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隐球菌直接侵犯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该病临床上常易误诊,本就我院1998年-2003年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牡丹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大成第二医院魏殿军隐球菌性脑膜炎系由新型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此病罕见,脑脊液一般检查无特异性,常易误诊为其它脑膜炎而耽误治疗。本例即一例由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而致治疗失败死亡病例。临床资料患者,...  相似文献   

3.
詹学  朱朝敏  李奇志 《重庆医学》2005,34(2):179-181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有14例院外误诊;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结论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以发热和颅内高压为主要特点,发病年龄有小龄化趋势,误诊率极高,反复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缺乏典型表现,易误诊.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自1997年—2007年间共收治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15例,其中在外院或本院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者为6例.1临床资料本组6例新型隐球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年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结果 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采用二性酶素B(AMB)、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64.3%。10例无效患者中7例死于脑疝。结论 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方润权  蓝瑞琼 《右江医学》2002,30(2):110-111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原因。方法 :报道 1例经病理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怎样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临床酷似结核 ,5次腰穿未找到隐球菌 ,按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 ,死亡前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极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反复多次找隐球菌、诊断未明前慎用激素以及必要时活检是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近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结果采用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例无效病人中7例死于脑疝。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仍首选二性霉素B加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的原因 ,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38例的临床与其中 2 5例误诊作一分析。结果 :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有 2 5例误诊。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易误诊 ,多次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镜检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柏 《广西医学》2009,31(10):1486-148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发热,热型不规则,头痛28例,恶心呕吐29例。不同程度颅内压升高30例,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新型隐球菌均阳性;体重减轻29例。经抗真菌治疗,好转14例,死亡16例(其中6例放弃治疗后1年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在临床诊治中应注意鉴别。一旦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提示疾病进入终末期。  相似文献   

10.
熊敏  陈静  汪燕  万雅璐  杨露 《北京医学》2013,35(9):804-805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感染.新型隐球菌在自然界分布比较广泛,侵人人体后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形成病灶,再通过血流传播到全身,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全身感染.目前,随着免疫低下疾病越来越多,广谱抗生素的不规则使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总结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脑膜炎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的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方法: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墨汁染色镜检,查找新型隐球菌,结果: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均镜检到新型隐球菌,而对照组未镜检出1例阳性,结论:因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很相似,实验室几乎均未将墨汁染色镜检新型隐球菌作为脑脊液的常规检测项目,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往往不能及时确定而被误诊,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墨汁染色镜检,是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将墨汁染色镜检新型隐球菌作为脑脊液的常规检测项目而日常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情况 ,对 1992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住院的 6 7例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误诊 40例 ,占同期住院总数的 5 9.7%。提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 ,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和实验室对病原菌检测水平不高是误诊的主要因素 ,临床症状不典型也是误诊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娇  肖农 《重庆医学》2008,37(24):2824-2825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结果 院外误诊15例;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13例;治愈、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以发热和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特点,反复进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隐球菌脑膜炎误诊原因分析吴恒莲,冯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24001)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易误诊。我院1990~1994年收治15例隐球菌脑膜炎,其中11例曾被误诊,误诊率达73.3%。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系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15.
陈红梅  陈锐  朱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F0003-F0003
目的:总结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住院的14例病原学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静滴.5-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等药物治疗。14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确诊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确诊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原学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首发症状表观为口角歪斜1例,咳嗽、咳痰1例,头昏、双下肢震颤1例,其余6例均表现有头痛,其中2例出现呕吐,3例出现发热9例患者中7例误诊(77.8%),3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例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1例误诊为面神经炎、脑干肿瘤,1例误诊为枕神经痛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颅脑CT和MRI无特异性,早期易误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多次脑脊液查找隐球菌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樊金莲 《华夏医学》2006,19(2):247-248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4例,好转17例,5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2例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漏诊,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策略和转归情况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201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感染科收治的2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汇总。结果 患者大多有慢性基础疾病,以风湿免疫性疾病为主,多以头痛、发热和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压偏高,脑脊液白细胞、蛋白增高,糖、氯化物降低,脑脊液隐球菌涂片及培养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治疗药物毒性较大,常出现肾毒性,病死率高。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差,病死率高,常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等。临床应重视对患者流行病学的追溯,同时结合隐球菌抗原、脑脊液染色涂片及培养等,尽早确诊和使用抗真菌药物,早期诊治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2008年收治的14例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CD4均〈100/ml,均为艾滋病晚期病人;病例易误诊,误诊率达到57%,其中误诊结核性脑膜炎最多。结论: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死率高、预后差,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及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20.
林正豪  田贤先 《右江医学》2001,29(6):482-483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 )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隐脑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颅内高压症状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是隐脑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9例 ( 6 9.2 3% )有过误诊 ,所有病例经脑脊液墨汁涂片检出隐球菌而确诊。结论 :隐脑病人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被误诊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是临床上确诊隐脑的唯一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