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9例T2DM患者及65例体检正常人群。HbAlc用金标定量法,FBG及PBG均用葡萄糖氧电极法,将患者按照HbAlc及FBG测定结果分为A组(HbAlc〈7%且FBG〈7mmol/L),B组(HbAlc〈7%且FBG〉7mmol/L),C组(HbAlC〉7%且FBG〈7mmol/L),D组(HbAlC〉7%且FBG〉7mmol/L)。结果D组HbAlc、FBG、P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HbAlc、PBG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FBG、PBG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PBG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监测糖尿病控制情况、早期诊断糖尿病,HbAlc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糖与脑梗死进展相关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查空腹血糖(FBG),按FBG大小分为A组(FBG〈6.1mmol/L),B组(FBG6.1-10mmol/L),C组(FBG〉10mmol/L),每组统计稳定型脑梗死(CCI)和进展型脑梗死(ECI)例数,计算脑梗死进展率,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总结和相关性分析。将血糖值以6.1、7.1、8.1、9.1、10.1、11.1mmol/L为界分为6组(每组包括下限),计算每组脑梗死进展率(ER),用Spe咖n等级相关系数rs检验FBG与ER相关性。结果:A、B、C三组ER总体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组脑梗死进展率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P〈0.025)。FBG与ER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2),血糖每升高1mmol/L,脑梗死进展率增加约4%~6%。结论:FBG与ER相关,高血糖会促进脑梗死进展,FBG≥10mmol/L可作为脑梗死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分别与复方阿米洛利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痛的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02例50~79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起始治疗A组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2.5mg/d)+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含阿米洛利1.25mg,氢氯嘧嗪12.5mg;B组给予氨氯地平+替米沙坦(40mg/d)。二周后根据血压调整剂量,随访治疗一年,观察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幅度、血压控制率、不良反应以及对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后A组与B组血压均显著降低,分别从(157.1±12.0)/(91.1±9.4)mmHg降至(128.1±10.3)/(76.6±8.0)mmHg和(156.4±13.6)/(91.2±9.5)mmHg降至(131.5±12.3)/(77.3±9.2)mmHg,P〈0.05;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7.1%和76.5%(P=0.024);B组血肌酐较治疗前降低[(85.15±21.25)μmmol/Lvs.(82.70±20.21)μmmol/L,P=0.001]。【结论】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均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初始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压控制率;联合方案中配伍替米沙坦可能提供降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糖尿病肺癌化疗患者血糖调整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50例糖尿病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顺铂+紫杉醇,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防止化疗反应;对照组予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观察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结果】观察组人均日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每组组内相比,治疗后的FBG和PBG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控制化疗病人高血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252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A组114例和B组138例进行对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记录性别、年龄及病程,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BG、P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DBP、FBG、TC、HbA1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糖尿病痛程、SBP、PBG、TG、LDL-C、尿微量白蛋白(MAU)、尿酸(UA)、CRP(C反应蛋白)A组明显高于B组(P〈0.05),HDL-C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血尿酸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紊乱,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吴岩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729-173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Ⅱ)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口细胞功能改变。【方法】将40例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和MSⅡ组,每组20例,进行2周强化治疗,以末梢空腹血糖≤6.1mmol/L和餐后2h血糖≤7.8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计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胰岛素用量、这标时间。【结果】两组间胰岛素用量、迭标时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Ⅱ和MSⅡ都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得到同样程度改变,但CSⅡ组具有快速降血糖、缩短住院日和减少胰岛素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文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02-1104
【目的】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5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不同剂量治疗组(A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C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A组在C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B组则40mg/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的变化。【结果】A、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FBG、SCR、BUN及TC、TG水平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B组TNFld、SCR、BUN及TC、TG均低于C组(P〈0.05或P〈0.01),且B组TNF-α、SCR及BUN优于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DN患者的血脂水平。而且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达到对DN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诊断切点。【方法】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住院待产甲状腺功能正常单胎足月妊娠孕妇2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孕妇身高、体重、临产时腹围、血压、血糖、血脂、孕妇生产时母儿合并症。按妊娠晚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上四分位数为2.36pmol/L,TSH〈2.36pmol/L者为A组,≥2.36pmol/L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生化特征及母儿合并症情况。【结果】①两组孕妇临床及生化特征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与A组比较,B组巨大儿、早产儿、胎儿合并症及孕妇代谢综合征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合并症的患病率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TSH水平大于2.36p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可做为妊娠晚期SCH的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患者血尿酸(BUA)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50人(A组),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两亚组;同时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再分为两亚组。以非脑梗死病人50人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其BU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①A组年龄、TC、TG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UA[(346.56±99.16)μmol/L]明显高于B组[(324.71±69.20)μmol/L3(P〈0.05);②有高血压病史亚组和有糖尿病史亚组BuA,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A组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④BuA水平在〈300μmol/L和300-399μmol/L两水平段时,A组与B组中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而BUA在400-500μmol/L和〉500μmol/L两水平段时,A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UA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人院血糖变异与疾病所致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132例重症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血糖4.4~7.8mmol/L(98例)、B组血糖7.9~26mmol/L(34例),分别计算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各组抗生素平均使用日数、需监护生命体征的平均日数。结果两组相比,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降低(P〈0.05),抗生素使用日数明显延长(P〈0.05),监护生命体征日数增加(P〈0.05)。结论重症卒中患者血糖变异与疾病神经功能恶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进展性脑梗死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脑梗塞2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斑块72.50%、平均体温为(38.71±0.29)℃、CRP水平为(20.22±3.71)mg/L、FBG水平为(8.72±1.32)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42.50%、(37.58±0.24)℃、(11.98±3.27)mg/L、(7.09±0.98)mmol/L(P<0.05);平均动脉压(106.82±14.40)mmHg低于对照组(128.68±15.23)mmHg(P<0.05),是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采取调脂抗凝、调控血压、处理发热、控制血糖等措施预防和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检测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9例健康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同时测定体质指数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平均水平[(23.96±1.2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5.07±0.50) μmol/L](P<0.05).急性脑梗死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脑梗死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FPG)切点对肥胖人群7年后代谢异常状况的影响。[方法]2000年筛查出的583例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5kg/m^2],分为FPG〈5.6mmol/L组264例和FPG5。6~6.1mmol/L组319例,测定BMI、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7年后对上述人群进行随访。【结果】共随访到524例,随访率为89.9%。FPG5.6~6.1mmol/L组血脂异常、高血糖以及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糖的累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FPG〈5.6mmol/L组(分别为51.0%、46.3%、38.2VS41.2%、36.0%、28.1%,均P〈0.05)。随访资料比较,FPG5.6~6.1mmol/L组wHR、SBP、DBP、TC、TG、HDL-C、LDL-C、FPG、2hPG、Fins、HOMA-IR与本组基线时比较及与FPG〈5.6mmol/L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FPG与wC、wHR、SBP、DBP、TC、TG、HDL-C、LDL-C、2hPG、Fins及HOMA-IR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FPG5.6~6.1mmol/L组患者已存在与代谢综合征有关的代谢组分异常,IFG下限切点下调至5.6mmol/L更有利于提高对中国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4.
孙旦晖  张帆  孙亚楠  钱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262-2264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探讨脑梗死与HCY、血脂、血糖(GLU)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测定分析98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CY、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LU及Fg.[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TC、血浆F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血清HCY、TG、LDL-C、GL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的血清HDL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与HCY升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血脂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体检人员249名,并对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及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同时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结果该人群中甘油三酯(TG)与餐后2小时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P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PCP)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P0.05);总胆固醇水平(TC)与HOMA-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与空腹血糖(FBG)、FINS、FCP、HOMA-IR和HbA1c呈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DL-C)与FBG、FINS、FCP和HOMA-IR呈负相关(P0.05)。同时相关分析提示该人群中TG水平与腰围、血尿酸(UA)和γ谷氨酰胺(γGGT)呈正相关(P0.05);TC、LDL-C与γGGT呈正相关(P0.05);HDL-C与腰围、γGGT呈负相关(P0.05)。血脂水平与血压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中血脂水平与胰岛功能密切相关,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提示积极的降脂治疗有利于保护胰岛功能,防治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相关性肾病(O RG )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本院进行常规肾功能检测的肥胖患者88例,依据检测结果将肾功能正常患者32例作为A组,肾病患者56例作为B组;并于8周后依据治疗效果将B组分为B1组32例(肾功能明显好转组)及B2组24例(肾功能未见好转组)。分别于患者体检时及8周治疗后复诊时检测各组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糖代谢指标及血压。结果 B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24 h尿蛋白定量(24h‐UP)、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A组,B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CCR)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1组患者的 TC、TG、24h‐UP、BUN、FBG、HOMA‐IR及MAP均低于B2组,B1组患者的CCR明显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通过 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的HOMA‐IR及MAP水平与24h‐UP及BUN呈明显正相关( P <0.05),与CCR呈明显负相关( r =-0.159,-0.368,P <0.05)。结论 HOMA‐IR及MAP的升高是导致ORG发病的重要原因,可为疾病的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男性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点血糖与代谢综合征各组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50岁糖耐量正常的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腰围(WC)≥90 cm 36例为腹型肥胖组,WC〈90 cm 31例为对照组,行OGTT并检测血脂、肝肾功能及人体基本参数.[结果]两组间空腹血糖(FPG)和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和3 h血糖(3hP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型肥胖组糖负荷后 0.5 h血糖(0.5hPG),1 h血糖(1hPG)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lu)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 1hPG与WC(r=0.519),收缩压(SBP)(r=0.456),舒张压(DBP)(r=0.338),甘油三脂(TG)(r=0.43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391),尿酸(UA)(r=0.418),AUCglu(r=0.914)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0.470)相关性最强(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1hPG与WC、SBP、DBP、TG、HDL-C和UA存在独立相关.[结论]NGT腹型肥胖男性1hPG与多种代谢综合征组份密切相关.因此,在腹型肥胖人群进行OGTT时应更加关注1hPG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知信行理论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初次确诊糖尿病患者400例,根据患者确诊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201例与对照组19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知信行理论进行健康教育,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餐前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 PBG)、总胆固醇( TC)和体质量指数( BMI)水平及各项自控水平指标。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FBG、PBG和BMI分别为(5.34±1.68) mmol/L,(9.80±1.38) mmol/L,(27.53±1.67)kg/m2,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8,17.425,9.801;P<0.05);对照组BMI为(30.53±1.97)kg/m2,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1,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在合理运动、适当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及尿糖、每日足部护理各项自控水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766,12.104,7.029,13.294,10.519;P<0.05)。结论将知信行理论应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控制血糖、提升患者自控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降血脂的对照研究,观察其调脂疗效、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将120例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予以常规剂量辛伐他汀20mg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10mg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辛伐他汀20mg治疗,两者疗程均为4年。观察两组降脂的疗效,副作用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脂,且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3.05±1.17)mmol/L与(4.94±1.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12±1.03)与(3.16±1.11)mmol/L]、甘油三酯(TG)[(1.02±0.29)mmol/L与(1.65±0.3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血管事件实验组共发生3例,对照组10例;脑血管事件实验组发生5例,对照组13例。实验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均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4.08、4.37,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和依折麦布的联合治疗更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