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脑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条椎动脉互相联合形成基底动脉,后者再与颈内动脉分支联合形成大脑动脉环;椎动脉可通过这些血管以及其它一些血管分支与颈动脉窦区保持血流联系。所以,椎动脉内压减低时,窦内压也减低,血压可因此而反射性升高。但以前曾有人将结扎山羊或狗双侧颈总动脉后再阻断椎动脉血流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归之于椎动脉本身的反射,而否定窦反射的作用。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为了证明我们的观点,现对上述现象再作进一步的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弓分支数字减影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40例患者主动脉弓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0例患者中,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占16.5%(56/340):左侧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共干、左侧颈总动脉发自头臂干各占5.3%(18/340);其次为左椎动脉第三支发自弓占3.8%(13/340),左锁骨下动脉发自Kornmerell’s憩室占0.6%(2/340)。其他类型少见。主动脉弓分支病变114处,其中狭窄100处,闭塞14处,与年龄有明确相关性。结论主动脉弓上分支存在着多种血管解剖变异,本研究对提高脑血管介入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殷波 《中外医疗》2009,28(3):81-81
枕叶是人的视觉高级中枢。由大脑后动脉皮层支负责血液供应。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的终末分支,其分出后绕大脑脚后行至颞叶内侧,向上穿过小脑幕切迹,再经胼胝体下方和舌回前上方进入距状裂供应枕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血管介入观察脑动脉及分支血管的变异类型,为临床介入手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5月间190例我院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的脑血管变异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90例患者中以头臂干增宽迂曲多见,占53例,其次后交通动脉自颈内动脉发出处扩张48例,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和左颈总动脉自头臂干发出39例,小脑后下动脉发自枕大孔下方即椎动脉颅外段17例,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低下或缺如33例.结论主动脉弓上分支、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解剖变异较大,熟悉这些正常变异,临床介入及手术过程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医生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解剖的方法对82具成人尸体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进行了观察,得出以下初步结果。 1.锁骨下动脉起点非常恒定。 2.锁骨下动脉分型以第Ⅱ型(四支型)为最多见,其次是第Ⅲ型(五支型)。各亚型中又以Ⅱ_1型为多。 3.椎动脉恒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最内侧(3例来自主动脉引。胸廓内动脉在三段中均可发出,但以自第一段甲颈干相对缘起始者多见。少数与甲颈干共干起始。甲颈干基本由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合干而成,但其分支型式变异较大。甲状颈干分裂而缺如的情况少见。肋颈干在三段中均可发出,但左侧第一段发出者较多,右侧多起于第二段。 4.颈横动脉自甲颈干起始者最多。亦可直接从锁骨下动脉第二、第三段发出。颈横动脉不存在的情况约占30%。肩胛上动脉多起于甲颈干,其次是锁骨下动脉。亦有自胸廓内动脉发出者。 5.颈浅动脉以起自颈横动脉者多见,不发自颈横动脉者约占1/3,直接从锁骨下动脉发出者很少见。颈浅动脉发支供应斜方肌上部及肩胛提肌。 6.肩胛背动脉多自颈横动脉发出。其次是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二、第三段。单独自锁骨下动脉起始的情况在国人约近1/3,其分支主要供应菱形肌及斜方肌下部。 7.为了避免供应斜方肌、菱形肌的血管在命名上的混乱和重复,建议将颈横动脉的浅支称为颈浅动脉,深支称为肩胛背动脉,而不用浅、深支或升、降支的名称。如果颈浅和肩胛背动脉分别起始则无颈横动脉。  相似文献   

6.
颈内动脉是颈总动脉的分支,穿颈动脉管人颅腔。椎动脉是营养脑的主要动脉血管,并构成大脑基底动脉环,椎动脉易受颈椎横突孔骨质增生而受压。后四对脑神经因分别出自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而因其位置比较深,附近结构复杂,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很不好理解。加之在教学所用标本中同时显露椎动脉、颈内动脉和后四对脑神经的少之又少,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设计和制作了椎动脉、  相似文献   

7.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冲53具经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暴露头颈部的血管,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44.34%,28.30%与27.36%;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以树枝状为(94.34%);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相似文献   

8.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ICICA)分支及其对穿行海绵窦颅神经的血供,为减少术中神经血供损伤提供解剖基础。方法:解剖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内ICICA分支及海绵窦内穿行颅神经的血供。结果:颈内动脉在海绵窦的主要分支有脑膜垂体干(垂体下(供应垂体后部)、小脑幕(供应脑膜顶及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近端)及脑膜背动脉(供应上斜坡的脑膜及展神经岩斜段))和外下干(上支(供应海绵窦顶、动眼神经及滑车神经近端)、前支(供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眼支的海绵窦段远端)及后支(参与三叉神经节血供))。结论:ICICA主要供应海绵窦穿行颅神经的动脉为外下干和脑膜垂体干发出的小脑幕及脑膜背动脉。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脑梗死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DI型超9彩色声像仪,观察4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48例无脑梗死老年人(对照组)两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两侧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内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发现:(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主干与不处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发现粥样硬化斑块32例,占78.0%;(2)脑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明显增宽;脑梗死组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舒张期末流速值、最高流速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56排极速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使用256排极速CT对1368例受检患者行头颈部联合血管成像(CTA)。结果:1368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Willis环均显示优良,共检出颈总动脉闭塞3例、颈内动脉闭塞12例、椎动脉闭塞1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含烟雾病)29例、大脑后动脉动脉闭塞12例、锁骨下动脉动脉闭塞(锁骨下动脉窃血症)13例、小脑后上动脉闭塞1例。结论:256排极速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显示闭塞血管的部位、长度、形状及侧支循环情况,对临床医生初步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判定疗效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且成为头颈部闭塞性病变的首要检查及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尸体解剖中发现一例主动脉弓发出四个分支,这与常态主动脉弓发出三个分支有异. 我们将这四个分支按从右至左的顺序分称第一~四支,追踪解剖发现:第一支发出后行至右侧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左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锁骨下动脉,故此支为头臂干.第二支发出后在左侧上升至颈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处分为两支,一支进入颈动脉管外口,一支浅出并分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等分支,故此支为左颈总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猪头颈部的血管解剖学特点,探讨在人脑血管病研究中的意义。方法对6头家猪进行头颈部血管造影和解剖,观察解剖学特点。结果猪的颈总动脉干起白头臂干,然后发出双侧颈总动脉,后者发出咽升动脉和颈外动脉。椎动脉起白作锁骨下动脉。猪脑主要由双侧咽升动脉供血,咽升动脉发出枕动脉后在蝶鞍两侧破裂孔处形成微血管网(RMB),两侧RMB相互交通,然后再汇聚成颈内动脉。供应脑的血运。颈外动脉系统通过RA、AA与RMB构成交通,进一步与颅内颈内动脉相交通。椎动脉与枕动脉和咽升动脉的咽支,颅内的脑动脉之间也存在着吻合。结论应用猪可以建立脑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模型,用于研究其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及栓塞材料的实验研究和介入神经放射学医生培训。但是,在模拟脑动静脉畸形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方面,模型还存在一些不足。应用猪不适合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解剖过程中发现一男性成年人的腹腔动脉分支异常,出现食管、肝、胆、胰迷走动脉。一、腹腔动脉于第十二胸椎体下1/3的前方由腹主动脉发出后,于其上壁先发出一长0.2cm的膈下动脉短干,然后发出胃左动脉,最后分为脾动脉和肝总动脉二终末支.膈下动脉由腹腔动脉发出后,立即分为左、右膈下动脉向外上布于膈肌。二、食管迷走动脉:肝固有动脉由肝总动脉发出后分为肝右动脉、肝食管动脉、幽门动脉和胃右动脉。肝食管动脉先后分出肝中和肝左动脉后向左至食管腹段分支特称其为食管迷走动脉。三、胰横迷走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于幽门下方分出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后不久,即分为胃网膜右动脉和胰横迷走动脉。后者绕胰颈下缘至胰背面穿胰腺实质与胰大、胰尾动脉相吻合,分支供应胰腺血液。四、肝迷走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后壁发出,在门静脉合成处与下腔静脉之间先向右,然后于胆总管左侧向上,走在肝总管后方与其交叉后进入Calot三角,分出胆囊动脉后继续向上,全长7.0cm,在门静脉右支右侧经肝门入肝右叶。五、胆囊迷走动脉:在Calot三角内由肝右迷走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右长1.3cm,于胆囊颈上方达胆囊体左缘,分三支布于胆囊前后面及其左缘。  相似文献   

14.
正常情况下,由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三大分支,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占85-5%;少数由主动脉弓发出两支,即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的共同干和左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占8-2%;另有由主动脉弓发出四支,自右向左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占3-3%[1]。此外,还有从主动脉弓凸侧发出四支,即自右向左依次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右锁骨下动脉由主动脉弓右侧部后壁发出,经气管前方行走者较为罕见,未曾有报道,现报告1例。成…  相似文献   

15.
据文献报告,动静脉畸形(AVM)合并脑动脉瘤者占2.7~8.7%。作者自1959~1975共收治AVM140例,其中合并动脉瘤者9例(6.4%)。病人的年龄分布在21~52岁(平均38岁),男4例,女5例。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6例,其中2例并发脑内血肿和偏瘫。有抽搐发作者3例,其中1例距初次抽搐发作10年后才出现出血症状。所有这9例动脉瘤均位于供应AVM的主要动脉的同侧。在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交界处3例;在大脑前动脉胼周支3例;在颈内动脉分叉处1例;在大脑中动脉皮质支1例;在小  相似文献   

16.
颈总动脉结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颈内动脉回流压的测定,预测大脑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方法对6例行颈总动脉结扎或切除的病人术中测量颈内动脉回流压.结果颈内动脉回流压在64mHg(8.8kPa)~85mmHg(11.33kPa)之间,6例术中、术后均无大脑并发症.结论颈内动脉回流压在一定水平,结扎或切除颈总动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翼点入路对大脑中动脉主干分支及中央支的显微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经翼点入路对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应用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10具(20侧)红色乳胶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于翼点入路下对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其发出后先水平向外行为水平段M 1,然后分为M 2-M 5段。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动脉分为内侧群和外侧群;内侧群:在大脑中动脉起点1 cm内,约3-6支,多呈直角发出,较短而细;外侧群:从大脑中动脉起点1cm以外发出,约4-8支,多起源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mm范围内。结论:大脑中动脉主干为颈内动脉的延续,供血范围内易栓塞。其起始M 1、M 2段上壁、内侧壁发出的中央支多呈直角状,临床上易破裂出血。在M 1、M 2段下壁解剖可避免损伤其穿通支血管。  相似文献   

18.
郭元星  李铁林 《广东医学》2006,27(4):451-453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最早由BARON在1835年报道,一般系指由外伤造成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的异常动静脉交通.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多数情况由颈内动脉本身破裂引起,极少数颈动脉海绵窦瘘主要或完全由颈外动脉供血,特称颈外动脉一海绵窦痿。按病因可分为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痿(TCCF)和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痿(SCCF),而75%为TCCF,占颅脑外伤患者的2.5%。目前,颈动脉海绵窦痿诊断和介入治疗已不成问题,治愈率也高。现就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若干问题介绍一些经验,以便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19.
有关迷走神经、喉返神经的血供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文对成人尸体男14、女3,共32侧的迷走神经、喉返神经的血供进行了观察。发现可来自: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无名动脉,甲状腺上、下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食道动脉,支气管动脉等的分支。故血供为多源性,和非对称较明显。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血供的规律性是:血管来源属多源性,且都较纤细,行程也较迂曲,未见有迳直走向者;不论血管来自何处,绝大部分都在神经内侧分成上下二支,沿神经长轴上下行,依次分出小支进入神经。各营养血管间,在颈上  相似文献   

20.
大脑后动脉的显微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剖显微镜下放大6—40倍观察了100侧成人的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大脑后动脉主干右侧稍粗于左侧,分为P_1~P_3段。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干型可分为五型:单干型;双干型;三干型;四干型和五干型。颞下前动脉有3例直接起于大脑中动脉的起端附近。分布海马回外侧及颞下回下面的前部。在其他材料里尚未见到。距状裂动脉除直接发自大脑后动脉外,尚发自颞下后动脉和顶枕动脉,以加强视区皮质区的血液供应,称为副距状裂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