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面瘫”范畴 ,为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中时有因辨证不清而失治或误治 ,留下后遗症 ,故我们对 6 2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 ,缩短了疗程 ,治愈率提高 ,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中 ,男 38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73岁 ;病程最短半天 ,最长 10个月 ;面部左侧病变15例 ,右侧病变 37例。2 辨证分型根据虚实寒热之分 ,外风与内风之辨分为四种类型。四型中均以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 ,口角向健侧歪斜 ,患侧额纹、鼻唇沟消失 ,眼睑闭合不全等症为…  相似文献   

2.
颜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症,有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分。现将采用针刺治疗为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例172例之疗效观察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172例,男性97例,女性75例;年龄1~20岁36例,21~40岁90例,41~50岁21例,51~70岁25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1天。  相似文献   

3.
<正> 车某,女,44岁。于1987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晨起发现口眼歪针,左侧不利,刷牙口角漏水,鼓腮漏气。当即到市某医院就诊,经颅脑CT、眼底检查均正常,诊为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口服维生素、激素、扩张血管药,胞二磷胆碱、ATP、辅酶A、静脉点滴,聚肌细胞肌肉注射,治疗9天无效。于1987年11月25日请中医会诊。诊见口眼歪斜,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部歪向健侧。自述饮水漏水,鼓腮漏气,左目不能闭合,  相似文献   

4.
李淑波 《河南中医》2005,25(6):43-4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主要由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水肿所致。笔者自1988年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50例作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常突然口眼歪斜,于数小时内达到顶峰。祖国医学认为此疾乃风邪中于经络,属中风病证范畴。笔者近几年治疗了50例病人,有效率为86%。小结于下,仅供同道们参考。临床资料:50例病人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病程3—5天者4例,15—30天者31例,2—3月者10例,2年以内者5例。经治疗全愈者32例,占  相似文献   

6.
李俊亮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43-43,5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本病发病急速,其病因多与感冒、着凉及头面部受风吹拂有关。其主要表现是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口眼歪斜、流泪、不能鼓颊、示齿等症状。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其病程分期辨证施治周围面神经麻痹病人48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口眼斜”、“口僻”等,临床上颇为常见。近几年来我们在门诊应用针灸治疗了65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65例中,男性24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80岁,以21岁~50岁者居多,共占42例。全部为一侧发病。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48天。  相似文献   

8.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很多,物理治疗在其中占有一定地位,包括外线、TDP、蜡疗、低频电针、超短波、电体操、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等,但这些方法的应用在面瘫的不同阶段并不一致,应结合面瘫的解剖特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之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根据面神经分布特点结合经脉循行路线精选穴位 ,用电针治疗本病 2 61例 ,疗效显著 ,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临床收治本病患者 31 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61例中 ,男 1 38例 ,女 1 2 3例 ;病在左侧者 1 2 5例 ,右侧者 1 36例 ;发病年龄多在 2 0~40岁 ,年龄最大者 78岁 ,最小者 7岁 ;病程在 1周内 98例 ,1周以上 1 63例。对照组 50例中 ,男 2 9例 ,女 2 1例 ;病在左侧者 2 4例 ,右侧者 6例 ;发病年龄多在 2 0~ 40岁 ,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5岁 ;病程在 1周内 2 0例 ,1…  相似文献   

10.
39例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佳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1):18-21
目的 探讨影响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的因素,客观评价针灸的疗效。方法 对39例重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疗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将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进行比较,结合文献报道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与结论 重度面神经麻痹尽早使用皮质激素十分必要,而针灸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的治疗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分阶段深入细致的临床设计,是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分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亭 《光明中医》2009,24(3):491-492
目的:探索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分期针刺法"结合"头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45例,并设对照组43例进行疗效观察.结论:治疗组的愈显率93.33%,对照组为79.0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2.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华宏 《江苏中医》2000,21(11):44-45
  相似文献   

13.
杨杰 《山西中医》2010,26(7):62-62
自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笔者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加,肝郁化火的人群逐渐增加,加之天气的变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逐年增加,若治疗方法得当,预后非常好;若临床上延误治疗时机或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患者出现后遗症,时间越长,患者越难治愈。近3年,笔者对12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分期疗法,在急性期采取针刺、TDP灯照  相似文献   

15.
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旺 《天津中医药》2004,21(5):393-393
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门诊收治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2d,最长8个月。全部病例病位均为单侧。16例有受凉史,30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4例无明显诱因。证见患者一侧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患侧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及瞬目反射均减弱。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麻痹或称BeLL麻痹(BeL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面神经本身病变所引起,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也可由外伤、肿瘤导致,其中以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组,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电针治疗组,用单纯针刺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针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6%,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1%,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蒙医认为是头颅或面部白脉受阻而引起的以口眼歪斜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另称“赫依萨”。《满阿格兰塔布》有记载为“赫依萨只限头部”,它的诱因是以“巴达干”“赫依”增多或睡觉时受风或寒影响了面部白脉,使气血循环受阻,白脉失于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我们从1988年开始应用蒙医理论将其分型后以蒙医外治法(蒙医针刺、温针、放血、敷疗、按摩等)治疗3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现辨证分型后应用蒙医传统外治疗法治疗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采取蒙西医诊查方法确诊为“赫依萨”380例。其中男210例,女17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探讨西医、中医针药、火罐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作用。方法西药、针灸、中药汤剂及火罐并用治疗维吾尔族45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结果:面神经麻痹患者治愈45例,治愈率100%。结论:西药、针药、火罐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透刺主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配合配穴进行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78例患者痊愈6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透刺配合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