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VAPP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探讨降低VAPP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OPV引发的VAPP发生率,病毒型别分布,人群分布,OPV免疫剂次与VAPP发生的关系等进行综述。[结果]世界各地VAPP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美国1/250万(疫苗使用量),罗马尼亚1/18.3万;我国江苏省、甘肃省VAPP的发生率分别为0.15/100万和0.27/100万。病毒型别主要为Ⅲ型,其次为Ⅱ型,主要发生在<1岁儿童,且多为首次服苗后。VAPP的发生主要与疫苗株病毒的基因突变、重组有关。机体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生。[结论]联合应用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PV)或单用IPV进行免疫能有效地减少VAPP的发生。在我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1994~2004年VAPP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1994~2004年VAPP总发生率为2.27/100万;服苗者VAPP发生率为0.85/100万,其中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5.88/100万;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1.42/100万.Ⅱ型疫苗株占62.50%;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史儿童占62.50%;病例均为<4岁儿童;有明显时间和地区聚集趋势.结论 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后,还需要停止使用OPV,以最终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深圳市检出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 (VAPP)病例发生情况 ,对 1 994~ 2 0 0 1年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病例分布在 0~ 3岁儿童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时间、地区无明显聚集趋势 ;无脊灰疫苗免疫史的占 55 .55 % ,均为外来流动儿童 ;检出脊灰疫苗株Ⅱ型病毒占 44 .45 % ,残留麻痹率高。VAPP发生率为 0 .90 / 1 0 0万 ,服苗者VAPP发生率为0 .68/ 1 0 0万 ,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 4 .0 9/ 1 0 0万 ,服苗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 0 .2 3/ 1 0 0万。提示应加强外环境中脊灰病毒的监测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与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VAPP)的关系。[方法]对1991~1999年日照市报告的6例VAPP进行了分析。[结果]首次服苗者发生率为24.05/100万,0~4岁服苗总发生率为1.90/100万。发病者男、女性别之比为5:1;发病年龄在4~10月龄,均为第一次服苗后发病。服苗至发病平均潜伏期为20 d,60d后随访残留麻痹;有4名患者在发病前30 d内有肌肉注射史,其中3例口服OPV时与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DPT)进行了联合免疫。病毒分型:Ⅰ型2株,Ⅱ型4株,Ⅲ型4株。[结论]VAPP主要发生在OPV的首次免疫;OPV首次免疫与DPT联合免疫VAPP发生率高于非联合免疫;VAPP发生以Ⅱ型、Ⅲ型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湛江市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1994~2003年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4~2003年共报告AFP 199例,其中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16例,平均检出率为8.04%。对检出脊灰疫苗株的AFP病例分析结果显示:病例以≤1岁儿童为主(14例),男性多于女性;地区分布无明显聚集性,发病季节高峰在每年12~2月;检出的疫苗株以Ⅱ型病毒为主(9例),残留麻痹率较高;VAPP发生率为0.37/100万,服苗VAPP发生率为0.22/100万,首次服苗发生率为1.87/100万,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0.15/100万。结论 脊灰疫苗株病毒可能在湛江市外环境发生循环.今后必须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以阻止脊灰疫苗株病毒的循环。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疑似脊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山东省1993-2000年期间通过急性驰缓性麻痹监测系统报告81例疑似VA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以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投放量计算,疑似VAPP发生率为0.27/100万-1.33/100万,平均为0.79/100万;首次服苗、再次服苗及全程免疫后,疑似VAPP发生率分别为7.34/100万、2.58/100万、0.61/100万。疑似例中以Ⅱ型脊灰病毒为主,服苗病例中Ⅱ型和Ⅲ型病毒的分离率基本相同服苗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5天;60天后随访时均殖留麻痹。结率:我国进一步加强对VAPP的研究,应考虑以脊灰来活疫苗(IPV)替代OPV进行常规免疫,以避免VAP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1989~2002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1989~ 2 0 0 2年共诊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脊灰 )(VAPP) 2 0例 ,其中首次服苗VAPP 18例 ,接触服苗VAPP 2例。所有病例均 <2岁 ,<6月龄病例占 85 %。男女发病之比为 9∶1。每年VAPP发生率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VAPP总发生率为 1 2 0 / 10 0万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投放量或 1 5 9/ 10 0万剂OPV接种量 ,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 13 18/ 10 0万剂首次服苗量 ,接触服苗VAPP发生率为 0 16 / 10 0万剂OPV接种量。监测结果表明 ,北京市VAPP发生的危险性高于中国其它省份和其它许多国家与地区 ;免疫缺陷和 /或肛门周围脓肿可能是VAPP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 ,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 ,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 ,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疑似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山东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山东省1993~2000年期间通过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报告的81例疑似VAP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以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投放量计算,疑似VAPP发生率为0.27/100万~1.33/100万,平均为0.79/100万;首次服苗、再次服苗及全程免疫后,疑似VAPP发生率分别为7.34/100万、2.58/100万和0.61/100万.疑似VAPP的发生多为散发,男性高于女性;病毒分离发现,接触病例中以Ⅱ型脊灰病毒为主,服苗病例中Ⅱ型和Ⅲ型病毒的分离率基本相同;服苗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5天;60天后随访时均残留麻痹.结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VAPP的研究,应考虑以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进行常规免疫,以避免VAP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后有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虽然发生率极低,但随着OPV大量使用,在无脊灰国家和地区,VAPP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对VAPP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日益重要[1].本研究通过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福建省2008-2011年OPV常规免疫以及历年强化免疫/查漏补种OPV数据估算VAPP发生率,并对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VAPP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甘肃省1996~2000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VAPP)的发生情况,利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有关资料对VAPP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6~2000年全省共接种口服脊灰疫苗2 629万人份,发生VAPP 7例,发生率为0.27/100万,其中首次服苗者发生4例,发生率为1.62/100万,接触者发生3例,发生率为0.11/100万;病例呈高度散发,年龄均<3岁,男女之比为6∶1,临床表现典型,所有病例都残留麻痹;病毒分离以Ⅱ型疫苗相关株为多.实现无脊灰后VAPP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