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结上肢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时的改进措施.对32例上肢静脉障碍致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改行中心静脉置管,具体做法:准确进行静脉评估,正确做好导管的处理与修剪,置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与麻醉医生及超声引导医生密切配合,置管后妥善固定导管.32例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体成功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2.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人,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该技术应用于老年重症患者,操作方便,能够安全的输注刺激性的药物。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通道。但PICC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现就2003/2008年我科PICC时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体会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叶江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26-8626
目的 研究对化疗者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的安全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120例需要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行PICC安全护理,对照组行PICC置管化疗后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及舒适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PICC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舒适度等其他方面的情况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PICC导管留置的安全护理是肿瘤患者在实现成功化疗中理想的护理方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PICC导管可在血管内长期留置,减少药物给血管带来的刺激和损伤,特别适宜肿瘤患者的化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减少了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和高浓度的营养液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9—05~2010-02共119例患者行PICC置管,现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处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最佳实践信息"是1998年同名实践信息的更新版~([1]),信息来源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002年更新的临床指南~([2-3])、2005-2006年出版的两篇系统评价~([4-5])及2007年出版的经济学评价~([6]).  相似文献   

6.
PICC置管的护理要点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至上腔静脉的导管.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护理要点体会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检查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血管超声检查应用于PICC置管的全过程,包括穿刺前血管的检查评估,穿刺中颈内静脉的压迫,穿刺结束、X线摄片检查前对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的检查.结果 1402例PICC置管患者中,穿刺前有407例经超声评估选择赛丁格辅助穿刺成功,穿刺中有148例需超声探头压迫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有102例X线摄片前经超声检查发现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而及时进行调整.结论 将超声检查应用于PICC置管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可对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进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10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对10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护理经验:加强对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皮损观察,注意皮质类固醇药物使用后的效果,针对患者全身不同部位的皮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精心的饮食护理及心理支持.10例患者均尽早明确诊断,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59例经护理部检查属于困难穿刺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PICC导管配套的带鞘穿刺针直接穿刺并置管。结果:59例患者一次性穿刺并置管成功率81.4%(48/59),二次及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18.6%(11/59)例,总的成功率为100%,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直接穿刺PICC置管可获得较高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穿刺的痛苦,非常适宜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患者PICC置管渗血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52例肝移植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等,分析其与PICC置管后1周内渗血总量的相关性.结果 152例患者渗血的发生率是1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穿刺部位、凝血酶原时间是肝移植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的影响因素.结论 肝移植患者进行PICC置管时,医护人员应尽量选择肘上穿刺并高度关注患者置管时的凝血酶原时间,以降低患者置管后渗血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渗血量.  相似文献   

11.
老年重症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合并败血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1例老年重症天疱疮患者合并败血症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全身皮损按不同部位进行专科护理,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进行用药现察及护理,加强血培养护理、营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该患者很好地配合了临床治疗,住院37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既往重度烧伤史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方法及护理,包括经瘢痕组织穿刺,血管挛缩后穿刺的处理,PTC-B针单腔中心静脉导管(CVC)导丝在穿刺中的应用,术后穿刺局部护理,导管维护,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总结1例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天疱疮患者合并多处皮下血肿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运用伤口管理原则控制皮肤感染并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尽早输注利妥昔单抗;做好利妥昔单抗输注全过程护理防范,确保输注安全;多学科会诊评估、分析皮下巨大血肿原因,积极应对,实施综合护理促进血肿消退。患者住院33 d,皮肤伤口完全愈合,血肿缩小,好转出院。出院30 d随访,皮下血肿消退,天疱疮未复发。  相似文献   

14.
总结22例老年天疱疮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认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1∶8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并实施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创面护理、良好的血糖控制、合理的营养支持、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护理此类患者的关键。本组22例患者中,20例痊愈出院,2例病情稳定后转当地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5.
27例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由PICC专业护士对全院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进行会诊处理和跟踪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PICC穿刺部位渗液与患者自身疾病、穿刺方法和过程、导管维护、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因素有关.结论 为减少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发生,置管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积极治疗原发病;置管过程中合理选择静脉,掌握穿刺及送管技巧,尽可能做到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置管后规范化维护,出现PICC渗液时切忌盲目拔管,少量持续渗液但无局部不良反应者可继续使用导管.  相似文献   

16.
选取50例经临床诊断需长期进行静脉治疗并同时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者,以及多次进行高压注射造影剂或叠加联合给药化疗的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50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导管应用效果良好,40例患者运用此导管完成了预期治疗后拔管,目前仍有10例患者带管治疗中。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与传统PICC导管相比,在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渗漏性损伤发生的基础上,能实现静脉治疗的全面要求——静脉团注、叠加联合给药化疗、快速输注、监测中心静脉压,真正实现"一针式"完成肿瘤患者全部静脉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总结1例副肿瘤型天疱疮合并Castleman病患儿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的护理、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心理护理等.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全身散在皮疹基本结痂,口腔内破损较前好转,双手皮疹结痂脱落,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病人,男,16岁,体重39 kg,6月3日行腹部CT示左盆腔占位,考虑Custleman病,遂于6月5日以副肿瘤天疱疮收入外科病房,6月9日行盆腔肿物切除术,术后入SICU,术后持续发热.6月13日颈静脉置管感染, 6月15日腹部伤口溃疡,16日切口感染,17日为进一步治疗转入皮肤科病房.皮肤科查体情况:头皮、面部、躯干、四肢散在指甲盖大小的褐色斑,有融合,并散在淡红及鲜红色糜烂面,伴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在颈部、右前胸、后背、股后侧近端、双手足融合成片,双眼、鼻孔及鼻周、口唇及口周结较厚黑色血痂,口腔及舌部糜烂.6月19日右侧锁骨下静脉插管处及外科切口周围脓性分泌物较多,且回报17日所做的血培养结果:厌氧瓶内有球菌;外科伤口渗出液培养:原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锁骨下静脉无法保证正常使用,经家属同意,在左前臂桡侧5 cm×5 cm的无皮损区行PICC穿刺置管术.经治疗病人病情平稳出院.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预防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体位改进方法,将传统的PICC上肢与躯干垂直穿刺置管体位改进为上肢上举与躯干平行体位进行置管,结果改进后的体位颈内静脉异位率远远低于常规体住.认为上肢上举的置管体位改进可有效地预防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总结44例采用超声与腔内心电图进行PICC尖端定位的危重症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置管前分段测量并记录导管内置长度;及时获取腔内心电图,观察P波变化;当导管置入长度接近预测长度时,立即采用超声心脏探头于患儿剑突下获取四腔心切面,根据推注生理盐水产生的不同超声征象间接引导导管尖端位于最佳位置。置管后首次胸部X线摄影显示导管尖端在位40例,导管尖端过深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