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脊柱外科危急值管理质量现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实行PDCA循环管理前(2014年1-12月)27例次危急值管理进行质量现状分析,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全面质量改进,检查管理后(2015年1-12月)发生危急值20例次质量改进现状;对危急值发生的项目及例次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危急值处置后,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30%上升到96%,危急值知识考核合格率由64%上升到98%,责任护士主动参与危急值管理,做好预见性治疗和护理,使可控性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危急值报告下降,血标本送检质量符合率达100%。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不断改进脊柱外科危急值管理中的质量问题,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急诊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6月本院急诊科危急值报告10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管理,2015年7~12月急诊科危急值报告1025例为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方法管理,比较应用PDCA管理前后护士危急值理论考核成绩及两组危急值管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在护士危急值理论考核成绩、危急值管理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方法能明显提高护士专科护理知识及危急值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PDCA[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管理提高检验危急值通报率。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12月的住院患者,通过回顾性调查,找出可能影响该院危急值通报率的原因,通过调查相关原因频次,运用鱼骨图、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找出根本原因。通过PDCA循环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对PDCA循环管理执行前后危急值通报率进行调查。结果 PDCA循环管理执行前危急值通报率为83.89%,执行后达97.04%,PDCA循环管理执行前后危急值通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用于改进检验危急值通报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法在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9月未实施PDCA循环的危急值报告5 979份,与实施PDCA循环后的2018年1-3月的5 946份危急值报告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危急值发生率[2.71%(5 946/219 296)]明显低于实施前[2.97%(5 979/201 433)],危急值报告时限合格率[55.70%(3 312/5 946)]明显高于实施前[35.61%(2 104/5 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7 8、180.601 0,P=0.0000);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有效报告率[100.00%(5 946/5 946)]高于实施前[98.81%(5 908/5 9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 1,P=0.645 1)。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不仅能发现和纠正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发现新问题,从而促进危急值报告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超声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实行PDCA循环后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超声科"危急值"数据进行质量现状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超声科"危急值"的报告率、知晓率、书写合格率及临床处理及时率进行比较,评估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后的效果。 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后超声科"危急值"报告率分别为96.4%、98.0%、94.5%、96.7%,知晓率分别为63.2%、78.6%、84.8%、92.2%,书写合格率分别为70.4%、77.2%、85.3%、94.0%,临床处理及时率分别为50.9%、71.7%、81.1%、85.5%,超声科"危急值"知晓率、书写合格率及临床处理及时率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4、38.184、52.926,P均<0.05)。 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明显改进超声科"危急值"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5例危急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危急值管理)与研究组(43例,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危急值回报时间、登记合格率、管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危急值回报时间(8.14±1.25)min,研究组危急值回报时间(4.67±0.16)min。两组危急值回报时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等级合格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5.71%,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76.1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合格率,能够及时正确处理“危急值”患者,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探讨PDCA循环在临床危急值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应用PDCA循环对568 018份送检血标本危急值报告处理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改进,通过比较改进前后的员工危急值知晓率、标本送检质量不符合率、报告与接获规范率等指标,提示改进后的危急值处理更规范、快捷,为临床诊治及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临床检验危急值。方法随机选择临床检验危急值的患者分成应用常规危急值管理的对照组和PDCA循环法管理的观察组各100例,在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开始时间以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开始时间以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A循环法管理临床检验危急值,明显提高了医疗干预开始时间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使有危急值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有利于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 目的 探讨危急值报告指引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门诊部和某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门诊危急值报告指引系统装入便民服务中心的电脑中,方便工作人员查询结果告知病人。结果 危急值报告指引系统扩大了门诊优质服务的范围,为病人提供方便,减少投诉,提升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及临床应用情况,推动其有效应用和持续提高。方法根据国家和总后卫生部关于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建立检验科危急值项目表及管理流程。结果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3个月,共报告临床科室危急值1008次,分布于20个科室;白细胞计数报告率排在第1位,主要分布在淋巴、乳腺、消化道3个肿瘤科室;报告率前3位的科室为淋巴肿瘤科、ICU和急诊科。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完善了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为临床科室及时救治危重患者、抢救患者生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曙光  赵琦 《上海护理》2008,8(2):91-92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临床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护理教育的效果。如何培养临床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如何帮助她们理论联系实际并完成角色转。PDCA循环管理方法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是按计划(P)、执行或实施(D)、检查(C)和处理(A)的原理,进行具有大环扣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工作方法,是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我院从2003年起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利用PDCA循环进行科学的教学质量控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未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时的64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4月~2011年3月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危急意识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危急意识优于实施前。结论: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意识。  相似文献   

13.
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1]。为了提高护理病历记录质量,减少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护理病历质量控制的工作中,通过两年(每年为一轮)的循环管理,护理病历记录质量明显提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计划阶段1.1分析现状我院在2003年经多次质控检查发现,护理病历记录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减少护理病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重点。1.2分析护理病历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总结临床科室与实验室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建设与管理。确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制定危急值报告流程和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并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确保每人通晓流程,应用流程操作危急值报告。经实施8个月,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5%。  相似文献   

15.
<正>危急值〔1〕(critical value)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如能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1〕。急诊科作为危急值报告制度运用的重点科室〔2〕,笔者将护士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护理质量考核系统,2013年1月开始将根本原因分析法〔3〕(root cau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ICU病房中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对于I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患者抢救时效性和成功率,增加护士的责任感,进一步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实验样本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检验科标本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前后检验样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PDCA循环进行整改前后比较,标本不合格率、标本采集登记率、标本送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标本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PDCA管理循环在术后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管理循环方法制定年度护理质控方案,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卫医发[2008]27号)要求,自行设计病区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标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科室2008年至2011年的年度评测结果进行四个方面评测。结果以2008年为年度评测基点,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年度PDCA管理循环护理质量评测分数分别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尤以各年度基础护理质量和安全质量提高最显著。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制定临床护理操作流程及监督评估标准,可以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并可推动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合理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急诊科危急值报告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程序化管理实施前6个月和实施后6个月时间内患者相应处置启动时间、死亡例数、抢救成功率、纠纷发生率。结果与实施程序化管理前比较,实施程序化管理后处置启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机制和“危急值快速反应小组”,为危重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建立危急值交接程序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程序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抢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同时也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