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耳前瘘管继发感染时的主要症状为局部红肿、疼 痛,严重者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则形成脓瘘。瘘管口很小,易 反复感染,治疗不当会造成临床久治不愈。一般单纯全身抗 炎及局部切开引流,愈合较慢。国内外有报道对先天性耳前 瘘感染期进行手术切除[1,2]。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 6月共收治此类病人96例(120耳),给予术前冲洗后进行手 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96例(120耳)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4~45岁。 单侧者72例,其中左耳38例,右耳34例;双侧者24例。耳前 感染86例,耳后感染10例。68例(83耳)在抗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瘘管口冲洗治疗耳前瘘管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耳前瘘管感染并发脓肿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行脓肿切开排脓,橡皮条引流,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直至病变愈合.在此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每日加用生理盐水冲洗瘘管及脓腔,对照组患者则不加用其他处理.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脓腔愈合时间为(5.81±0.44)天,对照组为(10.55±2.52)天,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t=20.48,P<0.001);治疗组治愈率为84%,对照组治愈率为12%,进行组间比较,差异的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χ2=103.85,P<0.00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变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一般处理措施联合经瘘管口冲洗治疗耳前瘘管脓肿的方法,能够明显缩短疗程,大幅提高治愈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耳前瘘管感染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主要是抗感染、切开引流及手术切除。对于脓肿期患者多是先行切开引流,待局部感染控制并局限后方可进行手术切除。但脓肿引流往往耗时较长,需要多次局部换药,给患者造成很大困扰。我科对65例耳前瘘管脓肿期患者行一期切除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8-05-2014-07期间收治的65例耳前瘘管脓肿期患者,男35例,女30例;年龄(28.0±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耳前瘘管系由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裂封闭不全所致。耳前瘘管继发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局部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则形成脓瘘,瘘管口很小易反复感染,甚至引起皮肤溃烂、流脓,治疗不当会造成临床久治不愈。我科对收治的30例耳前瘘管感染并发脓肿患者,在脓肿切开引流、系统换药的基础上,将百多邦经瘘管口注射至创面,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常因耳前红肿疼痛就诊,一旦脓肿形成常规治疗是切开排脓,但切开后伤口换药至愈合需较长时间,有的甚至达1个月左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采取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有一定的复发率。我科于2006年6月-2008年6月采用经瘘管冲洗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并脓肿患者,并与同期常规治疗相比,效果更佳,现将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切开引流术后,脓腔行常规换药及常规换药并加用糜蛋白酶溶液冲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门诊选择23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并脓肿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常规换药并加用糜蛋白酶溶液冲洗;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脓腔经治疗均痊愈,治疗组愈合时间范围6d11d,对照组愈合时间范围9d11d,对照组愈合时间范围9d18d,对比两组伤口愈合平均天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后,常规换药结合糜蛋白酶溶液冲洗治疗可显著缩短脓腔愈合时间,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味五味消毒饮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并脓肿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脓肿切开引流和换药.治疗组:口服抗生素头孢呋辛酯片.对照组:口服中药加味五味消毒饮.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均痊愈,治疗组愈合时间范围5d~...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耳前瘘管长期误诊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资料:病人,女,24岁。右耳后反复感染14年,曾先后在当地医院行7次手术治疗(囊肿摘除4次,脓肿切开引流3次),均未治愈。于2001年8月以耳后皮脂腺囊肿并感染入院。入院后查体:双耳廓无畸形,右耳轮脚内侧皮肤有一小孔,局部无炎症表现,挤压无溢出,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鼓膜完整,听力正常。右耳后乳突尖下部可见一“脓肿”,已破溃有脓液溢出,局部皮肤溃烂,有肉芽及瘢痕组织。根据病史及查体,初步诊断为耳后脓肿(腮裂瘘管感染),经用抗菌素治疗,局部换药,2周后行手术治疗。术中从耳轮脚前瘘口注入少量美蓝液,耳后乳突尖下部皮肤做一纵向梭形切口,切除局部炎性肉芽及瘢痕组织,沿耳廓后沟将切口向上延长4cm,见皮下  相似文献   

9.
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年7月 ̄2003年10月,对16例(17耳)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切开排脓后,对创口长期不能愈合者,在显微镜下行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效果满意。1.1临床资料。本组16例(17耳),男5例,女11例;年龄7个月~52岁。左耳6例,右耳9例,双耳1例,均系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排脓术后。1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期瘘管切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耳前瘘管合并感染脓肿期患者76例,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2~43岁;均单耳发病,左29耳,右47耳。全身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24 h内,对所有患者同时行脓肿、瘘管及炎性组织切除术,按常规方法切开、剥离、切除瘘管至感染后肿胀脓肿形成或肉芽形成或自行破溃的病变组织,切除或刮除病变组织至正常组织明显处,减张间断缝合,消除死腔,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76例患者中,73例患者均Ⅰ期愈合,3例患者局部皮肤轻度红肿,延迟2 d拆线。无局部感染、裂开及瘢痕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耳前瘘管感染脓肿期将瘘管、脓肿及炎性组织一并切除能够达到一期愈合的目的,减少了患者二次手术、换药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与常规手术比较具有同样的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3岁。因右耳疼痛1周于1997年7月4日入院。体检见右耳轮脚前有一直径约2mm的小孔,内有脓性物,孔周红肿压痛,耳郭上2/3红肿,皮温高,触痛感明显,耳后沟及乳突处轻度充血、压痛,无明显隆起,外耳道上壁肿胀,外耳道狭窄,鼓膜看不到,音叉示右耳传音性聋。诊断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并化脓性耳郭软骨膜炎。静脉滴注先锋霉素V和丁胺卡那霉素,局部红外线理疗,但症状无好转,右耳疼痛进一步加重,入院后次日体温37.2℃,右耳郭充血肿胀减轻,而耳后沟处隆起,呈囊性波动感,乳突X线片示双侧乳突气化良好,耳后沟处穿刺为脓性物,在局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排出脓液约5ml,庆大霉素冲洗后置橡皮引流条,每日换药,治疗4d后疼痛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耳后脓腔用双氧水冲洗,见冲洗液自耳前瘘管口流出,耳前瘘管与耳后脓腔相连通。继用抗生素治疗5d,在局麻下耳前、耳后进路切除瘘管,刮除脓腔壁,耳后置负压引流管,包扎。切口甲级愈合,随访2年,无复发。 先天性耳前瘘管口多位于耳轮脚前,管长数毫米至数厘米,与深层软骨相连,极少数可延伸到外耳道或耳后到乳突表面。管腔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和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组织。当瘘管口被阻塞,瘘管内分泌物引流不畅时,可继发感染,累及耳软骨膜,成为耳郭软骨膜炎,当瘘管延伸到耳后时,形成耳后或乳突部脓肿,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后,手术切除瘘管。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7岁。自幼发现右耳轮脚前有一小孔。1997年4月24日因耳轮角前小孔周围红肿就诊。查体见右耳轮脚红肿,有黄色脓液溢出,触之疼痛,有波动感。诊断为右耳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行切开引流和抗炎治疗。经换药治疗9次,瘘口仍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流出,感染未能得到控制。于5月26日行右耳前瘘管感染期切除术。术中可见感染处皮肤溃烂,瘘管位置  相似文献   

13.
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2007年8月对我科25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伴脓肿形成患者,先行脓肿切开排脓,待感染区无明显脓液后,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瘘管,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并发耳后脓肿的耳前瘘管的诊断和治愈水平。方法对6例并发耳后脓肿的耳前瘘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1次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先做耳后脓肿切开引流,再行双切口联合手术,是治疗并发耳后脓肿的耳前瘘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耳前瘘管急性感染期手术治疗5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天性耳前瘘管急性感染期手术治疗50例报告张俊林,王蕴弼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是耳鼻咽喉科较常见的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待感染控制、皮肤恢复正常形态后再行瘘管切除。从1983年3月开始,我们打破常规,在急性感染期间将脓肿切开引流2~5天便行瘘管切除,...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5岁.因左耳后肿痛3d来诊.检查见左耳后沟中段有1.5cm×1.0cm的肿物,局部红肿,触痛,触及有波动感,初诊为左耳后皮脂腺囊肿并感染,遂切开引流,放置引流条时见引流条向上探入过深,经检查发现左外耳轮中段有2个小瘘口,相距约0.8cm,挤压肿物瘘口有分泌物溢出,肯定为先天性耳前瘘管并感染.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耳前瘘管的细菌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耳前瘘管东方人多见,其发病率为10~14%;白种人发病率仅为0.9%。本病常因反复感染,形成脓肿后需切开引流。其致病菌多认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但实践证明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并不满意,故怀疑真正致病菌很可能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此对13例耳前瘘管感染的病人,取脓性分泌物,进行需氧及厌氧培养,结果发现在13例病人中分离出6种细菌,共22株。其中12例分离出兼性厌氧菌,只有1例仅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纯培养者7例,分离得2种以上者5例。厌氧菌中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性分析 199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我科治疗 3 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资料与方法 :本组 3 2例 ,男 13例 ,女 19例 ,年龄 5~ 3 3岁 ,平均 16.3岁。 1次手术术后复发 2 1例 ,2次手术术后复发 11例。感染 2次 7例 ,其余均感染 3次以上 ,其中行脓肿切开引流者 10例。病灶均位于耳前 ,其中右耳 19例 ,左耳13例 ,均有瘢痕及肉芽组织形成。小儿全麻 ,成人局麻。耳屏前沿病灶行梭形切口 (多为纵形梭形切口 ) ,切口内包括所有瘢痕及炎性组织。术中仔细将瘘管及周围瘢痕、肉芽和可疑组织分离切除 ,直至显…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因挤压或者局部卫生不够而发生细菌感染,则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如若治疗不当,则可能导致反复感染,局部形成长期不愈的脓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科于2009年7fl~2013年1月采用联合食用白糖换药收治难治性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脓肿1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瘘管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平时无症状,继发感染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反复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破溃后则形成脓瘘或瘢痕,需行瘘管摘除术方能根治。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感染状态,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