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内注射CD4单克隆抗体诱导大鼠对猪心肌肌凝蛋白产生免疫耐受及这种免疫耐受对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于第0、7天给予Lewis大鼠体内注射猪心肌肌凝蛋白诱导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产生。分别于第-2、-1、0、1天注射CD4单克隆抗体诱导免疫耐受。初次免疫后18d,检测免疫耐受的诱导情况及其对心肌炎大鼠的作用。结果同非治疗组鼠相比较,抗体治疗组鼠心功能明显改善;没有明显的心肌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下降;血清抗心肌肌凝蛋白自身抗体明显降低;血清T_H1细胞因子IFN-γ、1L-2的水平显著下调;T_H2细胞因子IL-6、IL-10的水平没有改变或者被上调。结论CD4单抗能够诱导机体对猪心肌肌凝蛋白产生免疫耐受,通过免疫耐受的诱导阻止了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功能的紊乱和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Foxp3是Forkhead/winged helix家族的新成员,定位于X染色体上,通过forkhead结构域与DNA特定位点结合,调节目的基因的活化与表达。其编码产物为scurfin蛋白,可能是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简称CD4 CD25 Treg)特异性标志,对CD4 CD25 Treg的增殖分化及功能发挥起重要作用。CD4 CD25 Treg同时表达CD4和CD25,介导机体特异性免疫耐受,抑制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病毒感染及器官移植免疫等。Foxp3基因突变或缺失可引起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X-相关综合征等疾病;Foxp3基因过表达可诱导机体对肿瘤、病毒及器官移植等产生免疫耐受。Foxp3表达上调,可维持免疫耐受、抑制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Foxp3表达下调,降低机体免疫耐受,可治疗肿瘤、器官移植及慢性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大鼠CD8+CD28-T抑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近交系大鼠原位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中CD8 CD2 8- T抑制细胞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自发免疫耐受模型中CD8 CD2 8- T抑制细胞含量变化 ;通过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体内输注验证CD8 CD2 8- T细胞的抑制功能 ,并检测其增殖、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和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 ,并与急性排异组相比较。结果 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大鼠脾脏CD8 CD2 8- T细胞含量 (31.5 %± 2 .6 % )显著高于正常大鼠 (5 .4 %±1.5 % )和急性排异组大鼠 (6 .0 %± 1.3% )。自发免疫耐受组CD8 CD2 8- T细胞明显抑制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增殖 ,体内输注显著延长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MST :10± 0 .8dvs 15± 1.8d ,P <0 .0 5 ) ,但急性排异组大鼠脾脏CD8 CD2 8- T细胞无抑制功能。外源性IL 2 4 0U ml可逆转CD8 CD2 8- T细胞的抑制功能。CD8 CD2 8- T细胞不会增加靶细胞凋亡的发生 ,其IFN γmRNA为高表达 ,而急性排异组无表达。PHA 5 0 μg ml和IL 2 4 0U ml、PMA ion 5 0 2 5 0ng ml和IL 2 4 0U ml联合应用可有效刺激CD8 CD2 8- T细胞增殖。结论 自发耐受组大鼠脾脏CD8 CD2 8- T细胞是一种T抑制细胞 ,在自发免疫耐受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抑制作用可能与IFN  相似文献   

4.
观察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IL-10、TGF-β在哮喘和免疫耐受大鼠淋巴液与血液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哮喘及免疫耐受的关系。建立大鼠哮喘和免疫耐受模型,收集激发后0 h、24 h、48 h淋巴液、血液中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液及血液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及淋巴液中IL-10、TGF-β水平。结果显示,哮喘组淋巴液和血液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水平、血浆IL-10和TGF-β浓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和耐受组(P0.05);哮喘组和耐受组淋巴液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水平、IL-10浓度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血液水平(P0.05),而TGF-β浓度则低于血液水平(P0.05);耐受组淋巴液和血液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水平、血浆IL-10和TGF-β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哮喘大鼠淋巴液中存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功能失调,且淋巴液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血液水平,而建立免疫耐受后大鼠淋巴液及血液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升高,说明通过免疫耐受可以避免哮喘发病或减轻症状,推测通过建立免疫耐受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哮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弘珺  赵勇 《现代免疫学》2006,26(5):353-356
CD4+CD25+Treg是调节性T细胞的重要类型之一,在自身免疫耐受及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并不十分明确。在器官移植时能够通过免疫抑制剂诱导特异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将提高受者免疫耐受的敏感性,有利于器官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及移植免疫耐受的建立。相反,有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在避免移植排斥反应的同时,也阻断了有利于移植耐受建立的免疫反应。因此,免疫抑制剂对移植免疫耐受的潜在作用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有利于免疫耐受形成的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将是一个发展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细胞疫苗诱导异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针对脉鼠的T细胞疫苗(TCV),然后用T细胞疫苗免疫正常SD大鼠,连续3周,每周1次,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以被免疫SD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以豚鼠的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经丝裂霉素处理),于接种前和每次接种后第5天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同时对外周血T细胞凋亡和CD4^ 、CD8^ 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MLR及结果显示,在TCV组,SD大鼠的脾细胞反应程度比接种前显著减弱(P<0.01),接种后相同时点组间比较,TCV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接种T细胞疫苗后,外周血T细胞凋亡率比接种前显著增加(P<0.01),并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接种T细胞疫苗次数的增加,CD/CD8逐渐减小,与MLR及的cpm值的递减趋势一致。结论:T细胞疫苗成功地诱导出异种特异性免疫耐受。T细胞疫苗可能通过诱导抗原特异性的反应性T细胞凋亡去除独特型T细胞克隆,进而诱导出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CD4/CD8与免疫耐受的产生有关,CD4/CD8降低有利于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断CD40-CD40配体共刺激信号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抗CD40配体抗体(MR-1)应用于小鼠心脏移植受体以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使用磁珠细胞提取装置从排斥及免疫耐受受体中提取树突状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及CD86的表达。于体外以LPS再刺激树突状细胞,并使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0和IL-12的水平。同时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了树突状细胞的刺激性及免疫调节能力。结果:免疫耐受受体的树突状细胞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分子CD40、CD80及CD86,同时分泌高水平的IL-10和低水平的IL-12。而且这些树突状细胞具有较弱的刺激性,并能抑制脾细胞的增殖。结论:阻断CD40-CD40配体共刺激信号可以产生免疫耐受状态,在这样的免疫耐受受体中诱导出未成熟表型的IL-10highIL-12low树突状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HBV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与免疫清除期肝组织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例免疫耐受期及12例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oxP3的表达,6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 FoxP3阳性信号位于淋巴细胞胞核内,阳性细胞主要聚集在汇管区,肝窦内亦可见散在单个淋巴细胞呈阳性.在免疫耐受期及免疫清除期患者肝组织中FoxP3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增加(P<0.01),免疫清除期患者肝组织内Fox P3明显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P<0.01).免疫清除期患者肝组织中FoxP3阳性标记指数与ALT、HBeAg及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免疫耐受期与免疫清除期两组相比,在年龄、ALT、TBIL、PTA、HBeAg及HBV-DNA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组织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慢性化和抑制免疫,控制肝脏炎症反应方面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OX4 0及OX4 0配体 (OX4 0L)是一对在T细胞初次和再次应答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的共刺激分子[1] ,它们对于维持CD4 + T细胞的增殖、存活 ,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从而影响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应答以及免疫耐受。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OX4 0在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中有明显疗效 ,尤其在抗肿瘤、抗感染疫苗设计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早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免疫活性细胞MHC Ⅱ类抗原和协同刺激分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自然流产模型组CBA×DBA 2和协同刺激信号干预组CBA×DBA 2 (CBA小鼠在孕 4天腹腔注射CD80及CD86mAb各 0 1mg)。分别于孕第 14天计数两组的胚胎吸收率 ,于孕第 9天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孕鼠脾细胞MHC Ⅱ类抗原与协同刺激分子CD80 (B7 1)、CD86 (B7 2 )、CD2 8和CD15 2 (CTLA 4 )的表达。结果 :孕早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后 ,孕第 14天的胚胎吸收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孕第 9天免疫活性细胞CD80、CD86和CD2 8的表达显著下降 (P <0 0 1) ;CTLA 4的表达则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MHC Ⅱ类抗原的表达无显著改变 (P >0 0 5 )。结论 :孕早期体内干预协同刺激信号使免疫活性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CD2 8表达下调和CTLA 4表达上调 ,及母胎界面Th2型免疫偏离 ,从而诱导系统性母 胎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1.
杨露  全学军 《免疫学杂志》2011,(11):1005-1007,1012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已经成为终末器官衰竭患者修复病损的组织和器官,并重建其功能必要的治疗方法。受者往往都需要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来维持移植物在其体内的存活。由于免疫抑制剂的非特异性及毒副作用,长期应用该类药物会导致受者免疫力低下而出现易感染、癌症等副作用。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诱导受者对供者移植抗原产生特异性地"移植免疫耐受"。大量研究结果显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特异性地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在调控免疫应答与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同种异体移植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和丙泊酚静脉维持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每组30例。分别于入手术室吸氧10 min后的基础值(T0)、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切皮即刻(T3)、手术结束缝皮时(T4)5个时点监测两组患者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和心率(HR)。同时于分别于T0、T4、术后4 h(T5)、术后24 h(T6)及术后48 h(T7)5个时点抽取时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测定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结果:I组CD4+%、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从T1开始下降(P0.05),T5时降至最低(P0.01),T6开始有所回升,但T7时仍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II组CD4+%及CD4+/CD8+比值T1时明显较麻醉前升高(P0.05),T5时升至最高(P0.01),T6时开始降低,T7时II组恢复麻醉前水平;组间比较,T3至T7时点II组的CD4+%明显高于I组(P0.05),T3至T6时点II组的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I组(P0.05),两组CD8+%在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比较,两组患者的HR、MAP、SBP、DBP在T1、T3时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同一时段的DBP、SBP、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都可维持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状态,且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优于七氟烷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3.
使用胸腺修饰和γ射线全身照射方法预处理受体猪 ,来评估该诱导免疫耐受方法用于大动物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可能性。动物分组 :空白组不加处理行异位心脏移植 ;对照组受体单用 2Gyγ 射线全身照射 ;实验组受体全身照射加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 ,两组预处理后 ,观察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CD8水平的变化以及使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来了解其免疫功能的相关改变。预处理后 14d ,行异位心脏移植 ,观察移植物生存时间 ,并检测术后IL 2、IL 10水平变化。接受照射 4 8h后淋巴细胞较照射前显著减少 (P <0 0 5 ) ,流式细胞仪计数CD4、CD8水平也明显下降 ,但CD4下降更为明显 ;实验组受体胸腺修饰后第 2周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刺激效应有所下降 (P <0 0 5 ) ,而单纯照射组预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实验组供心存活期 (MST 7 4d )较空白组 (MST 4 2d )和照射组 (MST 4 6d )明显延长 (P <0 0 5 ) ,而空白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实验组移植后 1~ 5dIL 2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 (P <0 0 5 ) ,IL 10水平三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实验组预处理后 ,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 ,但并未获得在小动物实验中所获得的所谓“永久性”免疫耐受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L-2在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中对Treg/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C57BL/6小鼠脾脏中的CD4+T细胞,在抗CD45RB抗体与IL-2的作用下培养72小时后,流式检测Treg/Th17细胞的变化。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分别给予抗CD45RB抗体及IL-2等治疗,术后1、3、5、7、9天取受体鼠脾细胞,动态检测Treg/Th17细胞的变化;术后第9天取移植皮肤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观察并记录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果:CD4+T细胞在IL-2联合抗CD45RB抗体的作用下培养72小时后,Treg比例升高,Th17细胞比例下降;IL-2联合抗CD45RB抗体治疗后明显延长小鼠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论:IL-2可以明显增强抗CD45RB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形成,使Treg细胞上调,下调Th17细胞,有利于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免疫耐受(IT)患者、29例免疫活化(IA)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HLA—DR的表达。同时调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和血清HBVDNA等相应临床资料。结果:免疫活化组(IA)的CD14^+CD16^+亚群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IT)(P〈0.01);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HLA.DR表达明显高于CD14^+CD16^+亚群(P〈0.01);乙型肝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比率与ALT呈正相关(r=0.876,P〈0.01),与HBVDNA载量成负相关(r=-0.267,P〈0.01)。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参与调节针对HBV的免疫反应,CD14^+CD16^+单核细胞与HBV复制和肝脏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HLA-DR水平对于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CD4^+CD25^+T细胞的变化并与速发性1型糖尿病(T1 DM)比较,了解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1型糖尿病的异同点。方法:LADA组24例,速发性T1DM18例,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3组人选者T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25、CD4^+CD25^+、CD8^+CD25^+、CD4^+CD25^+CD62L^+,以百分比表示各表面分子阳性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LADA与T1DM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LADA与T1DM对比无差异。LADA组CD25^+、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明显高于T1 DM组(P〈0.01)。T1 DM组CD25^+、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略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DA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免疫耐受的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较对照组升高并明显高于T1 DM患者。LADA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较速发性T1 DM患者相对缓慢可能与CD4^+CD25^+T细胞的免疫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及其与各种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集35例不同临床表现成年慢性HBV感染者(HBsAb+组5例、非活动肝炎组8例、活动肝炎组12例、免疫耐受期组10例)及1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CD25high Treg含量,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RT-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脏生化功能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慢性感染者[(12.35±6.48)个/μl;(1.82 4-0.87)%)]及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8.91±3.11)个/μl,(1.35±0.39)%]中CD4+CD25highTreg绝对计数和其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发现,免疫耐受期组CD4+CD25highTreg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高于HBsAb+组、活动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免疫耐受期组CD4+CD25highTreg绝对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CD4+CD25highTreg含量与临床指标间相关性发现,CD4+CD25highTreg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呈负相关(r=-0.418,P=0.038),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44,P=0.021),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r=0.118,P>0.05);CD4+CD25highTreg绝对计数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60,P=0.015),与ALT水平及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r=-0.211,r=-0.060,P>0.05).结论 CD4+CD25highTreg在HBV慢性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调节T细胞是外周免疫耐受的关键。CD4^+CD25^+调节T细胞在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病、移植、肿瘤等方面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需要TGF-β参与。在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炎症性肠病中,CD4^+CD25^+调节T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存在显著异常,且多与疾病活动正相关。通过对自身免疫病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修饰再自体回输可能是治疗这类疾病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Th2和Tc2细胞被称为优势化Ⅱ型T淋巴细胞 ,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具有下调Ⅰ型T淋巴细胞 (Th1和Tc1)的作用 ,可能参与免疫耐受过程[1,2 ] 。本实验中 ,我们对全T淋巴细胞进行训导 ,获得低同种反应性的Ⅱ型T淋巴细胞 ,旨在探讨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在该类细胞的表达 ,为免疫耐受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mIL 4 (ED5 0≥ 1× 10 7μ/mg,PeproTechEC公司产品 ) ;mIL 4ELISAKit、PE anti mIL 4、anti Ly4 9C(5E6 )mAb、PE anti Ly4 9CmAb、FITC anti CD4和FITC anti CD8均为PharMingen产品 ;Dig LabelingKit…  相似文献   

20.
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能有效地区分"自身"与"异己"成份。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无反应性是通过免疫耐受机制而形成;自身耐受机制的破坏常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生。胸腺在形成中枢免疫耐受以及指导T细胞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胸腺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新的进展,本文就胸腺内自身抗原表达、胸腺APC细胞、胸腺细胞选择机制以及参与其中的细胞膜辅助分子,如CD40、CD28、Fas、CD30等在胸腺免疫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