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的意识越来越强.新的急救医学模式已把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ICU紧密联系在一起."120"急救电话的开通满足了人民的需求.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是急救医学发展的先决条件.包括对伤病员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安全转运[1] .由于院前急救的特点和三大要素,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检查急救器材、急救药品和物品,定期组织院前急救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以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院前急救与安全转运成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的一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时间的紧迫、随机性强,从接到呼叫电话,急救系统启动奔赴现场,到现场紧急医疗处理,再把患者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救治,如何将院外急救病人安全转到医院进一步救治,对维持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伤残率很重要,在转运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培训,增强急救技能、强化法律知识,使我们每个院前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院前急救是一个紧急过程,急救人员的安全是院前急救工作的基本保障.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与出诊相关的意外事故发生.本人结合十多年的出诊实践,就以下常见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但院前急救人员的安全常常被忽视,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的职业安全却常受到威胁.这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现场急救环境、服务对象、防护知识、防护设施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及对策。方法通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收集相关的院前急救人士对院前急救中存在风险低的意见。其中调查问卷中分为5个环节,分别是电话受理环节,现场抢救环节,出车环节,转运环节以及管理环节等。并且要求相关人员填选前10位的院前急救风险,统计不同工作年资的医护人员的结果。结果年资在5年以下的医护人员认为急救风险的前3位是患者信息不准确,院前急救的环境局限以及患者疾病多变性和复杂性;而工作年资5年到10年之间的人员的急救风险前3位是患者疾病多变性和复杂性,患者信息不准确以及对患者情况评估预见能力不足;而工作年资在10年以上的医护工作人员则认为是患者疾病多变性和复杂性,对患者情况的预估能力不足以及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结论加强对院前急救的管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院前急救的有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3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院前急救的现场急救和转运护理,缩短从症状到救治的时间,有效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现场急救和转运护理。结果: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安全到达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快速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护理可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降低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丽江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芬  陈一峰 《当代医学》2011,17(2):62-63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从现场到医院之前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包括了现场急救和运送途中的救治,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首要环节。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质量,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就必须了解院前急救对象的特点和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关键因素,而院前急救疾病谱及其与疾病相关的因素分析为此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急性CO中毒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实行流程化管理,为患者的后续救治提供宝贵时间。方法将院前急救流程分为四部曲,建立回访制度、现场急救、安全转运、患者交接。结果除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已死亡5例外,余68例经院前急救流程均安全转运入院。结论急性CO中毒患者早期实行院前急救措施流程护理,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达到了较好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雪梅  杨旭  刘浩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07-108
目的 探讨昆明市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和院前急救。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急救中心2005年8月~2009年7月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14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前三位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斗殴。男性为主,占75.12%;青壮年居多,占79.79%。104例患者现场死亡,1331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并安全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途中无一例死亡。结论 充分的急救准备、合理的现场救治和及时安全的转运,并与院内急救紧密衔接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殷群芳 《吉林医学》2012,(1):218-219
目的:提高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院前急救过程中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保障医护人员和急救患者的安全。方法:采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急救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和个人防护技能培训,实施标准预防,增强急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急救用品的管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慎独精神。结果:近3年来,院前急救过程中共发生医务人员锐器伤4例,均进行了正确的处置和报告,无医源性感染发生。结论:医务人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增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工作中防范各种可能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既要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切实做好双向防护,有效预防和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泽华 《中华医护杂志》2007,4(2):153-153,152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它应具备现场急救的能力,必须配备的设备并能安全地将病员转送到恰当的医院进行治疗。随着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急诊医学中的院前急救将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我院于1997年4月正式开通“120”急救电话并成立绿色通道,专门负责我市院前急救的任务。随着社会各界人群急救意识的增强和急救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我院从1997年的180例次猛增至2005年的6976例次,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了解急危重病人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院前死亡和怠诊科24h内抢救无效死亡病例纳入调查内容。收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初诊及最后诊断、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情况、最后死因等资料,并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院前与急诊科抢救室死亡原因及所占比例存在差异。院前死亡占同期死亡的56.62%,尤以猝死所占比例最大,而占调查急危重病人死亡前五位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创伤、猝死、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中毒。结论加快普及提高公民的急救知识,建立健全基层与城市的急救网络,稳定急诊专职医师,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地特点的紧急创伤救治平台,是提高急诊抢救救治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2009年我院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探讨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急诊科院前急救共2488例,呼救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及出诊距离,计算出车准备时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结果 2009年院前急救共2488例,出车准备时间平均1.26min,应急反应时间平均10.55min,急救半径平均6.15km,最远35km,最近0.5km。结论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取得了一定成绩,需要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入院前实施过院前急救者为院前急救组(n=110),未实施院前急救而由家属送入院的为对照组(n=100)。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结果院前急救组在发病后到达急诊科时间(t1)、急诊科接诊后进行初步处理时间(t2)、发病后送达科室并得到确切治疗的总时间(t5)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压控制率、有效率、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院前急救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抢救有效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部院前急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经验与作用。方法:通过分析社区门诊部进行的24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并与同期北京地区由急救中心进行的院前急救就反应时间进行对照分析分结果:社区门诊部对中毒救治的反应时间明显快于同期北京城区急救反应时间,社区门诊部抢救措施可在第一时间完成,不受交通、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结论:社区门诊部进行的院前急救快速、便捷、有效,可在中毒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对于中毒救治的成功、减少后期并发症有相当重要作用,如与专业急救机构合作进行院前急救可提高救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院前与院内急救数据的传输稳定性问题,提高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方法: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院内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对院前院内急诊系统进行标准化数据传输、医联体院前急救模式改造和统一调度平台建设,打通院前和院内急救系统。结果:院内医生可提前查看院前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诊疗信息,并通过5G网络与患者或医生进行实时视频沟通或指导。结论: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可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实现院前院内信息资源共享、院前院内急救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为院前急救、智慧医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急救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12-30-2009-09-10院前129例心搏骤停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急救过程. 结果 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男女比为2.4: 1.以60岁以上、冬季、每日6~12时的心搏骤停患者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5.00%的第一目击者呼救反应时间在10 min以上,急救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7 min,无社区急救人员参与救治,患者最终自主循环恢复率为3.88%. 结论 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病死率极高,加大对全民心肺复苏普及,开展社区急救是提高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肇庆市城区及周边城乡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的方法与措施,并对其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效果评价。方法对我院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321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选取300例自行转运的危重新生儿作为对照,对比两组患儿的预后,并对转运以及转运过程中的急救措施进行分析,以求总结出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最佳方法。结果本组病例转运成功率为100%、转运途中死亡率为0%,患者转至NICU后总治愈率为92.52%、放弃治疗率为4.98%和死亡率为2.49%。结论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降低危重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不但优化医疗资源,而且还提高了转运网络中基层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医疗急救技术,减轻基层医务人员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出诊空返原因,为降低高空返现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出诊登记本和院前急救出诊记录单,对出诊频率、空返次数、空返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出诊频率高,日平均出车11.34次;出诊空返构成比达20.83%,呈逐年上升趋势。呼救者急救知识的缺乏是造成空返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随着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开展,基层医院院前救护需求增加,院前急救出诊高空返现状不仅造成了有限急救资源的浪费,也跟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院前急救软硬件的投入和公众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性教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天骑 《四川医学》2009,30(11):1777-177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5年1月~2008年7月经院前急救处置后收入院的18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措施处置不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处置非不当组(P〈0.05),而院前急救处置不当组治愈率也明显低于院前处置非不当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应积极实施以生命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的院前救护。快速、有效、恰当、全面、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提高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治愈率及降低其病死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