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SeCKS)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形成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和高脂饮食组(高脂组)。高脂饲料喂养14周后,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脂及肝功能;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大鼠脂肪肝形成中SSeCKS表达变化。结果:高脂组大鼠肝脏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高脂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肝组织SSeCKS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强。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SSeCKS表达变化与脂肪肝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硬度值(LSM)与肝组织脂肪变性、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SAF)评分相关分析。方法应用Fibrotouch对本院25例NAFLD患者进行LSM及脂肪衰减参数(FAP)检测,同时测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等验血指标,计算肝组织SAF评分,利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内脏脂肪,腰臀比(WHR)等结果,最后对LSM、FAP和肝组织SAF评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硬度值与肝组织SAF评分存在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95,P=0.0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FAP值与肝组织SA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324,P=0.114)。按肝脏硬度值进行分组,分为非进展期肝纤维化组、进展期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细胞脂肪变评分在不同分组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肝脏硬度值与肝细胞脂肪变评分存在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6,P=0.008)。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LSM与肝组织SAF评分相关度良好,LSM更优于FAP对患者肝炎严重程度反应。  相似文献   

4.
武涛 《肝博士》2023,(1):46-4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高,有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也增加了心血管和实体肿瘤的风险。目前在没有批准药物的情况下,改变生活方式和减轻体重是脂肪肝治疗的基石。研究表明,与低脂,高碳水化合物等饮食相比,地中海饮食或者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使体重减轻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档案南月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协会肝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学/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河北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相似文献   

6.
张海峰  薛明明 《医学综述》2015,(6):1020-102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患者无过量饮酒史但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部分患者甚至可进展为肝癌。近年来,对NAFLD的机制研究是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并且取得丰硕成果。该文对胰岛素抵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的激活和内质网应激对NAFLD的影响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翔燕 《中外医疗》2013,32(8):49-49,5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14例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总体疗效,治疗前、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6/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36/57)(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LT、AST、TC、TG、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两组比较,ALT、AST、FINS、TC、TG、BMI、W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二甲双胍联用,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水平及肝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指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淼 《肝博士》2016,(5):56-57
正1、何为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是一种临床概念,系指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原发疾病,但更多的是一些全身性疾病累及肝脏的表现,肥胖症、酒精和糖尿病为脂肪肝的3大病因。临床上则根据患者有无过量饮酒史,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丙型肝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治疗的方向多集中于减少肝脏脂肪变性、阻止其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纤维化及肝硬化进展。目前多采用饮食、锻炼、保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抗氧化及改善机体代谢异常等综合方法治疗,但这些方法的确切疗效存在争议,一些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只用于动物实验阶段,有待于临床上进一步验证。现就NAFLD的治疗做一叙述。1 饮食疗法和体重控制NAFLD患者常常伴有肥胖症,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运动锻炼以及手术减少多余体重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过度肥胖的AFLD患者给予低糖类饮食4周~6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阜新市传染病院2010-2012年诊治的6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综合治疗,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应经常进行肝功能、血脂、血糖等相关项目的监测,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4个病理过程。单纯性脂肪肝预后良好,脂肪性肝炎部分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Browning等对美国2287例城  相似文献   

12.
冯爱娟 《重庆医学》2007,36(8):712-71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2~2006年诊治的4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NAFLD患者有44例(91.7%)肝酶学异常,12例(25%)轻度胆红素增高,12例(25%)血脂异常.22例(50%)B超检查有脂肪肝的表现.12例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皆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和程度不同的小叶内炎症,部分病例有点状坏死和纤维化.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有肝酶学指标和血脂的异常,B超是最简单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至今尚乏有效治疗肥胖和脂肪性肝炎的特效药物,致力于健康膳食和坚持锻炼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措施。当前只有通过改变不良膳食和生活方式来有效管理患者体重,才能有效防治脂肪肝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症。对于体质量超标的超重和肥胖、腰围增粗的腹型肥胖,以及近期体重增加过快(瘦人)和体脂含量增加(隐性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的生活方式宣教纠正不良行为。适当  相似文献   

14.
陈词 《肝博士》2021,(1):16-18
人物档案 成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APALD)理事长、北京泛亚同泽生物医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总编辑、《中国肝脏病杂志》总编辑.从事传染病临床医疗和基础研究工作35年.目前主要方向是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临床...  相似文献   

15.
<正>人物档案冯琴: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以非酒精性、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主攻方向,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学组成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员。以第一负责人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市级科研项目2项;作为主要项目参与者完成或参与十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指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甚至肝硬化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肥胖和静态生活方式可诱发基因重组导致NAFLD的发生;肝脏与肠道和脂肪组织间的相互关联、基因和环境间持续的相互作用,故上述因素在儿童NAFL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对儿童NAFLD的自然史认识不多,正逐步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和组织学改变不仅可为早期诊断和非侵入性诊断手段的应用提供依据,还可为儿童NAFLD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应用自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调查表对1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sitic回归对19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甜食、喜食荤食、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常在外就餐、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引入回归方程,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家族脂肪肝病史和家族糖尿病史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有关(P<0.05),病例组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常在外就餐、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高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以肥胖为中心的多元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遗传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硫化氢(H2S)浓度变化,探讨H2S在NAFLD变化的机理。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Sprague Dawley,SD)数字法随机分为重度NAFLD模型组(重度组)、轻度NAFLD模型组(轻度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重度组给予高脂饲料20 g/(d.鼠)左右;每天对重度组大鼠投入饲料量、剩余量进行称重,确定轻度组大鼠高脂饲料量达到重度组的50%,总重量与重度组相同;对照组给予重度组相同重量的普通饲料。12周后每周处死1只重度组大鼠,观察脂肪肝程度,至16周时重度组达到重度脂肪肝,终止实验。腹主动脉采集血液,离心取血浆,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肝组织匀浆检测H2S浓度。结果①TC、TG:饲养后重度组TC、TG分别为(8.45±1.19)、(2.43±0.38)mmol/L,轻度组TC、TG分别为(5.89±1.24)、(1.82±0.41)mmol/L,与对照组TC(1.98±0.14)、TG(0.84±0.22)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肝组织TG:重度组(0.82±0.13)mmol/L和轻度组(0.62±0.14)mmol/L与对照组(0.42±0.1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肝组织H2S浓度: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和轻度组肝组织H2S明显下降(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NAFLD程度与TG、TC代谢紊乱程度相关;H2S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通过干预H2S代谢,可能是防治NAFLD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脏硬度和脂肪变性程度。方法 本研究纳入198例T2DM合并NAFLD患者,利用FibroScan瞬态弹性成像技术(TE)评估患者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依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将肝脂肪变性分为4个等级:S0(<238dB/m)、S1(238~258dB/m)、S2(259~291dB/m)、S3(≥292dB/m)。依肝脏硬度(LSM)值将肝纤维化分为4个等级:F0F1(<7.0kPa)、F2[(7.0~8.6)kPa]、F3[(8.7~10.2)kPa]、F4(≥10.3kPa)。结果 198例患者中有171例有效测量病例(86.4%)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有4.1%(7/171)患者有轻度脂肪变性(S1),有21.6%(37/171)患者有中度脂肪变性(S2),有71.3%(122/171)患者重度脂肪变性(S3)。有28.7%(49/171)患者存在显著肝纤维化(F2~F3),有17.5%(30/171)患者LSM值提示肝硬化(F4)。与没有或轻中度脂肪变性(S0~S2)患者比较,重度脂肪变性(S4)患者中显著肝纤维化(F2~F3)比例及肝硬化(F4)比例均更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ALT和高CAP值可能是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E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有效评估方法,其中超过90%的患者有中重度脂肪变性,超过45%的患者有显著的肝脏纤维化。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硬度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