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探讨母乳喂养在新生儿无陪病房实施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新生儿无陪病房诊治的胎龄≤34周,体重≤1800 g的早产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0例给予母乳喂养,对照组120例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结果:实验组在喂养不耐受、院内感染、并发症及中国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生长速率相当,但前者改善了喂养不耐受,且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风险,明显降低了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神经运动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与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积极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出院早产儿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喂养方式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配方奶粉喂养,而观察组给予强化母乳喂养,两组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神经运动、免疫、体格等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运动、免疫、体格等发育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改善显著,且P0.05。结论针对出院后早产儿采取强化母乳喂养可促进其生长发育,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美芳 《中外医疗》2016,(21):89-91
目的:探讨母乳与配方奶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配方奶喂养;选取同期3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组,给予母乳喂养。对两组早产儿呕吐、腹胀以及便秘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喂养方式之后,对照组在呕吐、腹胀、便秘情况、全肠道喂养时间分别为17例、13例、12例以及(6.41±2.28)d;研究组分别为12例、14例、10例以及(5.52±2.26) d,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在上述几个指标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早产儿采用母乳喂养方法,有利于促进肠胃功能吸收,提高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量母乳喂养在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64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和微量喂养,实验组采用母乳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微量喂养;通过观察比较2组早产儿在完全恢复按需哺乳、体质量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日龄、恢复体质量的速度、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情况。结果:实验组在体质量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体重增长速度均早于对照组,且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结论:微量母乳喂养可促进早产儿尽早过渡到按需哺乳,同时可促进早产儿的体质量尽快恢复至出生体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喂养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产儿出院后不同喂养方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找寻最佳营养途径。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扶沟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出院且不能母乳喂养的4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普通婴儿配方奶粉喂养9个月;观察组早产儿给予圣元早产儿配方奶粉Ⅱ喂养9个月。对比两组早产儿出院9个月时的身高、体质量等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身高、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继续应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符合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对早产儿在出院后体格发育、神经运动发育及免疫发育情况的远期影响。方法:根据喂养情况,将160例32周≤胎龄≤36周,出生体重≤18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E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80例。E组给予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母乳强化剂,C组给予配方奶粉喂养。将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1、3、6、12个月时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发育及免疫发育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E组头围、身长和体重的增长速率高于C组,E组免疫发育和神经运动发育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能够较好的促进的早产儿的长期生长发育,有利于早产儿出院后的追赶性生长,是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支持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乳辅助益生菌综合疗法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配方奶粉喂养,研究组采取母乳喂养同时辅助益生菌,比较两组喂养耐受指标及胃肠炎营养指标情况,并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足量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同时辅助益生菌更利于纠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效果优于单纯治疗,更利于促进早产儿发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45-147+15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93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0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基础上实施母乳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与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集束化护理,可以促使母乳喂养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确保安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强化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的随访观察。方法:在本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纯母乳喂养,治疗组则给予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矫正胎龄后1岁时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神经行为差别、生长参数等指标。结果:1岁时,治疗组患儿的头围、身高、体重、PDI和MD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采用强化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患儿的追赶性生长,促进患儿的运动、智力发育,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早产儿护理中实施袋鼠式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早产儿分成两个组,其中25例早产儿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2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开展袋鼠式护理,两组均采用母乳喂养,统计两组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发生吐奶的例数,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后第3d、第5d体重增长情况,并统计两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时间情况,明确两组中吐奶对早产儿体重和母乳喂养时间的影响。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研究组早产儿在喂养后的第3d、第5d体重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乳喂养时间方面,研究组为(10.5±1.3)d,对照组患者母乳喂养时间为(17.8±2.6)d,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吐奶对早产儿第3d、第5d体重增长和母乳喂养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早产儿的喂养过程中实施袋鼠式护理有助于促使早产儿消化系统尽快成熟,更好地成长,及早出院,改善早产儿健康状况的同时也能减轻家庭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负担。吐奶对早产儿体重和母乳喂养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母乳、人工婴儿食品及某喂养的婴儿粪便对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粘附上皮细胞或肠粘膜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母乳喂养对婴儿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培养、细菌粘附实验、光镜和电镜等技术观察EPEC在含有母乳、牛奶、奶粉及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滤过液的培养基中粘附HeLa细胞及肠粘膜的情况。结果:EPEC在含母乳的培养基中对HeLa细胞的粘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孔,而在含牛奶和奶粉的培养基中EPEC的粘附指数与对照孔比较无显著差别;母乳喂养婴儿粪便滤过液中的细菌粘附指数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婴儿粪便中的粘附指数。结论:母乳可能具有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婴儿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人乳中含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初礼中含量较成熟乳为高,随着授乳期延长和泌乳量的增多,细胞数逐渐下降。 母乳尤其初乳中的活性细胞大部分是巨噬细胞,其余是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等。人乳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和抗病毒的能力。乳腺是一个免疫器官,其分泌的细胞及SIgA抗体,在新生儿防御胃肠道和全身感染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乳旁补奶诱导婴儿吸吮促进母乳分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的270例妊娠足月健康产妇及其新生儿,分为哺乳器组、小杯及小匙组、橡皮奶头及奶瓶组,随机取不同分娩方式的总婴儿数的1/3入组,每组各90例。哺乳器组婴儿用一次性母乳喂养哺乳器固定于母亲乳头旁诱导喂哺,小杯小匙组按常规给予早吸吮,加奶时用小杯小匙喂哺,橡皮奶头奶瓶组按常规给予早吸吮,加奶时用橡皮奶头、奶瓶喂哺,观察各组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哺乳器组婴儿乳头错觉率为1.11%,明显低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46.7%)和小杯及小匙组(61.1%)(χ2=32.6,P=0;χ2=41.9,P=0);早吸吮成功率为81.1%,明显高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48.9%)和小杯及小匙组(33.3%)(χ2=4.4,P=0.02;χ2=11.7,P=0);48 h PRL平均水平为(385.4±120.6)ng/L,明显高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325.6±110.5)ng/L]和小杯及小匙组[(286.3±115.7)ng/L](t=2.243,P=0;t=2.942,P=0);产后开始泌乳时间为(23.6±8.2)h,明显短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32.7±12.8)h]和小杯及小匙组[(38.3±10.6)h](t=1.163,P=0;t=1.754,P=0);母乳充盈平均时间为(38.3±11.5)h,明显短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54.3±12.2)h]和小杯及小匙组[(62.6±13.8)h](t=1.338,P=0;t=1.804,P=0);完全母乳喂养平均时间为(29.5±8.3)h,明显短于橡皮奶头及奶瓶组[(47.5±10.3)h]和小杯及小匙组[(56.4±9.6)h](t=1.480,P=0;t=1.675,P=0)。结论婴儿早期放置母乳喂养哺乳器进行乳旁补奶诱导婴儿吸吮可降低婴儿乳头错觉率,提高早吸吮的成功率,有效刺激催乳素的分泌,缩短母乳开始泌乳时间和母乳充盈时间,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该法简便、卫生、安全,可代替目前常规的小勺、小匙喂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思密达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 (2 2例 )应用思密达进行治疗 ,对照组(2 0例 )进行一般治疗或停乳。结果 治疗组 2 2例均显效 (10 0 .0 % ) ,对照组显效 3例 (15 .0 % )、有效 11例(5 5 .0 % ) ;黄疸好转及消退时间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思密达是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李杰  唐晓燕  兰琳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072-1073
目的观察贝飞达联合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的患儿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2组均停母乳喂养,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飞达及思密达口服,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8.9%,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率28.2%,总有效率65.2%,2组比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飞达联合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安全有效,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四磨汤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37例给予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口服,3次/d。观察组39例予双歧三联活菌片每次1片口服,3次/d。四磨汤口服液每次5ml,口服,3次/d。二组均不停喂母乳,亦不加用其他治疗黄疸的药物和方法。用药后3,5d,经皮胆红素仪监测血清胆红素值。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二组患儿治疗3,5d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3,t=6.712,P均<0 01)。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四磨汤治疗母乳性黄疸优于酶诱导剂。  相似文献   

17.
喂养方式干扰母乳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英伟  郝冰  刘红 《医学综述》2011,17(7):1108-1109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家庭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选自我科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经门诊符合母乳黄疸的患儿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继续喂养经过处理的母乳3 d,对照组停止母乳喂养3 d,改为人工喂养。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值、治疗后每日经皮胆红素下降值、胆红素恢复到正常值的天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续喂养经过处理的母乳胆红素值下降到理想水平,又保证了患儿母乳喂养的优点,是一种简便、安全、易行、家长及小儿易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颗粒在单纯母乳喂养小于6个月婴儿中牛奶蛋白过敏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治疗安全性。方法 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106例单纯母乳喂养小于6个月婴儿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其母亲膳食中回避牛奶和(或)其制品的食物,同时母亲按1000 mg/d,补充钙剂,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颗粒2 mg/次,1次/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从第6周起,其母亲每周重新恢复一种已回避的食物,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加重或再现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6%,对照观察组总有效率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逐渐恢复已回避的食物后,患儿临床症状再现或加重出现率观察组47.9%,对照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颗粒在治疗小于6个月单纯母乳喂养儿牛奶蛋白过敏有显著疗效,且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妈咪爱对轻中度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母乳性黄疸患几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妈咪爱(1.5g/d),3次/d口服,5d1疗程;对照组40例采用苯巴比妥5mg/(kg·d),1次/d,5d1疗程,并用蓝光箱直接照射。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70%,而对照组为25%,2组相比差异显著(P<O.01)。结论妈咪爱对轻中度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经济,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对健康教育加穴位按摩产妇泌乳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300例,在产后第1、2d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第3d开始,采用自愿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床边乳房按摩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继续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结果产后第3d后经护理干预的产妇泌乳率高、泌乳量增加、无乳胀乳痛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通过健康教育加穴位按摩护理干预产妇可增加乳汁分泌,满足婴儿的需要和防止产妇乳胀乳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