或多瘘口的病例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下置入单向活瓣(EBV)行肺减容术(BLVR)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15年6月至12月我院呼吸科病房收治3例男性老年气胸患者,均为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2周以上未愈者,胸腔引流管直径均≥16F。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条件下接受支气管镜操作,采用 Chartis 肺旁路通气评估系统确定引起气胸的靶肺叶,并应用 EBV 治疗。结果3例患者分别置入2~5枚不同直径的 EBV,术后7~10 d 拔除引流管。结论 BLVR 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作用机制与治疗非均质性肺气肿基本一致,在靶肺叶所属支气管内置入相应内径的 EBV,使胸腔内气体经 EBV 引流出来,同时又阻止气体随吸气动作通过支气管胸膜瘘口进入胸腔,进而促使瘘口逐渐愈合。BLVR 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老年患者也可耐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刘政  胡建林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13-1014
重度肺气肿、支气管胸膜瘘、难治性气胸、顽固性大咯血、耐药性空洞型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往往因为内科保守治疗不理想,而患者体质差又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可用支气管封堵法治疗。现将支气管封堵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