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察胎儿脐静脉的分支,探讨脐静脉血入肝及经静脉导管的流量。选择62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肥儿肝脏,解剖显露脐静脉各分支,测其压扁管径,并换算成各管腔的截面积;记录脐静脉各肝叶分支数及分支类型。胎儿脐静脉入肝分支的截面积和大于静脉导管的截面积,两者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调节微血管通透性和血液的流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内皮细胞不仅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参与血栓的溶解过程,而且具有重要的代谢功能:如灭活某些血管活性物质、摄取脂蛋白等。因而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脏器、组织水肿的重要原因。为研究某些病理因素对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肺水肿等病征的发生机制,我们参照Jaffe等人的方法,建立了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胎儿脐静脉、门静脉、静脉导管在肝门处的吻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胎儿脐静脉、门静脉、静脉导管在肝门处的吻合情况。方法3-10个月胎儿47例,解剖显露脐静脉、门静脉、静脉导管,测量直径、长度等,绘图记录它们在肝门处的吻合情况。结果①脐静脉肝内长度为0.97±0.29cm,入肝处压扁直径为0.33±0.14cm。②门静脉右支和左支起始处直径分别为0.37±0.15cm和0.34±0.13cm。右支入肝右叶,而左支入门窦,入门窦处压扁直径为0.33±0.13cm。③门窦由脐静脉与门静脉左支汇合而成,呈梯形,前部宽为0.59±0.16cm,后部宽为0.62±0.16cm,长度为1.10±0.40cm。④静脉导管始于门窦左后部,末端注入下腔静脉,长度为1.05±0.34cm,始端直径为0.43±0.15cm,静脉导管与门静脉左支夹角为86.51±19.41°。结论脐静脉、门静脉、静脉导管之间在胎儿肝门处存在吻合, 吻合处为门窦。门窦由脐静脉与门静脉左支汇合而成,末端连有静脉导管和门静脉左支。脐静脉、门静脉左支将血液汇入门窦, 而静脉导管和门窦周围发出的分支将血液导出门窦,分别至下腔静脉和肝血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儿腹内脐静脉扩张(fetal intra-abdominal umbilical vein varix,FIUV)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顺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行产前超声诊断FIUV共6例孕妇的超声资料和胎儿结局.结果 FIUV 6例,其中孤立性FIUV 3例,合并其他结构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与胎儿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我院行Ⅲ级产前超声检查发现永久性右脐静脉并在我院出生或引产的病例,并对出生后新生儿进行追踪、随访,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0例产前发现永久性右脐静脉病例中,29例产前超声检查未发现合并其他部位严重畸形;1例合并单脐动脉;1例合并羊水过多;9例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时,应对胎儿进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以排除是否合并其他部位异常,胎儿孤立性永久性右脐静脉往往预后较好。是否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应根据每个病例具体情况,并联合母亲血清学因素及母亲年龄等多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对胎儿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断的11例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相关临床情况。结果11例胎儿均可见胆囊位于腹部正中,脐静脉连接门脉右支,门静脉窦凹面朝向胃泡。其中1例合并胎儿唇裂及右位心伴室缺;2例合并羊水过少,其余8例均未合并其它异常。其中合并唇裂及右位心伴室缺胎儿引产并证实,另10例胎儿经随访至0~1岁左右,生长发育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不合并其它畸形时预后良好,早期检出并给予适当的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解剖观测胎儿肝脏静脉导管的形态。方法选择4-10月胎儿肝脏44例,暴露静脉导管,观察形态,测量其长度,近心端、远心端和中间压扁直径,并分组进行处理。结果静脉导管长度,近心端、远心端和中间压扁直径,4-6月分别为0.88±0.28cm,0.44±0.13cm,0.38±0.12cm,0.32±0.14cm;7-10月分别为1.22±0.28cm,0.56±0.14cm,0.48±0.15cm,0.41±0.09cm;合计平均为1.06±0.32cm,0.50±0.15cm,0.43±0.14cm,0.37±0.12cm。结论静脉导管长度和直径随胎龄增大而增大;静脉导管为中间细两端稍粗的管道,近心端最粗,远心端次之,而中间直径最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PRUV)的超声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超声筛查发现胎儿PRUV 84例,分析超声特征,合并其他畸形或脐带、羊水异常情况。并跟踪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超声筛查38015例中发现胎儿PRUV 84例,检出率为0.22%。其中孤立性胎儿PRUV 77例,成功随访69例,出生后发育良好;合并畸形或脐带、羊水等异常7例,2例仅脐带、羊水异常者预后良好,1例左侧多囊性发育不良肾择期手术,余4例多发严重畸形胎儿引产。结论:胎儿PRUV有其特有的声像表现,超声是有效的诊断方法。孤立性PRUV较多,且预后良好;合并畸形者常为多发畸形、严重畸形,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儿腹内段脐静脉(FIUV)扩张的超声表现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间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超声科检出的22例胎儿腹内脐静脉扩张的超声表现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 在43126例孕妇中诊断22例FIUV扩张,发生率为0.51‰,均为单胎妊娠.FIUV扩张最大值为(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腔分流的新途径。方法:解剖观测脐静脉、静脉导管及肝圆韧带、静脉韧带等。结果:静脉导管是脐静脉的直接延续,并与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左支相通。静脉导管长1310±250mm。肝圆韧带连于脐和门静脉左支之间,其肝外段和肝内段长度分别为1451±344cm,575±099cm;静脉韧带走行于肝下面的静脉韧带裂内,连于门静脉左支和下腔静脉之间,长约409±061cm。静脉韧带和肝圆韧带内均有间断残腔存在,且以近心段最为明显,分别长达199±139cm和291±062cm。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均可用直径2mm的铁丝使其再通。结论:于脐处切口,扩张并再通肝圆韧带、静脉韧带至下腔静脉,实现门腔分流,具有解剖学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胎儿肝外型永久性右脐静脉( PRUV)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超声科2009年1月~2011年7月检查发现的肝外型PRUV胎儿12例,总结其合并畸形情况及预后 结果 肝外型PRUV胎儿检出率为0.02%(12/64243),所有12例肝外型PRUV胎儿均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1例引产,1例胎死宫内.结论 肝外型PRUV胎儿可以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得以诊断.肝外型PRUV胎儿往往合并其他系统畸形,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超声测量168例孕20~26周正常胎儿脐带胎盘插入点、距脐孔50 mm 范围内游离段、腹内段3处的脐静脉血流量(QPI、QFL、 QIA)以及左门静脉血流量( QLPV),计算QLPV/ QIA,拟合 QPI 及 QIA 随孕周增长的回归方程,比较QPI 和 QIA、QFL 和 QIA。 QLPV/ QIA 在恒定范围内,95%参考值范围:0.42~0.58;QPI 及 QIA 与孕周的增长呈直线关系,回归方程:(QPI:^Y =21.25X -385.92,R2=0.970;QIA:^Y=17.26X -314.75,R2=0.954);QPI 和 QIA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FL 和 QI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静脉导管(DV)的血流频谱,探讨胎儿DV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产检指标正常组(320例,孕期11~40周)和产检指标异常组(48例,孕期11~35周)单胎胎儿的DV血流频谱,产检指标异常组需要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观察胎儿的DV血流频谱波型(S波、D波和a波),产检指标异常组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胎儿的正常DV血流频谱表现为同向三相波,异常DV血流频谱表现为a波反向或消失。对48例产检指标异常组的单胎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染色体异常组12例(10例DV异常,2例DV正常),染色体正常组36例(11例DV异常,25例DV正常)。染色体异常组中DV血流频谱异常检出率高于染色体正常组(χ2=9.723,P=0.002)。结论:胎儿DV血流频谱异常可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超声检测可以作为早孕期染色体异常筛查的初步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阻力指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宫内缺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妇产科接受产检的150例胎儿宫内窘迫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正常产妇15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GE Voluson E8 Exper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胎儿UA及MCA血流阻力指数,并分析各指数的变化与胎儿宫内窘迫宫内缺氧的关系。结果对照组150例,其中147例Apgar评分为10分,2例9分,1例8分,无评分低于7分者,在出生5 min后9分及8分新生儿评分均升高至10分,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 min者Apgar评分均在7分及以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脐静脉内收缩期的峰值流速与舒张期最低值流速的比值(S/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CA的PI、RI、S/D值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观察组胎儿UA的PI、S/D值无明显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I值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减小(P<0.05)。观察组胎儿MCA的PI值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RI、S/D值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UA及MCA血流阻力,可明显显示当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宫内缺氧时各阻力指数的显著变化,对胎儿宫内情况能做一个良好的反映,为临床措施的采取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前多普勒超声诊断单脐动脉、持续性右脐静脉胎儿与畸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产前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胎儿220例,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单脐动脉胎儿160例(A组)和持续性右脐静脉胎儿60例(B组),分析并比较两组胎儿合并畸形的情况.结果 A组胎儿中有46例合并畸形,检出率为28.8%;46例合并畸形胎儿中15例为心脏异常,11例为泌尿生殖系统异常,10例为神经系统异常,其他为骨骼及肢体异常、胸部异常及颜面部异常,分别为5例、3例与2例.B组胎儿中15例合并畸形,检出率为25.0%;15例合并畸形胎儿中4例为心脏异常,4例为骨骼及肢体异常,3例为神经系统异常,2例为消化系统异常,1例胸部异常,1例为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结论 患有单脐动脉、持续性右脐静脉的胎儿具有较高合并畸形的概率,临床上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对预防胎儿畸形,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单脐动脉(SUA)脐带螺旋指数(UCI)与胎儿畸形及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的73例SUA胎儿资料,产后计算UCI值,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SUA脐带长度正常胎儿产后平均UCI为(0.13±0.07)周/cm,螺旋稀少(UCI<0.10)发生率46.58%(34/73),其中畸形发生率35.29%(12/34),人工引产率35.29%(12/34);螺旋正常(0.10<UCI<0.30)发生率34.25%(25/73),其中畸形发生率36.00%(9/25),人工引产率40.00%(10/25);螺旋密集(UCI>0.30)发生率19.17%(14/73),其中畸形发生率(64.29%,9/14),人工引产率71.43%(10/14),胎儿畸形发生率及人工引产发病率在螺旋稀少组及螺旋正常组合并后与螺旋密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脐带异常螺旋密集的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产前检查时应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剖观测胎儿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入下腔静脉的形态特征。方法选择3~10月胎儿肝脏47例,测量肝左、中、右静脉入下腔静脉处直径,记录肝静脉属支数。结果肝左、中、右静脉压扁直径分别为0.34±0.16 cm、0.38±0.21 cm、0.33±0.18 cm;其属支数分别为1.63±0.73个、1.93±0.79个、1.66±0.73个;下腔静脉肝上、肝下压扁直径分别为0.95±0.32 cm、0.52±0.20 cm,后者与前者比为0.57±0.14。结论胎儿肝左、中、右静脉直径较成人细,其中肝中静脉最粗,肝左静脉次之,肝右静脉最细。肝左、右静脉分支以1支居多,肝中静脉以2支居多。胎儿肝上、肝下下腔静脉直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