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总结唐山市人民医院2001 年6月~2007 年5 月收治的85 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40 例)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45 例)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患者暂时性面瘫、Frey 综合征、面部凹陷畸形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P<0.05).两种术式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入住本院的7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患者(肿瘤直径均≤3 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术中出血量、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面部畸形、涎液潴留、耳垂麻木、Frey综合征和口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用于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光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36-137,139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区域性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组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耳周皮肤麻木及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瘤体较小的浅叶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解剖面部神经支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效果理想,手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功能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126例,其中65例采用功能性切除术(A组),61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B组),术后随访1~8年,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126例患者术后仅A组肿瘤复发1例.A组面神经损伤、面部畸形、Frey综合征、耳垂麻木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涎瘘发生率B组虽稍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功能性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效果优于腮腺浅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区域性切除术与腮腺腺体浅叶切除术应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中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腮腺浅叶良陛肿瘤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区域组患者行区域性切除术,浅叶组患者行腺体浅叶切除术。结果区域组术中时间(77.16±18.91)min,浅叶组(148.81±51.62)min,区域组较短(P〈0.05);区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85±10.14)ml,浅叶组为(71.82±20.76)ml,区域组较少(P〈0.05);区域组平均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少于浅叶组(P〈0.05)。区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用于治疗发生在腮腺浅叶内体积相对较小的良性肿瘤,术中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外貌造成的影响小,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可考虑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黄强  关华  雷小梅 《中外医疗》2023,(7):34-37+42
目的 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9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接受腮腺浅叶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复发率、治疗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低于对照组的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4,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相比于腮腺浅叶全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并可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有较高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方法收集352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包膜外切除术276例(包膜外切除术组),行浅叶切除术76例(浅叶切除术组),对两组临床资料的一般情况、手术参数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浅叶切除术组中暂时性面瘫、永久性面瘫、耳垂麻木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包膜外切除术组( P<0.05);两组中一般资料、复发率、包膜破裂发生率、涎瘘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选择包膜外切除术,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和保留腮腺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志亮 《当代医学》2021,27(26):57-59
目的 评价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6例,依据术式不同分成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各33例.传统手术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实施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手术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12%,低于传统手术组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切口愈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改良手术组无肿瘤复发患者,传统手术组肿瘤复发率为9.09%,改良手术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切口愈合效果理想,能保证美学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改良术式)对腮腺浅叶肿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7例腮腺浅叶肿物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术式组(34例)和经典术式组(33例),分别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术后对比发现,两组均无一例复发,而改良术式组耗时短,术后并发症如面瘫、积液与涎瘘、味觉出汗综合症等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典术式组。结论改良术式在缩短术程与降低并发症方面优于经典术式,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全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组行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术分别为(83.45±2.13)min、(40.17±3.45)m L、(6.26±1.67)cm和(1.66±0.36)支,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2、6.89、7.60、8.37,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或涎瘘、暂时性面瘫、耳垂麻木、面部畸形、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11.11%、17.78%、0%和8.89%,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6.89、8.93、7.69、7.15,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结论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临床疗效较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史剑杰  陈仕泽 《广东医学》2000,21(4):313-314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改良式)对腮腺浅叶肿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7例腮腺浅叶肿物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术式组(34例)和经典术式组(33例),分别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术后对比发现,两组均无一例复发,而改良术式组耗时短,术后并发症如面瘫、积液与涎瘘、味觉出汗综合症等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典术式组。结论 改良术式在缩短术程与降低并发症方面优于经典术式,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面神经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面神经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面神经损伤总发生率(45.16%)低于对照组(83.8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90%)也低于对照组(41.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能够有效减小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山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给予功能性腮腺切除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徐超军 《中外医疗》2011,30(19):65-65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将6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小肿瘤的疗效比腮腺浅叶切除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24例,肿瘤直径均≤3.0cm,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治疗,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0.5—3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其中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 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可以作为体积较小(≤3.0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区域性切除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区域性切除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腮腺浅叶切除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区域性切除术组(52例)和浅叶切除术组(30例),随访3~10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采用区域切除术的患者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的患者(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阎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32):87-88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以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多,且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治疗颇为繁复。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的手术方式经历了二个阶段,单纯肿瘤剜除术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高达40%以上。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的标准术式,同时结扎并切除腮腺导管,虽然术后复发率下降(低为3%~5%),但手术范围大,术后并发症多。80年代后期以来,区域性切除术被采用到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中来,取得了与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神经损伤程度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解剖面部神经支数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区凹陷明显、Frey综合征、涎瘘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周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应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