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心房颤动的发生与持续状态中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78例,其中阵发性房颤(<48小时)19例,持续性房颤(≥48小时)59例,后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阿司匹林200mg/d和阿司匹林300mg/d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采血测定血清CRP浓度,同时选取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阵发性房颤组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 05)。阿司匹林200mg/d和阿司匹林300mg/d使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性下降(P<0 01)。结论血清CRP在房颤患者中明显升高,心房颤动的持续状态可能与炎症有关。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干预治疗可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阵发性房颤、39例持续性房颤、43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及40例窦性心律对照者血浆中OPG、RANKL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血浆中OPG、RANK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血浆中OPG、RANKL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G、RANKL与房颤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清传  苏伟  姚娟 《海南医学》2013,24(11):1634-163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左房内径(LAD)及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探讨其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及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房颤患者42例,包括持续性房颤22例和阵发性房颤20例,另选取42例非房颤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CRP、LAD及D-dimer水平。结果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CRP、LAD及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CRP与LAD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LAD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房颤相关,心房重构和炎症反应在患者房颤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且D-二聚体水平可用来判断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RDW)及中性粒/淋巴细胞百分比(NL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病人15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于住院的非心房颤动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病人姓名、年龄、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等,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将房颤组按房颤的分类标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0例和非阵发性房颤组(包括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100例。比较房颤亚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NLR及RDW、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房颤亚组间RDW、CRP及N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RDW、NLR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CRP、RDW及NLR与非瓣膜性房颤发生密切相关,RDW、NLR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CRP、RDW及NLR与非瓣膜性房颤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非阵发性房颤组CRP、RDW及NLR高于阵发性房颤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增高在心房颤动 (房颤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79例诊断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并对房颤按持续时间、病因不同分设亚组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 (4.30± 2 .87)、(1.15± 0 .90 )mg/L ,两组比较p <0 .0 5。器质性、孤立性性房颤者CRP水平分别为 (5 .0 6± 1.92 )、(4.37± 1.32 )mg/L ,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者CRP水平分别为 (5 .6 0± 1.80 )、(5 .0 0± 1.6 0 )mg/L ,均高于阵发性房颤 (3.30± 1.2 0 )mg/L ,p <0 .0 5。 结论 :CRP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 ,以及呈持续发作。  相似文献   

6.
钟可文  林爱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61-3162
目的:探讨特发性阵发性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40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时(A1组)和房颤终止后7d(A2组)及38例特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B组)的血浆ANP水平,同时测定各组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数,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C组)进行比较。结果: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及特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血浆心钠素水平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A1组的血浆心钠素水平和红细胞压积又显著高于A2组(P<0.01),但血小板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特发性阵发性与特发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均存在血液浓缩,这与心钠素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在特发性心房颤动演变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特发性心房颤动(IAF)不同阶段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选取IAF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患者各25例,4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检测比较4组人群的MMP-9。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和对照组MMP-9水平(mmol/L)分别为(167±26)、(201±31)、(253±23)和(77±5),IAF患者的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患者的MMP-9水平呈依次递增的趋势(P<0.05)。结论MMP-9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发生,且和阵发性房颤向永久性房颤演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58-1160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心房颤动组选取房颤患者128例,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TWEAK水平,比较房颤组和对照组及房颤组不同临床类型间sTWEAK水平;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血清sTWEAK与左房内径(LAD)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患者sTWEA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临床类型房颤间血清sTWEAK水平比较发现,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较阵发性房颤组sTWEAK水平明显升高(P<0.05)。房颤组LA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sTWEAK呈正相关(P<0.01)。结论:房颤患者sTWEAK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A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C反应蛋白升高与心房颤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92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的 C 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根据房颤的持续时间、病因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进行分析。结果示心房纤颤患者的 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1.7)mg/L 比(0.8±0.5)mg/L,P<0.05]。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的 CRP 水平[分别为(3.8±1.2)mg/L、(3.9±1.0)mg/L]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2.4±0.2)mg/L,]P<0.05。提示血清 CRP 的升高与房颤的发生有关,并与其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开凤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77-1077,1079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探讨炎症反应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78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房颤组),以同期门诊和住院的无心律失常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对房颤组依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22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30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血清CRP检测。结果房颤组血清CRP达(14.65±3.2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4.41±1.75)mg/L(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为(15.31±4.01)mg/L,永久性房颤组为(16.23±5.34)mg/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0.57±2.37)mg/L(〈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CRP升高,并与房颤持续时间有一定正相关关系,提示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郭喜朝  李晓涛  张惠军  季康 《河北医学》2007,13(9):1073-1075
目的:探讨炎症在心房结构重构和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病人50例,心房颤动病人3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并对患者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水平以左房直径及进行测量.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对比血浆BN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直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BN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罗春苗  冯俊  江永进  李超  周高亮 《安徽医学》2021,42(10):1091-109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非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房内径(LA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VAF患者125例,根据房颤(AF)发作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AF组(n=41)、持续性AF组(n=38)和永久性AF组(n=46),选取同期住院的56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测定各组LAD等心脏超声指标,并对Hcy与NT-proBNP、LA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Hcy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AF组、持续性AF组和阵发性AF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永久性AF组和持续性AF组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Hcy与NT-proBNP水平、LAD呈正相关(r=0.737,r=0.462,P均<0.05)。结论 NVAF患者Hcy水平与房颤的发生、心功能损伤程度及左房结构改变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左房内径(LAD)及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与房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房颤患者共38例,其中慢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18例,非房颤对照组40例,各组分别检测血清CRP与D-二聚体水平,同时心脏超声波检查LAD。结果:房颤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房颤组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房颤组LAD与阵发性房颤组左LA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CRP与LAD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炎症可能参与了房颤患者的心房重构,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提示各类型房颤患者均存在血栓前状态,借助D-二聚体水平可判断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以期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 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心房颤动 患者326 例,健康体检者100 例,将心房颤动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检测 受试者血清FGF21、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测量左房直径、 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 心房颤动组血清FGF21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FGF21 水平与血清三 酰甘油、总胆固醇及左房直径呈正相关(P <0.05)。房颤组间各指标比较发现,血清FGF21 在永久性房颤组 患者中含量最高,持续性房颤组次之,阵发性房颤组最低,且各组有差异(P <0.05);而高密度胆固醇则在3 组房颤患者体内呈相反趋势(P <0.05)。结论 血清FGF21 水平与心房颤动相关,FGF21 有可能参与了心房 颤动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发作及复律前后对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心房颤动患者共120例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6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5例,永久性心房颤动30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窦性心律体检者作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后24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留取静脉血10ml,检测NT-pro-BNP;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经静脉使用胺碘酮药物复律。结果:房颤组NT-pro-BNP1650.8±248.6pg/ml,高于对照组的261.7±80.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永久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NTpro-BNP 3003.2±592.1pg/ml,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的1063.6±238.5pg/ml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885.6±249.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复律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随着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心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使用药物复律后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类型房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挑选6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分别为26例、19例和15例.同时入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水平.结果 房颤组和对照组比较,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房颤亚组hs-cr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hs-CRP所代表的炎症反应有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炎症诱发房颤的机制。方法:将122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8例,持续性房颤组40例,永久性房颤组44例,随机选取41例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结果:Lp-PLA2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及对照组,阵发房颤组高于对照组(P<0.05)。LAD在永久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P<0.05)。阵发房颤组中hs-CRP与LAD成正相关,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中Lp-PLA2、hs-CRP与LAD均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房颤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炎症导致心房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心锚重复蛋白(CARP)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心电图将患者分为窦律组(86例)及房颤组(92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ARP和hs-CRP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的CARP和hs-CRP水平与AF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CARP、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内,不同类型房颤分组下的血清CA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永久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永久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AF患者CARP水平与患者LA、IVSD、hs-CRP、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CARP水平升高,AF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结论高血压患者AF发生与CARP、hs-CRP之间关系密切,提示CARP与炎症反应在高血压AF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于红玖  赵敏  吕田 《疑难病杂志》2012,11(5):331-333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血浆内脂素、脂联素(APN)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符合诊断要求的心内科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根据2006年ACC/AHA房颤指南中房颤分类标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2例(房颤持续时间<7d)和持续性房颤组20例(房颤持续时间≥7d),另选择同时期心内科住院无房颤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内脂素、APN、LAD变化。结果 (1)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阵发性房颤组、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LAD增大(P<0.05);(3)LAD与血浆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高内脂素、APN水平,LAD增大与房颤的持续存在相关,内脂素、APN、LAD可用来预测房颤的转归,指导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59-61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uric acid,UA)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共143例,其中房颤组64例,根据房颤类型分为永久性房颤组(13例)、持续性房颤组(20例)、阵发性房颤组(31例)。非房颤组患者共7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及U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患者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永久性房颤组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为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对房颤的早期预防和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