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米诺环素是四环素类广谱抗菌药,临床上用于治疗常见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感染。近期研究发现米诺环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损伤体现出神经保护作用。米诺环素主要通过抗炎、抗凋亡、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抗菌外作用减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早期脑损伤和迟发性脑血,且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辅助治疗具有一定潜力。本文就米诺环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后续深入研究及设计开展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米诺环素是一种半合成的四环素衍生物,除能抗炎,还具有抗凋亡、抗氧化等特性,对急慢性神经退行性模型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现对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理和应用作一综述,为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石岩  赵颖  付婧  杜叶平 《安徽医药》2014,(12):2240-2243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 MC)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50±30) 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MC低剂量干预组、MC高剂量干预组,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ulusion ,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按再灌注不同时点(2、6、12、24和48 h)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组6只,用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测定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半定量检测mGluR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术后,缺血再灌注组及MC干预组均出现一定程度神经功能障碍,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MC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减少,mGluR1-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缩小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减少mGluR1-mRNA表达。这可能是米诺环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电镜下观察米诺环素干预前后海马CA1区及额叶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随着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线粒体、高尔基(氏)复合和内质网等肿胀程度加重,形成空泡、碎片、核固缩、核溶解等。米诺环素干预后损伤程度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陈昊 《医药导报》2006,25(8):743-745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米诺环素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米诺环素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开始后分别腹腔注射给予米诺环素注射液(45 mg.kg-1)和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观察各组大鼠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缺血脑皮质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 mRNA的表达。结果米诺环素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平均(0.95±0.46)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平均(2.28±0.73)分](P<0.05),米诺环素组大鼠大脑皮质LDH活力[平均(7.91±0.32)×103U.g-1]和TrKA mRNA[平均(1.28±0.04)]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分别平均为(5.12±0.36)×103U.g-1和(0.71±0.06)](均P<0.01)。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调节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 mRNA的表达保护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大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体外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观察米诺环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Wister仔鼠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种植于6孔板。采用划伤、加压合并离心损伤模型。测定损伤前后不同时间段损伤组、对照组和损伤加米诺环素组神经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变化。结果损伤组LDH的含量曲线呈双峰形,第一峰值在30min出现,第二峰值在72h出现。损伤组、对照组与加入米诺环素组在24、48、72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瞬间加速度离心损伤模型为体外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可靠模型,米诺环素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MC)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onga EZ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造模当天(第1天)ip给予MC 22.5和45 mg·kg-1,每天1次,连续7 d。分别于术后第2天和第7天采用横木行走试验评价各组动物运动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侧脑血管周围免疫球蛋白IgG渗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ERK1/2蛋白含量变化。结果术后第2天,I/R大鼠行走功能显著降低、脑组织IgG渗出显著增加、MMP-9和NOS2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MC 45 mg·kg-1可明显改善I/R引起的IgG渗出及NOS2表达增加(P<0.05),MC 45与22.5 mg·kg-1均可明显抑制MMP-9的表达增加(P<0.05);各组p-ERK1/2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I/R大鼠行走功能评分仍显著低于假手术组,IgG渗出、MMP-9和NOS2表达依然维持在与术后第2天接近的高水平;MC 45与22.5 mg·kg-1可显著促进I/R大鼠行走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MMP-9和NOS2的表达(P<0.05);MCAO阴性对照组p-ERK1/2含量显著增加,MC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抑制p-ERK1/2的增加(P<0.05)。结论 MC的脑保护作用与改善血脑屏障损伤有关,且可能与抑制MMP-9及NOS2表达相关,其可能通过抑制MAPK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脑缺血耐受的分子机制新近研究及雌激素通过此机制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文献综述。方法根据近年来发表的英文文献,归纳并论述脑缺血耐受发生的可能的分子机制,分析药物介导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靶点。结果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涉及多种不同的信号通路,主要从HSP70、PI3K/Akt信号通路、CREB、炎症因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缺血预处理模型中,雌激素能够上调HSP70、CREB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保护通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加强脑缺血耐受,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结论对脑缺血耐受机制及药物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为抗脑缺血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兔全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缺血组(n=10)和镁处理组(n=10)。阻断4根血管,诱导全脑缺血,缺血时间为6分钟。测定缺血再灌注30分钟兔海马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检测缺血再灌注3天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和凋亡神经元密度。结果 (1)镁处理组海马天冬氨酸和甘氨酸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而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5);(2)镁处理组正常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缺血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3)镁处理组凋亡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结论 硫酸镁对兔全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脊髓横断损伤大鼠凋亡蛋白 Bcl-2、Bax和 Caspase-3的表达及神经红蛋白 Ngb表 达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成年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米诺环素干预组,每组 12只。假 手术组只暴露脊髓,脊髓损伤组和米诺环素干预组制备胸3~4脊髓节段全横断损伤模型。米诺环素干预组于术前腹 腔注射米诺环素(90 mg/kg),1次/d,连续5 d,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22 d处死所有 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 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 Bcl-2、Bax和 Caspase-3蛋白的表达;Hoechst 染色检测凋亡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红蛋白(Ngb)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脊髓组织中 Bcl-2表达增 多,Bax和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多,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Ngb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均P<0.05)。与脊髓损伤组相 比,米诺环素干预组Bcl-2表达进一步增高(P<0.05),Bax和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细胞数有所 减少,Ngb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其明显增强。结论 米诺环素干预可通过降低 Bax和 Caspase-3的表达,升高 Bcl-2的 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神经红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更全面地了解米诺环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 神经元与不同浓度米诺环素和(或 )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作不同时间处理后 ,观察细胞形态 ,并以MTT试验评价细胞活性。结果 米诺环素 135 μmol·L- 1处理 2 4h明显降低体外培养 4 ,7,10d神经元的活性 (P <0 .0 1) ,13.5μmol·L- 1以下则无明显影响 ;4 5 ,135 μmol·L- 1米诺环素处理 3h对体外培养 10d神经元活性没有影响 ,处理 2 4h则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1)。米诺环素 4 5 ,135 μmol·L- 1可保护 5 0 μmol·L- 1NMDA损伤3h后的神经元活性 ,但对 15 μmol·L- 1NMDA损伤2 4h后无效 ;15 μmol·L- 1米诺环素则仅对 15 μmol·L- 1NMDA损伤 2 4h后有效。结论 米诺环素对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有双重作用 ,高浓度长时间处理有毒性作用 ,但高浓度能保护神经元NMDA急性损伤 ,低浓度能保护延缓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于术前7 d腹腔注射头孢曲松钠200 mg?kg-1?d-1,然后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3,6,12,24和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性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水平。结果:局灶性脑缺血3 h后,脑组织GL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LT-1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脑缺血后48 h降至最低(P<0.01)。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海马GLT-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GLT-1的表达、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于术前7 d腹腔注射头孢曲松钠200 mg?kg-1?d-1,然后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3,6,12,24和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性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水平。结果:局灶性脑缺血3 h后,脑组织GL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LT-1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脑缺血后48 h降至最低(P<0.01)。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海马GLT-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GLT-1的表达、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于术前7 d腹腔注射头孢曲松钠200 mg?kg-1?d-1,然后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3,6,12,24和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性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水平。结果:局灶性脑缺血3 h后,脑组织GL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LT-1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脑缺血后48 h降至最低(P<0.01)。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海马GLT-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GLT-1的表达、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于术前7 d腹腔注射头孢曲松钠200 mg?kg-1?d-1,然后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3,6,12,24和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性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水平。结果:局灶性脑缺血3 h后,脑组织GL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LT-1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脑缺血后48 h降至最低(P<0.01)。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海马GLT-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GLT-1的表达、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于术前7 d腹腔注射头孢曲松钠200 mg?kg-1?d-1,然后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3,6,12,24和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性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水平。结果:局灶性脑缺血3 h后,脑组织GL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LT-1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脑缺血后48 h降至最低(P<0.01)。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海马GLT-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GLT-1的表达、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葛根黄豆苷元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葛根黄豆苷元(DZ)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断颅法、双侧颈总动脉不完全和完全结扎法,取脑组织测定乳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DZ能够改善小鼠脑缺血后症状,延长断头小鼠喘气时间及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小鼠的存活时间,并能够抑制缺血所致脑组织中乳酸和SOD含量的改变。结论 DZ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乳酸蓄积和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脑缺血病理机制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脑缺血不但可引起脑组织病理学改变,而且使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促进认知功能障碍发展发生。因此,本文主要对慢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及有关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