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形成及其密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F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和肿瘤组织中微血管的长度密度(LV)和微血管截面数(QA)。结果: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LV明显高于正常膀胱(P〈0.01)。但高分化膀胱癌微血管LV与正常膀胱无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癌分化越差,微血管LV越高;有肌层浸润组微血管LV明显高于无肌层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肿瘤间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肿瘤侵袭力,复发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的表达,并对病人进行随访分析。结果: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两者的表达皆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I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侵袭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手术3年后随访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PCNA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且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上述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HCG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CG的表达水平。结果:37.6%的膀胱癌有HCG的高表达,浸润性强者高于浸润性弱者(P<0.05),复发者高于非复发者(P<0.01)。结论:HCG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浸润和复发有一定关系,检测膀胱癌中HCG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MGA2和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人正常膀胱组织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9例。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分为非肌层浸润组(41例)、肌层浸润组(8例);低级别组(24例)、高级别组(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MGA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MGA2呈阴性表达、E-cadherin呈阳性表达;在49例膀胱癌组织中HMGA2阳性表达率为41%、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为43%;其中在非肌层浸润组(Tis~T1)、肌层浸润组(T2)膀胱癌组织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和75%,HMGA2在肌层浸润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37%和75%,E-cadherin在肌层浸润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 (P<0.05);在低级别、高级别肿瘤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56%,HMGA2在高级别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60%,E-cadherin在高级别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 (P<0.05);术后随访18~40个月,随访42例膀胱癌患者中复发18例。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和25%,HMGA2在复发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33%,E-cadherin在复发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 (P<0.05)。结论:HMGA2、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联,可以作为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标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7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5例膀胱移行上皮不典型增生、15例正常移行上皮中D2-40和VEGF的表达,分析D2-40标记的L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在不同病变组间的差异。结果:移行细胞癌组中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正常移行上皮和不典型增生移行上皮组(P〈0.05),浸润深度≥1/2肌层组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浸润深度〈1/2肌层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移行细胞癌VEGF阳性组的LVD高于阴性组(P〈0.05);移行细胞癌的VEGF阳性率和LVD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VEGF和L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VEGF可促进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分期、分级及淋巴结状态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5例TCCB中的内皮细胞进行染色,用MVD表示血管形成的程度。结果 TCCB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MVD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MDV与肿瘤分期、分级间有显著相关性。高分化癌、中分化癌的MVD明显低于低分化癌(P<0.01),肿瘤组织浸润至膀胱壁外(T3b 4)病人其MVD高于局限于膀胱壁内(Ta 1 2 3a)者(P<0.05)。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在TCCB的生长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MVD是衡量肿瘤血管形成程度的定量指标,是传统预后参数基础上能反映TCCB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分级、预后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树突状细胞(D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S-100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用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随访3年观察预后.结果 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其DC数量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浅表型DC数量高于浸润型,I级高于Ⅱ级和Ⅲ级,膀胱癌组高于正常组,复发组低于未复发组.结论 DC在机体有肿瘤时作为抗原递呈者出现,其数量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DC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判断膀胱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膀胱移行上皮均为阴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阳性表达24例,表达率为60%(24/40),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其中VEGF表达阳性率随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表达强度也随之增强(P<0.01)。结论:VEGF表达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VEGF有可能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和D2-40阳性表达的淋巴管密度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测定15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和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表达,用SP法标记D2-40并测定淋巴管密度。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P〈0.01)、临床分期(P〈0.01)、有无淋巴转移(P〈0.01)有关;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边缘区淋巴管密度高于中心区和正常膀胱粘膜(P〈0.01);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与组织学分型(P〈0.01)、临床分期(P〈0.01)、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1);另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与淋巴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1,rs=0.747)。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阳性表达及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可能促进淋巴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10.
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nm23和CD34蛋白的表达,并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47.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63.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nm23阳性组MVD低于阴性组(P<0.05);VEGF与nm23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647, P<0.01),VEGF阳性表达伴nm23阴性表达者易发生转移.结论 VEGF可能是膀胱癌的主要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肿瘤的生成、发展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VEGF 和nm23蛋白可以作为预测膀胱癌转移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E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VEGF和PCNA在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6 2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VEGF和PC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VEGF的阳性表达为 5 9 6 8% (37/6 2 ) ,PC NA在所有病例中均有表达 ,PCNA阳性细胞数随肿瘤的病理分级而升高 (P <0 0 1)。在VEGF阳性表达病例中PCNA的表达随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升高 (P <0 0 1)。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肿瘤的复发率升高 ,随病理分级的升高VEGF及PCNA的表达强度也升高 (P <0 0 1)。结论 :VEGF作为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同时具有促进膀胱移行细胞增殖的作用 ,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区域淋巴结中的浸润状况 ,探讨其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4 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和 6 8枚盆腔淋巴结石蜡标本 ,用SP法检测DC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分布 ,并对浸润细胞数目进行计数。结果 DC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浸润数目多于中分化和低分化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术后生存期超过 5年的患者癌组织中DC的浸润多于术后生存期低于 5年者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无转移者的淋巴结中DC浸润数目多于有转移者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微环境和区域淋巴结中的浸润 ,反映了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可以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分析其与临床预后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A、MMP-9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建立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77.2%,0;P〈0.05),HPA阳性表达与周围组织浸润(χ2=11.918,P〈0.05)、淋巴结转移(χ2=5.380,P〈0.05)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及1年生存率无关(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P-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70.7%,20.0%;P〈0.05),且MMP-9阳性表达与周围组织浸润(χ2=4.329,P〈0.05)、远处转移(χ2=10.301,P〈0.05)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及1年生存率无关(P〉0.05)。HPA与MMP-9有较高的共同阳性表达率(P=0.018)。HPA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r=0.729,P〈0.05),其共同表达率与肿瘤对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HPA、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转移相关,可作为新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记物用于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与其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国光  雷德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36-1838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形成能力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别进行特异染色,记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并观察bFGF、VEGF的表达。结果: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和40.5%,MVD阳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术后复发组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且高MVD组复发率高于低MVD组(P<0.05)。结论: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有关,而且血管形成因子的异常表达是其微血管形成能力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力  张弦  林尔将  洪诗哲 《浙江医学》2009,31(3):286-288
目的 分析四连接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14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四连接素的表达,比较其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的差别,并分析四连接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四连接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者(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T1~T4期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a期患者(均P〈0.05),T2~T4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1期患者(P〈0.05);不同病理分级中,仅G3级别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高于级别G1、G2患者,G1、G2级别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四连接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四连接素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和转移的过程,是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中逆转录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及7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RECK和MMP-9的表达。结果:RECK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00%和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转移组的阳性率较无淋巴转移组明显降低(P<0.01)。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和8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表达在宫颈鳞癌有淋巴转移组的阳性率较无淋巴转移组明显升高(P<0.01)。RECK及MMP-9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RECK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是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宫颈鳞癌的侵袭与转移,RECK和MMP-9与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膀胱癌患者中CK19,CDK4的表达水平。结果CK19;CDK4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复发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CK19,CDK4表达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Notch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食管鳞癌新生毛细血管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和8例正常食管组织的Notc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毛细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otch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不同的分化程度中有差异(P<0.05),但在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中无明显差异(P>0.05).VEGF和MV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中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otch1与VEGF为负相关关系.结论 Notch1在食管鳞癌中可能为抑癌基因;在早中期食管鳞癌中可能是主要影响肿瘤细胞的分化;其的异常低表达可能是引起VEGF和MVD异常高表达的原因之一.Notch信号通路在食管鳞癌新生毛细血管中可能有关键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Notch1 express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and investigate its relation with microvascular angiogenesis in the tumor. Methods Tissue slices of 40 cases ESCC (cancer group) and 8 cases normal esophagus tissues (normal group) were obtain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Notch 1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stimate the micro vessel density (MVD) in the tumor. Results Notch 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ancer group than in the normal group (P<0.05). In the cancer group, Notch 1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highly differentiated than in poorly differentiated tumors (P<0.05) regardless of tumor infiltration or lymph nodes metastasis (P>0.05). VEGF expression and MV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ancer group than in normal group, and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umors with different differentiation degrees, infiltrat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otchl expression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VEGF expression. Conclusion Notch1 may be an anti-oncogene in ESCC and affects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early stage of the malignancy. Abnormally low expression of Notchl in ESCC may be one of the upstream factors to induce high expression of VEGF and increased MVD. The Notchl pathway might play a key role in microvascular angiogenesis in ESC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访104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3~89个月),39例患者出现膀胱复发。尿脱落细胞学(P=0.000)、肿瘤数量(P=0.006)、肿瘤分级(P=0.039)及合并膀胱肿瘤(P=0.014)是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越差。结论尿脱落细胞学、肿瘤数量、肿瘤分级及合并膀胱肿瘤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密切相关。含有危险因素的病例可能需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