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出现肩手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57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毫针配合穴位注射,电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30天后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电针组为92.98%,对照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电针交替治疗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穴位注射结合电针交替治疗桡神经损伤.结果:经过60d治疗,两组患者进行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功能及肌电图等方面评价,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显著提高(P<0.01).结论: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电针交替治疗对桡神经恢复有显著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汪洪燕 《新中医》2009,(12):90-9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早期给予抗病毒及皮质激素治疗,发病7天后开始电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弥可保,取穴阳白、颧谬、牵正、翳风。结果:临床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1.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Hunt综合征疗效显著。62例病例中,半年后随访59例,随访丢失3例,随访率为95.2%。实验组后遗症发病率为33.3%,对照组为6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弥可保可减少Hunt综合征后遗症的发生。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Hunt综合征可提高疗效,降低后遗症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电针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级。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House-Brackmann(H-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60例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药物注射常规康复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结果:3疗程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估及肌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3.3%(28/30)和86.6%(26/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和76.7%(23/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药物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对正中神经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正中神经损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对患肢进行神经营养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神经营养药物肌内注射。肌电图检测2组正中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正中神经SCV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CV改善程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V,P=0.017;SCV,P=0.003)。结论针刺配合神经营养药物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损伤患儿疗效优于针刺配合神经营养药物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齐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齐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电针齐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周围神经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周围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弥可保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弥可保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后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变化,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SCV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应用于周围神经炎治疗中,可充分发挥足三里补益气血以及弥可保修复受损神经的药理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配合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应用电针加辅酶A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3例(39耳),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33耳)作对比,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74%,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及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弥可保穴位注射、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加维生素B1、弥可保肌注,均1次/日,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显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相应结果分别为10例、18例、27.8%、7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及中药足浴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电针结合灯盏细辛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两院针灸康复科门诊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电针结合灯盏细辛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较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0%)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电针结合灯盏细辛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应用电针加辅酶A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3例(39耳),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33耳)作对比,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74%,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针为主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加常规针刺)和对照组(常规针刺)两组,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进行House-Brackmann(H-B)评分,并行瞬目反射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愈显率72.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愈显率44.4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针为主治疗贝尔麻痹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刺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感觉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配合刺血疗法)23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23例,两组都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法的感觉和运动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感觉障碍积分、运动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刺血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保护作用的效应特点。方法 13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电针组取肾俞、足三里,穴位注射组取穴相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20 d、40 d、60 d后进行空腹血糖、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检测。结果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及良好的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其降糖效应以电针法为优(P<0.01),在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以穴位注射法为佳(P<0.01),对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两组基本一致(P>0.05)。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能提高DPN大鼠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治疗60天时穴位注射的提高幅度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抗本病神经损伤的作用,但对血糖、神经传导速度、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存在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朱俊平  张伟  杨怡  杨定彬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863-864,923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与单纯用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止痛、止疱、结痂及减少后遗症方面的效果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矫正穴为主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探索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最佳针灸治疗方法。方法:将11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电针矫正穴为主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d,最长治疗6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愈显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78.3%和49.2%;21天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8.3%和.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电针矫正穴为主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JP  Cai J  Gan XM 《中国针灸》2011,31(5):405-408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电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1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成常规针刺组(30例)、电针组(31例)和电针穴位注射组(30例),3组均取足三里、风池、安眠、太阳、合谷、印堂、百会、四神聪,常规针刺组用平补平泻法针刺,电针组加用G 6805电针治疗仪,电针穴位注射组在电针组治疗基础上,于风池或安眠穴采用维生素B120.5 mg及0.2%利多卡因2 mL穴位注射,治疗4周共20次.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电针穴位注射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电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电针组为80.6%(25/31),电针穴位注射组为90.3%(28/30),3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常规针刺、电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均有效,其中电针穴位注射组疗效最好,电针组疗效次之,说明常规针刺、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在颈性眩晕上疗效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20.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in Z  Zhang BF  Shang LX  Wang LN  Wang YL  Chen J  Jiang SS 《中国针灸》2011,31(7):613-616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穴位注射与单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在血糖控制理想情况下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穴注组与穴注组,每组30例.电针加穴注组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弥可保,电针穴取公孙透泉中、涌泉透太冲为主,穴位注射取三阴交;穴注组采用单纯三阴交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患者尺神经、胫神经神经传导速度,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并评定疗效.结果:电针加穴注组与穴注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和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加穴注组尺神经和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穴注组(P<0.05,P<0.01);治疗后电针加穴注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穴注组(14.36±1.88 vs 26.58±3.52,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亦低于穴注组(12.86±4.28 vs 17.89±4.35,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弥可保,能够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