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晨 《四川中医》2011,(6):8-10
胃病胃气上逆证为各种胃病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嗳气、呃逆、噎膈、呕吐等病证。盛灿若老师认为,其病机除胃病外,和脾最为密切,还涉及其它脏腑病变。针灸以和胃降逆、运脾升清为大法,以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同时兼以辨证施穴。  相似文献   

2.
和胃降逆法治疗呃逆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呃逆,俗称“打嗝”,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笔者自1998年5月~1999年12月,运用和胃降逆法治疗本病,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为本院1998年5月~1999年12月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并发呃逆,经肌肉注射利他林及针灸治疗无效后,给予中药治疗.其中,胃切除术后6例,胆囊切除术后6例,脑血管意外6例,肝癌术后2例,肺癌化疗后3例,心血管疾患5例,消化道疾患7例.35例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0.1岁.平均发病天数1.5天.  相似文献   

3.
林上助 《四川中医》2005,23(5):28-30
对《伤寒论》中胃气上逆的辨治规律进行探讨,从病因和治疗两方面进行归纳,阐述了《伤寒论》对胃气上逆的辨治规律,将辨治归纳为:因于表邪汗而解之、腑气壅滞通而降之、水饮内停涤化水饮、寒热错杂寒温并用、因于郁热清而解之、因于里寒温而调之、胃虚痰阻和胃化痰、实邪在上引而越之、谨守病机随症化裁九方面.  相似文献   

4.
吕萌 《江苏中医药》2014,46(1):53-54
<正>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是由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而出现的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咳嗽既是各种疾病影响到呼吸系统的一种反应,也是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治疗方面,中医和西医都提倡治疗原发病,但中医把咳嗽作为一个疾病来认识,认为咳嗽既是独立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治疗上注重整体的调治,讲究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实验性呕吐状态下家猫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为中医学“胃气上运”病机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由化疗药物所诱发呕吐猫的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肠组织中5-HT及5-HIAA含量改变。实验中发现,DDP后呕吐反应明显,猫的血、脑脊液、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5-HT、5-HIA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可以认为中医学所论及的“胃气上逆”的现代医学病理学改变之一,是血、脑脊液中5-HT、5-HIAA的浓度,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5-HT、5-HIAA的含量明显升高有着密切关系。结果:观察到因化疗药诱发呕吐的猫,其血清、胃肠及脑组织中5-HT及5-HIA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胃气上逆的病理变化的机制之一,与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中枢神经组织中5-HT及5-HIAA过量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胃肠激素与某些脏腑证候的关系,1994年3月~1996年12月我们测定了胃气上逆证患者血浆胃动素含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观察组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有关诊断标准(赵金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8),治疗前(指近1周未用过影响胃肠动力的中、西药)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20~56岁,平均4012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8~40岁,平均3021岁,为无任何消化系统症状的家属或体检职工。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概括为食欲不振、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脉弦滑、舌苔薄白或白腻,符合中医…  相似文献   

7.
该汤出自《伤寒论》,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笔者常用此方加味,治疗呕吐、呃逆、嗳气等病,均获良效,现举例三则,以供同道参考。一、呕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李××,女,38岁,社员。1979年8月13日就诊。自诉胃脘闷胀三年,呕吐酸臭,嗳气,食不下半月。屡治无效,经X线胃钡餐透视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不完全性幽门梗阻。”诊其脉弱,舌淡红,苔薄白腻。辨证为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逆不降。处方:旋复花15克代赭石18克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大枣10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实验性呕吐状态下家猫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 ,为中医学“胃气上逆”病机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由化疗药物所诱发呕吐猫的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脑组织中 5 -HT及 5 -HI AA含量改变。实验中发现 ,DDP后呕吐反应明显 ,猫的血、脑脊液、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 5 -HT、5 -HI A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 ,可以认为中医学所论及的“胃气上逆”的现代医学病理学改变之一 ,是血、脑脊液中 5 -HT、5 -HIAA的浓度 ,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 5 -HT、5 -HIAA的含量明显升高有着密切关系。结果 :观察到因化疗药诱发呕吐的猫 ,其血清、胃肠及脑组织中 5 -HT及 5 -HIA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胃气上逆的病理变化的机制之一 ,与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中枢神经组织中 5 -HT及 5 -HIAA过量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寐证亦称失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其表现多种多样,可见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甚则彻夜不眠等,病因亦多种多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病人因为夜间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白天常常疲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病情严重者痛苦不堪,焦虑,烦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目前单纯西药治疗疗效尚不稳定.笔者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证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气上逆证与食道压力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红梅  任俊杰 《中医杂志》1999,40(6):363-363
胃肠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及检测手段的进步,为更好地阐释中医胃气上逆证提供了新的方法。现将32例胃气上逆证患者的食道压力测定结果总结如下。1 观察对象及方法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实用内科学》,将诊断标准定为:暖气反复发作,或反酸,泛吐苦水,甚则反食,或恶心、呕吐;多伴见胸脘痞满胀闷,或疼痛,或纳食减少,或咽喉异物感,或胸骨后烧灼感。门诊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脾虚型胃气上逆病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3),收集、整理治疗脾虚型噎嗝、呃逆、嗳气、干呕、呕吐、反胃的方剂,录入系统并利用熵方法与apriori算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452首方剂、934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药物有45味;基于apriori算法分析组方规律得出: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的29个常用药对(支持度个数≤20),使用频次在60次以上的34个药物组合(支持度个数≤20),及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个数≤20,置信度≤0.9;基于熵方法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得出: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24对,以及24个候选新处方;以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进行方剂匹配,相似度阈值为0.5,得出12首匹配方剂。结论:治疗脾虚型胃气上逆病证组方多以健脾益气为主,和胃降逆为辅,体现了异病同治的辨治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60例慢性咳嗽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证候特点,总结治疗经验,为临床辨病与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16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患者的四诊信息、证候特点及病与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其证治规律。结果160例患者临床辨证分型共9种,其中气阳虚弱、寒饮停肺(26.2%),痰滞咽喉(19.4%),肺脾气虚、痰湿阻肺(15.6%),肺阴亏虚(13.1%),肝胃不和、胃气上逆(9.4%)5型所占比例较多。病性分布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占78.1%),其中正虚以气虚、阳虚、肺虚、脾虚为主,邪实以寒邪、风邪、痰湿为主。结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为慢性咳嗽的主要证候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从组方及用法、功能主治、病机分析、方义、临床应用、存疑等对温胆汤作了考释。指出:温胆汤既治痰热为患,又治三焦湿热留恋,广泛用于内、儿、妇科等疾病。  相似文献   

14.
复习叶天士医案中有关冲气上逆的病案,主要涉及咳嗽、喘、呕吐、癥瘕、产后等病证.叶氏认为冲气上逆与厥阴、阳明、少阴和冲脉病变密切相关,引起冲气上逆的原因主要有肝火内郁、奇经虚损、寒饮痰浊、阴液内枯、肾不纳气等,治疗则相应采取疏肝降气、通阳散寒、温通奇经、滋液救焚、温养下元等方法.叶氏的这些经验对认识和治疗此类病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博祥 《北京中医药》2005,24(4):212-213
目的观察自拟降逆温中汤治疗食道裂孔疝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5例食道裂孔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降逆温中汤,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对照组15例予吗丁啉10mg,每日2次,早晚餐前服用.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为4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逆温中汤治疗食道裂孔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癫狂证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 ,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涤痰开窍 ,清热泻下 ,活血化瘀法 ,自拟加味温胆汤治疗癫狂证收到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自 1982~ 1990年共治疗该病 36例 ,男16例 ,女 2 0例 ,年龄 16~ 30岁 2 7人 ,31岁~4 0岁 9人 ,新患 13人 ,旧病复发者 16人 ,外地治疗中途转来者 7人 ,治愈 2 5人 ,好转 10人 ,无效 1人。临床将该病分为三型辨证治疗 ,一型为痰气郁结型 ,二型为痰火忧心型 ,三型为正虚邪衰型。治则 :通腑泻火、涤痰开窍、活血化瘀方药 :加味温胆汤 :橘红 15 g、半夏 15 g、云苓 2 0 g、甘草 2 0 g、枳实 15 g、竹茹 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联合耳针治疗慢性咳嗽少阳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咳嗽少阳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1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耳针疗法)、对照3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加味小柴胡汤口服)、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耳针疗法及加味小柴胡汤口服),每组各30例,4组疗程均为7 d。比较4组治疗前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评定咳嗽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1组为86.67%(26/30),对照2组为96.67%(29/30),对照3组为90.00%(27/30),治疗组优于对照1、2、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1、2、3组,日间、夜间咳嗽评分均低于对照1、2、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咳嗽少阳证采用加味小柴胡汤联合耳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用加味小柴胡汤、单用耳针治疗及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某。女,28岁。患眩晕症已1年,近3日加重。自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行走漂浮,恶心呕吐,口苦,脉沉滑细。舌苔稍白腻。被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痰浊上扰清窍,以致眩晕。治宜化痰开窍。养血清眩。药用半夏10g,陈皮20g,茯苓30g,甘草5g,竹茹15g,当归15g,白芍20g,黄连10g,白术30g,肉桂lOg,石菖蒲15g。水煎服,上方加减共服15剂,而愈。  相似文献   

19.
田蕾  李晓黎 《河南中医》2004,24(12):77-77
肝主疏泄,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调畅气机、调节精神情志、促进脾胃的运化和吸收三个方面。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肝的疏泄功能一旦发生异常,则会导致气机升降失调,水湿输化障碍,情志异常变化,并且三者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致痰湿内阻,从而成为精神神志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所以对其治疗当遵从蒲辅周“治外感如将,一举阡灭;治内伤如相,治理国家”的学术思想,抓住主症,寻根究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