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制备抗原食管癌细胞核仁抗原单克隆抗体,用于寻找肿瘤的标志物和癌的病理诊断。方法 以食管癌组织核基质为抗原,采用足垫法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食管癌细胞抗原片和食管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并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鉴定是否为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果 获得一细胞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7/E能与食管癌细胞和其他10种癌细胞的核仁反应,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特异性抗hMAM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制基于hMAM的乳腺癌早期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间接ELISA法及免疫组化法筛选出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hMAM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结果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2株能分泌特异性抗hMAM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hMAM-A2及hMAM-B7,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类均属于IgG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与34kDa处的hMAM抗原形成单一的蛋白质显色条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其仅与乳腺癌组织呈阳性反应,与其他肿瘤组织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利用鼠-鼠杂交瘤技术成功的制备了2株稳定分泌高效价、高特异性抗hMAM的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1,hnRNP A1)的单克隆抗体,探讨hnRNP A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利用重组hnRNP A1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鼠抗hnRNPA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等方法分别对其效价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hnRNPA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006、E009和E012.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1.3株单克隆抗体通过组织化学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都能特异性地结合真核细胞内源性的hnRNPA1蛋白.结论 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hnRNP A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hnRNP A1的生物学功能及它在癌发生事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人新鲜胰腺癌组织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Agl4融合,获得了分泌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本文重点报道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YPC1单克隆抗体与人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反应性。结果表明YPC1单克隆抗体与16例被检测的胰腺癌组织发生反应。其中9例(56.3%)呈强阳性反应,与23种正常组织中的10种(43.5%)以及19种非胰腺肿瘤中的8种(42.1%)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但多数反应较弱。本研究提示以新鲜人体肿瘤组织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是简便可行的,YPC1单克隆抗体可能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抗DR5单克隆抗体(mAb),检测死亡受体5(DeathRecepter5)在肿瘤细胞系表面的表达。方法sDR5免疫BALB/c小鼠,小鼠脾细胞与SP2/0-Ag14细胞在50%PEG条件下融合,获得能够分泌抗DR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利用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DR5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抗DR5mAb结合至细胞表面的量来分析死亡受体在肿瘤细胞系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肿瘤细胞表面DR5的表达水平分别为Jurkat细胞91.61%、NS-10.66%。结论抗DR5mAb能够特异性与DR5结合。DR5在Jurkat细胞系高水平表达,NS-1细胞系几乎不表达。该特异性mAb在研究TRAIL受体的生物功能上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对研究DR5在组织和细胞系表达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鼻咽癌细胞株 CNE-1作抗原,免疫 Balb/c 小鼠,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13株杂交瘤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杂交瘤 H_(13)分泌的单克隆抗体显较好的特异性,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这些抗体作用部位为癌细胞膜上的肿瘤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7.
利用杂交瘤技术,以人肝癌细胞株HC_(108)免疫Balb/c小鼠,4周后取其脾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细胞抗原ELISA和间接酶桥法筛选,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株,其染色体众数为96~110个,DNA指数为3.0。此单抗为IgM型,轻链为k链。免疫组化证实此单抗与2例胚胎肝脏组织、胚胎结肠组织呈现较弱的阳性反应;除与3例宫颈癌细胞有很弱的着色反应外,与5例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均呈明确的阳性反应,而与其他肿瘤细胞,胚胎组织,正常成人肝脏、心脏、肾脏、肺脏、结肠、胰腺等均未见反应。琼脂糖免疫双扩散和单抗吸收试验证实此肿瘤抗原与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ritin)、癌糖蛋白(CA_(19-9))无免疫相关性。免疫酶电镜染色显示此肝癌相关抗原定位于细胞膜,Western Blot显示其分子量为38kD。是一株特异性良好,阳性反应率较高的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l(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l,hnRNPAl)的单克隆抗体,探讨hnRNP Al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重组hnRNPA1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鼠抗hnRNPAl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等方法分别对其效价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hnRNPAl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006、E009和E012。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1。3株单克隆抗体通过组织化学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都能特异性地结合真核细胞内源性的hnRNPAl蛋白。结论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hnRNPAl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hnRNPAl的生物学功能及它在癌发生事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小鼠抗B7-H4单克隆抗体后研究B7-H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以稳定表达B7-H4胞外段的3T3-B7-H4细胞为免疫原,免疫Babl/C小鼠;应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将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使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分泌抗B7-H4 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亚型鉴定,使用Western blot、免疫沉淀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 分子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获得1株亚型为IgM、轻链为κ型的单克隆抗体,经鉴定该单克隆抗体能与B7-H4发生反应。免疫组化显示:胰腺癌组织中B7-H4 在胞浆和(或)胞膜弥漫表达,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B7-H4在临床肿瘤分级较高患者的胰腺癌组织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强。 结论:成功获得了特异性抗B7-H4的单克隆抗体,B7-H4 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患者肿瘤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食管癌“109”细胞株免疫 BALB/C 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株SP2/0 融合,经三次克隆化,获得稳定分泌抗食管癌“109”细胞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2GF3。其分泌的单克隆2GF3抗体与外周血淋巴组胞、ABO 型红细胞、癌胚抗原以及3/5胃癌细胞株无反应,与2/5胃癌细胞株有弱(+)反应。与2GF3抗体对应的抗原为2GF3抗原,荧光标记检测表明后者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用去污剂提取膜抗原进行电泳后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酶标分析,2GF3抗原是分子量53KD 的糖蛋白,在还原及非还原条件下均显示相同的区带。它与抗癌胚抗原抗体及抗甲胎蛋白抗体均无反应,表明它不同于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11.
抗粘蛋白1单链抗体的构建及其功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离鼠源抗粘蛋白1(mucin1,MUC1)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构建有结合功能的单链抗体,并初步检测结合活性.方法 提取杂交瘤细胞总mRNA,合成cDNA后,PCR扩增鼠特异性抗体可变区编码基因,通过9个氨基酸的连接子构建表达单链抗体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体外诱导表达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方法分析单链抗体与变性或天然状态下抗原的结合活性.结果 在杂交瘤细胞中成功分离到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重组链接后形成单链抗体能够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该单链抗体能够与变性或天然状态下的T47D肿瘤细胞表面MUC1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抗肿瘤相关MUC1单链抗体,该单链抗体具有与MUC1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人舌鳞状细胞癌角蛋白组群为抗原,制备了抗舌鳞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单抗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和免疫组织定位。方法:提取和纯化的舌鳞癌角蛋白免疫小鼠,建立了五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组化方法对18例口腔鳞癌病例进行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共获得5株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Lck1-5,免疫鉴定Lck1、Lck3、Lck4、Lck5都可在癌组织及癌转移淋巴结中部分表达,表达阳性细胞位于癌巢中的癌细胞胞浆中。其中以Lck4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结论:成功进行了舌鳞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其中Lck4敏感度、特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新型锌指蛋白ZBTB45的单克隆抗体,建立该分子的体内外免疫学检测方法,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制备小鼠ZBTB45的多表位抗原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检测、多次有限稀释亚克隆建立分泌ZBTB4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从荷瘤小鼠的腹水中通过蛋白A柱纯化单克隆抗体,鉴定分析所制备抗体在免疫印迹、免疫沉淀和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成功制备了6株抗ZBTB45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中3E5、2G4、4D2和1D4可成功用于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分析,3E5、6D8和8E3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内源性ZBTB45,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结论首次成功制备了抗ZBTB45单克隆抗体,可应用于体外和体内的免疫学检测,为深入研究ZBTB45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抗恶性疟原虫EBA-175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恶性疟原虫的诊断及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恶性疟原虫EBA-175(II区F2段)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间接ELISA筛选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ELISA、Westernblot试验分析其特异性。结果 筛选获得6株稳定分泌抗重组EBA-175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1F3、2E8、2H5、4A1、4C3、4H9,6株McAb经鉴定其亚类5株为IgG1,1株为IgG2a,6株McAb的培养上清ELISA效价为1:256~1:512,腹水效价为1:12800~1:25600,间接ELISA显示其中4株McAb1F3、2H5、4A1、4H9能与恶性疟原虫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只有1F3、4A1、4H9在Westernblot试验中识别恶性疟原虫Mr约35000的虫源蛋白。结论 获得了能稳定分泌高特异性抗EBA175McAb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及鉴定肝肠钙粘连蛋白(CDH17)的单克隆抗体,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重组CDH17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稳定分泌抗CDH17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对其效价和特异性进行鉴定,以不同浓度的单抗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24、48、72和96 h.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的增值抑制作用.结果 成功建立了2株稳定分泌抗CDH17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两株单抗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都能特异性地结合真核细胞内源性的CDH17蛋白.不同浓度的单抗作用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不规则.不同浓度的单抗均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药物浓度和用药时间之间有交互效应(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两株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CDH1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其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抗恶性疟原虫EBA—175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恶性疟原虫的诊断及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恶性疟原虫EBA-175(Ⅱ区F2段)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间接ELISA筛选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ELISA、Western blot试验分析其特异性。结果筛选获得6株稳定分泌抗重组EBA-175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1F3、2E8、2H5、4Al、4C3、4H9,6株McAb经鉴定其亚类5株为IgG1,1株为IgG2a,6株McAb的培养上清ELISA效价为1:256~1:512,腹水效价为1:12800-1:25600,间接ELISA显示其中4株McAb 1F3、2H5、4A1、4H9能与恶性疟原虫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只有1F3、4A1、4H9在Western blot试验中识别恶性疟原虫Mr约35000的虫源蛋白。结论获得了能稳定分泌高特异性抗EBA175McAb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针对西尼罗河病毒preM/EⅢ融合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西尼罗河病毒preM/E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单克隆抗体技术将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能稳定分泌抗preM/EⅢ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接种杂交瘤细胞于小鼠腹腔,抽取腹水纯化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对抗体特异性和效价进行分析,并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preM/EⅢ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ME1。纯化后抗体效价为10-6,其亚类为IgG1。ME1单抗能与西尼罗病毒preM/EⅢ蛋白以及西尼罗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日本脑炎病毒(JE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黄热病毒(YFV)和登革热病毒(DENV)无交叉反应。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7.78%。结论 ME1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To prepare the PrP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that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mammalian prions and study of pathogenesis of prion diseases. Methods Several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recombinant hamster prion protein (HaPrP). Three hybridoma cell lines designated as B7, B9, and B10, secret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HaPrP, were established by hybridoma technique. The mAbs re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with ELISA, Western blot,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mAbs produced by these cell lines reacted well with different recombinant hamster PrP proteins. Western blot analyses showed that mAbs B7 and B9 reacted with PrP^Sc from the scrapie-infected animals after proteinase K digestion with three glycosylated forms. The mAbs exhibited cross-reactivity with various PrPc from several other mammalian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and cattles, lmmunohistochemistry assays confirmed that mAbs B7 and B9 could recognize not only extracellular but also intracellular PrPso. Conclusion The mAbs of prion protein are successfully generated by hybridoma technique and can be applied for the diagnosis of prion associated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SARS病毒X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探讨X4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以重组SARS病毒X4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常规融合, 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鼠抗SARS病毒X4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等方法鉴定其特性.结果: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X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8A5,8H6和4A2.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2a.通过ELISA, Western blot等方法的鉴定,抗X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与X4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免疫荧光实验的结果表明,X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与SARS-病毒感染的Vero E6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了特异性识别SARS病毒X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SARS病毒X4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具有中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方法用HCMV抗原免疫Balb/c小鼠5、6次后,取致敏的脾脏B淋巴细胞和HGPRT-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2周,间接ELISA法筛选克隆.挑取分泌抗体的杂交瘤株,再用间接ELISA进行鉴定,最终获得抗HCMV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用Ouchterlony法鉴定McAb的亚类.小鼠腹腔内接种杂交瘤细胞,取腹水经盐析法提纯IgG.Lowry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在第6代HF细胞株及原代培养新生乳鼠脑神经细胞上进行微量中和实验.结果获得了4株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的F9McAbs盐析后蛋白质浓度为11.2 g/L,血清学试验证明该McAbs能和HCMV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制备的IgG具有高度特异性.且体外实验已证实,该McAb具有中和抗体的性质.结论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的HCMV单克隆抗体能在体外中和HCMV致病变效应,为该McAb作为抗人巨细胞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