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2型糖尿病(NID-DM),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异源性疾病。在饮食治疗失败患者中,合理选择口服降糖药是治疗成败与预防并发症之关键,基本原则是在掌握药物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病情发展阶段而定。1 口服降糖药物1.1 磺酰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1956年第一代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问世,此后有氨磺丁脲(carbutamide)、妥拉磺脲(tolazamid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相继用于临床。1972年以后,第二代  相似文献   

2.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异源性障碍性疾病。通常分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两种类型。通常认为NIDDM的初期治疗是饮食疗法和控制体重。当饮食疗法和控制体重无效时,才使用口服降血糖药。一般口服降血糖药有两类:即磺酰脲类和双胍类。甲苯磺丁脲是第一个临床有效的磺酰脲类药物。在以后的十年里,美国又开发了4只毒性小的磺酰脲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在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后,血糖仍偏高的患者,应采取药物治疗.在不采取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口服药物成为一种选择.现结合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品种对口服降糖药分类阐述: 1磺酰脲类(SU) 本类药物主要选择性地作用于胰岛B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4.
1955年磺酰脲类出现以来,开发了许多口服降血糖药。这些口服降血糖药虽能降低血糖,但有促使血管并发症进展的可能性。因此,最近的开发工作以同时具有防止糖尿病性血管并发症的作用的化合物为中心。法国Servier研究所发现的磺酰脲同时有降血糖和抑制血小板粘附的作用,最后选择甲磺吡脲(Gliclazide)进行广泛的基础及临床试验。日本也在1973年由大日本制药公司进行研究,1984年5月开始出售。本品是控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高效药物。大鼠、豚鼠、兔、狗口服本品后,因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使血糖下降,其作用是甲磺丁脲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磺酰脲类降糖药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抽签法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行磺酰脲类降糖药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有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糖控制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0.63%(29/32),高于对照组的65.63%(21/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2/32),与对照组的6.25%(2/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73±1.88)mmol/L、餐后2 h血糖(8.23±3.4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6±0.38)%及体质量指数(19.68±1.92)kg/m2均低于对照组的(8.42±1.49)mmol/L、(11.64±4.26)mmol/L、(7.84±0.71)%、(26.44±2.38)kg/m2,日胰岛素使用量(28.54±12.37)U少于对照组的(63.26±22.15)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通过磺酰脲类降糖药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磺酰脲类降糖药,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格列齐特(甲磺吡脲,Gliclazide,GZ)系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由于它具有降血糖及改善凝血功能的双重作用,可改善糖尿病人的代谢,并改善或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作用温和,耐受性好。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比其他口服降糖药要好,因此,广泛用于临床。本品已在法国、美国和日本等  相似文献   

7.
李巍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57-158
全球的糖尿病(DM)患者超过1亿,中国的糖尿病患者约3000万,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较多,且危害严重,所以抗糖尿病药物已经成为临床应用非常多的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药物分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两大类,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素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外,大多数患者,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其中口服降糖药又可分为五大类即磺酰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苯甲酸衍生物类.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个终生性疾病,要坚持一辈子的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现将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应注意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口服降糖新药格列齐特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列齐特(甲磺吡脲)是一个新的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它不仅能降低血糖,而且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异常的凝血功能,改善或延缓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故目前已被广为采用。本文就其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及副作用等方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是一种由于机体不能正常释放或利用胰岛素,使血糖水平不适当升高而导致的一种疾病。我院临床使用的口服类糖尿病用药主要分为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前者包括磺酰脲类、非磺酰脲类和双胍类口服药物;后者包括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促胰岛素分泌剂等。为了了解口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哲卿  张建新 《河北医药》2002,24(8):662-663
糖尿病是一种糖、蛋白和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 ,其原因众多 ,但主要的失调是胰岛素分泌或生成异常。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IDDM ,1型 )及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NID DM ,2型 )。近几年来 ,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其中 90 %以上为 2型。目前对 1型糖尿病的治疗 ,多为开发研制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和代用品。而对 2型糖尿病的治疗 ,传统的磺酰脲类和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疗效有限 ,并且无法根本阻止胰岛 β细胞的进一步坏死 ,导致胰岛素依赖。随着对糖尿病病生理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 ,不断加深对胰岛 β细胞病生理学和胰…  相似文献   

11.
<正> 孕期由于胎盘形成,使抗胰岛素因子增加,以及母-儿间大量葡萄糖转移,引起孕妇血糖的不平衡,由此可导致妊娠糖尿病母儿并发症,如死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和畸形等。所以孕期必需控制孕妇血糖于正常范围。常用的降糖药有胰岛素和磺酰脲类。大剂量的甲磺丁脲(D860)  相似文献   

12.
Glipizidc系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化学结构为(N-[4-β-(5-甲基吡嗪-2-羧基酰胺-乙基-苯磺酰]-n-环已基脲)。由于环已基替代了脂族的一个侧链,并与甘氨酸结合,使其对胰岛β-细胞的亲和力增强100倍。该药于1971年在欧洲合成,适用于因饮食、锻炼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较氯磺苯脲、甲苯磺丁脲(D_(860))疗效更好,且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最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在美国使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伴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为特征。目前,根据药理作用机制,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可分为7类:磺酰脲类、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胰高糖素样肽1(GLP-1)相关降糖药及还原酶抑制剂[1]。本文主要就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作一  相似文献   

14.
<正> 格列齐特(gliclazide)又名达美康(Dia-micron),系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具有降低血糖及改善凝血功能的双重作用,不仅可改善糖尿病的代谢,还可改善或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特别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其副作用中作者未见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报道。作者遇见1例,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治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熳 《河北医药》2009,31(19):2639-2642
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即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NIDDM),其中2型患者占糖尿病病例的80%以上。目前,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研究方向是开发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及代用品。而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传统的磺酰脲类和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疗效有限,并且无法根本阻止胰岛β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导致胰岛素依赖。  相似文献   

16.
赵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168-169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与磺酰脲类降糖药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规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以随机的方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独应用磺酰脲类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胶囊与磺酰脲类降糖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5.48%,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9.12%,不良反应3例。结论阿卡波糖与磺酰脲类降糖药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磺酰脲类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设计调查表,应用Excel2003办公软件,对本院2007-2010年口服降糖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品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分析。结果药物销售金额由大到小依次为:磺酰脲类(二代)、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双胍类、胰岛素增敏药;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磺酰脲类(一代)销售金额及DDDs微小,2009年已退出市场。2010年DDDs由大到小依次为:双胍类、磺酰脲类(二代)、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胰岛素增敏药。除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双胍类呈上升趋势外,余均呈下降趋势。结论磺酰脲类(二代)销售金额最多,与本院药物品种多有关。双胍类DDDs值最大,但销售金额不高,价格低廉,应用广泛。胰岛素增敏药2010年因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副作用的宣布,使用量逐年减少;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因其临床安全性好,2010年呈井喷式增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某院2007~2008年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应用状况。方法:对2007~2008年降糖药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结果:降糖药的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其中,口服降糖药用药金额的增长快于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以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以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为主。按照DDDs排序,二甲双胍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结论:某院连续2年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应用基本稳定、应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胰岛素用于中重度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包括磺酰脲类及双胍类,但口服降糖药作用慢而弱,只适于轻、中度糖尿病,仍不能完全替代胰岛素。现总结分析其临床应用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静 《世界临床药物》2006,27(12):764-764,768
1商品名Byetta2开发与上市厂商本品由Amylin公司和礼来公司(Eli Lilly)共同研发,2005年6月在美国首次上市。3适应证本品适用于服用二甲双胍和(或)磺酰脲类降糖药仍未能良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4药理作用本品为肠促胰岛素类似物,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具有高度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