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阑尾肿瘤的5个组织学分型进行一项综合分析以比较各型的发生率、临床病理学特征、存活率及手术适当证。方法:对监督医疗机构、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数据库(1973-2001年)中被诊断为黏液腺癌(n=951)、腺癌(n=646)、类癌(n=435)、杯状细胞癌(n=369)及印戒细胞癌(n=113)的所有患进行分析。评估每个组织学分型肿瘤的发生率、分期及5年相对存活率。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大小评估手术治疗的适当性(如阑尾切除术邯结肠切除术)。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阑尾肿瘤,其肿瘤发病率、患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存活率及手术适应证等方面差异显。最常见的阑尾肿瘤为黏液腺癌。患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显示,类癌的发病年龄较小,平均为41岁,且71%的患为女性(两P〈0.001)。总体的5年存活率类癌患最高(83%),而印戒细胞癌患最低(18%)。尽管现行的指导方针规定对所有非类癌肿瘤和直径〉2cm的类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而不仅是阑尾切除术),但仍发现30%的非类癌患接受了阑尾切除术。同样,有28%直径〉2cm的类癌患接受阑尾切除术,切除部位小于指导方针规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背景:基底细胞癌(BCC)患者治疗后的随访可监测复发和新发肿瘤,但显然给门诊增加了负担。在贝尔发斯特皇家医院皮肤科的皮肤肿瘤诊所,所有患者在手术切除低危原发BCC后随访2年。目的:进行核查来检验所记录的与BCCs预后因素有关的数据库的质量,以确定复发率和新发原发肿瘤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行手术切除的43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ChildB级)20例(46.0%),重度代偿不全(ChildC级)4例(9.3%)。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4.6%)。单变量分析显示:癌灶大小(P〈0.05)、切肝方式(P〈0.01)和失血总量(P〈0.01)与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有密切关系。结论癌灶多发、癌灶大、联合肝段切除术、失血过多是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主要的危险因素。术中严格控制出血、在保证完全切除肝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功能正常的肝组织,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术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外侧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病灶位于左肝外侧叶的原发性肝细胞癌1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4例、结肠癌肝转移3例,在完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术。结果完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术25例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0±11)min(55~140min);术中出血量(90±15)mL(50~150mL)。肿瘤全部完整切除,无破裂,完整取出标本的边界距肿瘤切缘〉1cm,术后病理证实切端未见癌细胞残留。术后恢复顺利,无出血及胆漏,术后腹腔引流3~4d。18例肝癌术后随访(29.5±6.3)月(1~40月),未见肝内复发及手术切口肿瘤种植,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病灶位于左肝外叶患者行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 PR)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RPR与BCC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皮肤、45例不同临床及病理特征患者BCC标本中GRPR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标本中阳性表达3例(15%),BCC组中23例(5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病程BCC组间GRP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组中的表达低于<60岁组,侵袭性基底细胞癌(IBCC)中的表达高于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NIB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PR在B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可能与BCC侵袭、浸润机制有关,但关系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学者提出对于复发性基底细胞癌(BCCs)的处理方法的选择应基于其组织学表现,对于那些非侵袭复发性BCCs则不需要进行再次切除。目的:检测复发性BCCs的组织学演变。方法:进行14年的回顾性研究。来源于191例患者的390个样本被3名医师依据Sexton分类标准分为2型,即侵袭型和非侵袭型。这些复发性BCCs中有33例患者有始发病理切片。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3例复发性BCCs中有8例(24%)侵袭性增强。初发为非侵袭性BCCs的20例中有4例(20%)演变为侵袭性BCCs。初发为侵袭性BCCs的13例中有4例(31%)在复发时侵袭性增强。这些不完全切…  相似文献   

7.
熊蔚 《重庆医学》2016,(16):2279-2282
阴茎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肿瘤,它在全球的分布和地域有很大的关系,在英国等发达国家地区,阴茎癌占全部肿瘤的0.4%~0.6%,但是在南美洲、非洲、亚洲部分地区比如印度,阴茎癌的发病率甚至占到全部肿瘤的20%。我国阴茎癌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卫生条件的改善已经逐年下降至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水平。阴茎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包皮垢的长期刺激、包皮过长、包茎、不良卫生习惯、病毒感染等。Chaux等[1]在对103例乌拉圭阴茎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阴茎癌的危险因素有:生活相对贫困、低收入患者、居住地位于城郊、大量吸烟、包皮过长、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有性传播疾病、性伴侣过多、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 PV )、长期慢性炎症等,其中H PV与阴茎癌的病理组织关系密切,既往感染 H PV 的患者组织学级别较高。鳞状细胞癌(SCC )是阴茎癌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占总体的95%,少数为:基底细胞癌、黑色毒瘤、肉瘤、PAGET 病。有文献报道阴茎癌最常见于阴茎头(48%),其次为包皮(21%),阴茎头和包皮同时出现(9%),冠状沟(6%),还有少量为孤立肿瘤(小于2%)。对阴茎癌的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结果,C T、M RI、B超等可以协助确定病灶范围和转移情况。英国1项研究显示,M RI能准确地对阴茎癌进行分期,在55例活检报告确诊阴茎癌的患者中,用前列腺素E诱导海绵体勃起然后行 M RI检查,敏感性和专一性分别为:T1(85%、83%),T2(75%、89%),以及 T3(88%、98%)[2]。M RI的分期和组织学的分期有很好的关联性(kap‐pa=0.75,P<0.01),且 M RI检查没有并发症。阴茎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是来源于基底细胞层或皮肤附属器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紫外线(UV)是最关键的环境原因,BCC临床表现以及病理表现多种多样,皮肤活检在确诊以及评估BCC复发方面至关重要。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原发或复发、浸润程度以及患者自身状况所决定,手术切除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除此之外,非手术治疗包含光动力、药物、放疗、电灼术、冷冻、激光及局部注射治疗也是较常用的方法,本文对基底细胞癌诊断以及相关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研究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应用由于存在淋巴结的转移而受到限制。该项前瞻性研究旨在分析比较鳞状细胞癌及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患与方法:共60例pT1期食管癌患纳入该项研究,其中鳞状细胞癌(SCC)24例,腺癌36例,其中50例接受经胸食管切除术外加两个区域淋巴结清扫,另10例接受经食管裂孔食管切除术。平均病检30个淋巴结,并进一步对下列指标进行分析:组织学类型、黏膜浸润、黏膜下浸润深度(分为3等级;sm1,sm2,sm3)、肿瘤分级、切除方式、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所在的部位。结果:16例黏膜内癌中无一例淋巴结转移,44例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5%(P〈0.01)。黏膜下腺癌(转移率41%)和黏膜下SCC(转移率50%)的淋巴结的转移率没有显差异。Sm1组(SCC33%,腺癌22%)较sin3组(SCC69%,腺癌78%)淋巴结转移率低。2例(9%)黏膜下SCC和5例(23%)黏膜下腺癌患被归于pM1期。pN1期的腺癌患平均淋巴结转移率为13%,SCC患为1%,二间没有显差异。经多因素分析,黏膜内735黏膜下(P〈0.01)以及G1/G2 vs G3(P〈0.05)对淋巴结转移率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鳞状细胞癌皮损组织中HB-EGF 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HB-EGF表达于基底层(100.0%),基底上层仅有少量表达(12.5%);在癌旁组织中,HB-EGF不仅位于基底层(100.0%),且在基底上层也有表达(91.7%);在鳞状细胞癌皮损中,全层几乎无HB-EGF的表达(8.3%)。结论:HB-EGF在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基底层中的HB-EGF对保持这表皮形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