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低度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免疫的豚鼠作实验性阿米巴感染,以研究宿主对阿米巴感染的反应。以体重150~200g的豚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两种免疫方法:一用活的单菌并存的阿米巴经盲肠内接种,每只豚鼠接种1,000~2,000个虫体,7天后用甲硝哒唑治疗;另一用活的无菌的阿米巴经肠系膜静脉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用杜氏利什曼和都兰利什曼两种原虫,进行人工感染草原兔尾鼠的初步结果。杜氏利什曼911株腹腔接种动物三个月后剖检,发现以5×107个原虫/0.2ml/只接种的5只鼠,有3只感染;901株以5×107个原虫/0.2ml/只无鞭毛体接种4只中有3只感染,前鞭毛体接种7只中4只感染;都兰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同样剂量接种7只中2只足垫出现皮肤损害,涂片上查到大量原虫,而内脏无感染。提示草原兔尾鼠可能是黑热病的一种敏感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从自然感染隐孢子虫病豚鼠分离的卵囊,可以实验性传播给成年和幼年豚鼠,建立了一种有用的动物模型。作者做了三个试验:(一)取自然感染隐孢子虫病的豚鼠粪便,将其卵囊按10个/g体重以管饲法分别接种于2~3wk龄(180~220g)的幼鼠和8~10wk龄(360~440g)的成年豚鼠,每组10只,管饲盐水豚鼠作对照。于接种后2,4,6,8,10d,粪检卵囊,观察组织病理变化。(二)为了测定豚鼠对感染的敏感度,按每g体重20,10,5,2.5和1.5个卵囊管饲给5组幼鼠(180~200g),在接种后第8d杀死,按上法进行检查。(三)为了观察感染过程,以10个/g卵囊接种6wk龄(280  相似文献   

4.
卡介苗接种对动物实验结核的影响,各家报告的结果不一。我们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问题,进行了豚鼠感染结核菌后不同期接种卡介苗的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实验方法 1.动物编组:选300~500克对旧结素试验反应阴性的豚鼠101只,分为甲、乙、丙3大组。甲组之动物感染人型菌H_(37)Rv之同时接种卡介苗,乙组于感染后2周接种卡介苗,丙组于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7株利什曼原虫用电子显微镜作了形态学的比较研究。7株原虫均采自实验感染的动物。墨西哥利什曼、巴西利什曼、热带利什曼和杜氏利什曼系把原虫接种入叙利亚仓鼠的皮下或腹腔后分离而得,豚鼠利什曼原虫则是将原虫接种于豚鼠耳朵的皮下组织后分离出来的。在切片中选作测量的虫体必须具有微管的横切面和核,而且要正染色者,因为正染色的虫体其宽度2倍于负染色的虫体。各株原虫的观测数为31~52个,结果如表。根据虫体的直径、周长和微管数,可将原虫分成4个组,用统计方法处理后可以看出,在同一组内各株测量的值差别不显著(P>0.05),而在各组之间的差别却非常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副流感病毒3型(PIV3)感染对豚鼠咳嗽敏感性(CRS)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PF级豚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感染6 d组、感染12 d组、感染28 d组、感染42 d组和哮喘组,每组10只.病毒株为PIV3,经体外细胞培养扩增后,通过滴鼻方法接种于感染组豚鼠呼吸道;对照组接种细胞培养基;哮喘组给予卵清白蛋白致敏及诱发哮喘.辣椒素刺激后用BUXCO肺功能仪测定各组豚鼠CRS,同时测定气道高反应性(AHR),并行BALF细胞学检测及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感染后6、12、28和42 d组豚鼠CRS[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7.50(5.25)、7.30(7.25)、8.40(9.75)和8.20(5.50)CCnt(咳嗽总次数),均高于对照组的2.50(3.00)CCnt(均P<0.05),感染后42 d组升高最明显;哮喘组CRS为3.90(1.75)CCn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感染后6 d组豚鼠AHR明显;感染组豚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感染6 d和12 d组淋巴细胞明显升高.病理学检查显示感染组豚鼠急性期气道炎症表现为主,未见明显的肺实质炎症.结论 PIV3感染导致豚鼠CRS在急性和亚急性咳嗽期动态增高,CRS升高可能是豚鼠病毒感染引起咳嗽的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克拉玛依的小拐和白碱滩两地,从20只大沙鼠的耳组织徐片上查出9只有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经测量69个原虫,平均大小为4.71±0.71×2.35±0.44μm,t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较沙鼠利什曼明显为小,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的形态比较,也有显著不同。 动物实验感染结果表明,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在接种到BALB/c小鼠的足垫皮下后。可使小鼠产生皮肤溃疡和转移性皮肤损害,小鼠最后死于全身性感染。在远交系小鼠(昆明株)的足垫组织内,利什曼原虫可引起足垫局部短期肿胀,旋后消退,在外观正常的足垫皮下组织内,原虫可持续7个月以上。当原虫被注入黑线仓鼠的睾丸内后,产生睾丸局部感染,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鼠睾间质部位的巨噬细胞内,在曲细精管内的一些塞氏细胞中也有原虫寄生,偶而也发生转移性皮损。在长爪沙鼠耳组织内,原虫能持续14个月以上,并且可使鼠耳发生溃疡。 上述各项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在形态大小、对4种实验动物所致的病变都与沙鼠利什曼原虫不同,对自然宿主大沙鼠的耳组织和远交系小鼠的致病力又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异。作者认为,该地大沙鼠耳组织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可能是一个新种(或新亚种),宜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确定它分类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不做结素试验直接接种卡介苗可以简化许多手续,使接种工作能更容易普及推行(尤其在农村)。但首先必须证实卡介苗接种对已感染者及活动性结核病没有不良作用,而后才能施行。因此,研究卡介苗对于结核病的影响是十分迫切需要。关于这个问题文献上各家意见颇为分岐,某些学者报告口服卡介苗对结素阳性者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安全无害,因而主张不做结素试验直接接种;但亦有卡介苗接种促使结核病变恶化甚至引致死亡的报告。在动物实验方面,柳泽曾报告卡介苗对已感染结核病豚鼠无害,但Jankov报告皮内接种可使豚鼠结核病导致严重恶化,Fitzpatrick 在小白鼠实验上亦证明大量卡介苗对实验结核病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虽然理论和临床分析表明,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机制中可能有免疫复合物(IC)参与,感染豚鼠的皮肤和流产胎儿羊膜上也曾报导见过人为诱发的或自然出现的一般认为与 IC 存在有关的 Arth-us 现象,但是 Wyn-Jones 从布氏菌19BA 株免疫的两例牛关节液和血清中未查到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本实验试图用~(125)I—C~(1q)(放射性碘标记的补体第一成分第一亚成分)结合试验探测布病病人和感染布氏菌的豚鼠血清中有无 CIC;在观察实验豚鼠皮肤主动和被动 Arthus 反应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疟疾复发的机理,作者用定量猴间日疟原虫(P.cynomolgi B株)子孢子静脉接种于完全无免疫力的恒河猴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子孢子接种量分为2.5、5、15和20个4组,每组各接种2只猴。另一次用4只猴各接种10个子孢子。接种2.5和5个子孢子的猴,观察1年未出现原虫血症。接种10、15和20个子孢子的猴均于11~14天内出现原虫。对血内  相似文献   

11.
黑热病是伊拉克的一种地方病,多年来怀疑犬和啮齿动物是利什曼原虫的储存宿主Sheriff(1957)曾报告1只猎犬染有内脏利什曼病,但这些犬是外来的。本文作者于1972~1973年在巴格达地区检查了105只野鼠(85只黑鼠和20只印度地鼠)及45只小家鼠,每只鼠除作血、脾、肝涂片外,还作了组织切片,同时用双相NNN培养基进行了培养,结果发现1只黑鼠的血和肝培养阳性,脾培养因污染未获结果。以此阳性培养物经心内接种了两组实验室小鼠,以后在不同时间将小鼠杀死,用培养法和作涂片进行检查,结果接种的小鼠的肝脾肿大,并在涂片和培养中查到了利什曼原虫。从黑鼠分离出的虫株使实验感染的小鼠产生了典型的内脏利什曼病,表明该虫株具有毒力,并可能对鼠类已经适应。这一发现说明黑鼠在伊拉克有成为利什曼病储存宿主的可能性。但尚须在伊拉克不同地区对啮齿动物群继续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9株利什曼原虫(巴西利什曼2株、墨西哥利什曼1株、热带利什曼1株、杜氏利什曼3株、豚鼠利什曼2株)分别制备的抗原,对感染豚鼠利什曼的豚鼠进行了皮内试验,并对应用的抗原效果作了比较。制备好的抗原存放在冰箱中备用。感染用的白豚鼠体重为300~400克,用0.1毫升约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微生物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高脂血症豚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高脂喂养8周复制高脂血症模型。第8周末测定豚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剖取肝脏、主动脉和结肠,HE染色观察肝脏、主动脉和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 16S rDNA测序检测豚鼠肠道内容物微生物组成和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豚鼠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组豚鼠均出现重度脂肪肝病变,但仅1只模型组豚鼠出现少量泡沫细胞聚集。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门分类学水平上,模型组豚鼠肠道互养菌门细菌比例显著增加(P0.05);在属分类学水平上,模型组豚鼠肠道毛螺旋菌NK4A136、瘤胃球菌、幽门螺杆菌、Odoribacter、Allobaculum和Caldicoprobacter细菌比例显著降低(P0.05),依赖杆菌、毛螺旋菌XPB1014、锥形杆菌和Enterorhabdus细菌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脂血症豚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及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该实验结果为基于肠道菌群研究高脂血症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在鼠疫防治和科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病理学的角度研究报道甚少。本文对实验性豚鼠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以便为鼠疫临床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组 用鼠疫菌610株攻毒豚鼠。豚鼠体重250g,雌性5只,雄性6只,分为3组。分别为100个菌、1000个菌、10000个菌,皮下接种。  相似文献   

15.
肺螨病传播途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肺螨病传播途径的研究尚未见报道,1986年5月我们用粉尘螨(Dermatophagoidaefarinae)通过不同途径感染豚鼠,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从面粉厂地脚粉样本中分离的粉尘螨接种3月龄以下健康豚鼠,将50只豚鼠编号分笼饲养,每10只为一组,分为甲、乙、丙、丁、戊组。甲乙两组豚鼠接种前先行气管游离术,然后用注射器把螨悬液由气管注入,每只豚鼠接种约200只  相似文献   

16.
采用能使动物及人致皮肤什曼病的都兰利什曼原虫接种2只BALB/c小鼠,分别于5、10、30、60和90天剖检,结果仅在小鼠后足垫皮肤组织涂片中查见原虫,而肝脏、脾脏和骨髓组织涂片均未能查到利什曼原虫。同时以HRP-W1C108.3进行dot-ELISA试验,检测感染小鼠足垫皮肤组织内抗原及血清内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情况,结果显示,BALB/c小鼠在感染都兰利什曼原虫的第5天起,其皮肤组织与血清妤 呈阳  相似文献   

17.
用PHA、PHA-SPA和ELISA-SPA法检测138人和40只豚鼠免疫接种后血清中FI抗体滴度。结果显示:在接种后的3个月内,人和豚鼠血清中抗体滴度分别介于1:20~1:2560和1:20~1:5120之间,免疫接种后6个月从人血清中未检出FI抗体,豚鼠的FI抗体滴度为1:20。人和豚鼠血清抗体阳转率在免疫接种后1个月分别为24~38%和100%,在免疫接种后3个月分别为2.1%和5~15%。免疫接种后3个月和6个月,用250和500MLP141鼠疫菌株攻毒的豚鼠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50~80%。  相似文献   

18.
豚鼠接种螨类后的肺部病变和五种螨致病性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螨类接种于豚鼠气管后引起的肺部病变,并比较了5种常见贮藏螨(椭圆食粉螨、纳氏皱皮螨、粉尘螨、腐食酪螨、粗脚粉螨)的致病性。发现接种螨后6天豚鼠肺部已形成典型的结节性病灶,结节圆锥形呈淡黄色,直径1~5mm;镜下病灶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肺实质内有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形成,炎症在螨类接种于豚鼠20天时,肺部未见嗜酸粒细胞浸润,但30或40天时则出现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细支气管周围小动脉受到损害,部分小动脉内可见到螨体残骸。在实验室分别培养了环境中常见的5种螨,并分别接种于5组豚鼠的气管,结果证明这5种螨具有相似的致病性。上述事实说明豚鼠可作为研究肺螨病的适宜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白尾鼠(Mystromys albicaudatus)是非洲东南部大草原和沿海平原地区的一种中等大小的啮齿动物,早在1941年已在实验室内应用。本文作者用杜氏利什曼原虫分别接种了60只白尾鼠和42只金色地鼠。接种后的观  相似文献   

20.
实验动物为90只2~3周龄、体重150~200g的豚鼠。预先均经连续3天粪便直接涂片及醛醚浓集法检查无阿米巴原虫,经血细胞凝集试验未测得抗阿米巴抗体。另从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的脓液中分离获得溶组织阿米巴E-13株,在改良的Boeck和Drbohlav培养基中与大肠杆菌一起培养48小时经浓集并用无菌生理盐水洗3次后,使成含2×10~5/0.5ml的阿米巴悬液。将豚鼠分成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