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肾移植术后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炎的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针对病原体治疗(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和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的基础上,28例IVIG组患者辅以小剂量免疫球蛋白(0.2 g·kg-1·d-1)治疗.观察IVIG组和对照组患者普通肺炎的治疗有效率和重症肺炎发生率,以及IVIG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血清IgG浓度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判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IVIG组和对照组患者普通肺炎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3.75% (P<0.05),重症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12.5% (P<0.05),死亡率分别为0和6.25% (P<0.05);IVIG组治疗后血清IgG浓度显著升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VIG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炎发病早期联合应用IVIG辅助治疗安全有效,能阻止肺炎发展,降低重症肺炎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人肾移植后骁悉(MMF)、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联合应用的最适剂量。方法比较常规剂量组(104例)和低剂量组(96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和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人/移植肾生存率。结果MMF和CsA用量在术后3个月、Pred用量在术后6个月内常规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在6个月内包括活检证实、临床推断和亚临床排斥,其总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7.3%,而低剂量组为19.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5)。两组患者在6个月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0.4%和11.5%(P<0.0001),尤其是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常规剂量组明显要高(26.9%比5.2%,P<0.0001)。两组患者人/肾1年生存率分别为87.4%/85.5%和97.9%/96.9%(P均<0.01)。排除感染所致的带功死亡后两组患者人/肾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剂量MMF、CsA和Pred联合应用并不增加急性排斥率、亚临床排斥发生率、排斥治疗逆转率和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但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DCD供肾移植肺部感染的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施行的DCD供肾移植69例,以同期的尸体供肾移植12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者均采用抗体诱导+他克莫司(TAC)+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分析总结DCD供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特征,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24个月,DCD组和SCD组受者肺部感染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7.4%和33.3%,移植术后半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9%和15.5%;DCD组肺部感染死亡3例,SCD组死亡4例。病原体的种类主要为卡氏肺囊虫、CMV;肺部感染治疗期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各为3例和4例;肺部感染发生同受者DGF状态、感染前使用ATG相关,同供体携带病原体无显著性关联;肺部感染治疗前后受者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DCD供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同尸体供肾移植相当,DGF和T细胞清除剂使用时主要诱因,经积极治疗后可以获得良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腺肽钒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 20例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年龄58—83岁,体重50—68kg。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胸腺肽α1组(B组),每组10例。B组在接受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在治疗前1d和治疗开始后1、2、3、4、5、6、7d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片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2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值,CD3^+、CD4^+亚群比例均低于正常值;治疗开始后4—7d后,B组WBC、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A组(P〈0.05),CD3^+、CD4^+;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高于A组(P〈0.01);A组、B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70%、90%,1月内病死率分别为40%、3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增加重症肺部感染患者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有利于重症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维持应用免疫抑制剂组(维持剂量组,45例)与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停用组(调整剂量组,53例).按与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标准,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较重(SOFA≥12分)和感染较轻(SOFA<12分)的情况下,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感染恢复时间和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当SOFA≥12分时,调整剂量组死亡率和感染恢复时间明显低于维持剂量组(P<0.05),而排斥反应发生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SOFA<12分时,死亡率和感染恢复时间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调整剂量组患者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维持剂量组(P<0.05).结论 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较重(SOFA≥12分)时,减量和停用免疫抑制剂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缩短抗感染疗程;但感染较轻(SOFA<12分)时,建议维持免疫抑制剂原剂量不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99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将99例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供者类型、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是否合并败血症及休克、ARDS分型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2例重症肺部感染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17例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后。58例患者治愈,41例死亡。9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体167例次,感染病原体以细菌为主(126/167)。多因素分析可知供者类型、合并败血症、合并休克、免疫抑制方案、经济状况、ARDS分型是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41、0.225、0.074、0.143、0.093、0.124,P均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死亡与供者类型、是否合并败血症及休克、经济状况、免疫抑制方案及ARDS分型有关,针对以上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指导临床治疗,可降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癌切除术后吉西他滨(GEM)化疗结合槐耳综合治疗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胰腺外科中心2004年7月~2006年9月胰腺癌切除术后病人66例,其中,A组33例(GEM化疗),B组33例(GEM化疗 槐耳治疗);另取同期未行以上治疗的17例作为空白对照,为C组.分析比较各组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IgA、IgG、IgM值方面,A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结束后的IgG、IgM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后,B、C组IgA、IgG、IgM值高于A组(P<0.05).淋巴细胞亚群值方面,A、B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A组各淋巴细胞亚群值均低于C组(P<0.05),而NK细胞、CD3 T细胞亚群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低于B组(P<0.05).结论 槐耳辅助治疗可提高胰腺癌术后GEM化疗病人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患者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治经验(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力  刘鹏  张雷  傅尚希  韩澍  朱有华 《器官移植》2011,2(3):152-156
目的总结肾移植患者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诊治的4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术后2~6个月,8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以上。46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胸闷、气促,其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查结果均有明显间质性肺炎典型表现。检出病原体36例(78%),未检出10例。细菌性肺炎7例,真菌性肺炎6例,混合感染23例,其中仅有3例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经验性降阶梯治疗方案治疗,停用或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和组合方案,部分病例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并予支持治疗、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免疫替代治疗。46例患者中38例(83%)治愈,8例(17%)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病原体呈多样性。及早确诊、积极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给予经验性降阶梯治疗措施,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纠正低蛋白血症,加强全身支持治疗,适时应用呼吸机支持和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等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移植术后中重度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肾脏病移植中心肾移植术后中重度肺部感染的48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0±13.6)岁。按有无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将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3例,予以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和常规抗病原体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0 g/d,连续3~7 d治疗。观察2组的感染控制时间、病死率、住院天数以及急性排斥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存活患者感染控制时间(11.78±3.30)d,对照组为(15.13±3.30)d,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治疗组25例存活23例,死亡2例;对照组23例存活16例,死亡7例;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治疗组存活患者住院时间(32.78±13.93)d,对照组存活患者住院时间(30.00±23.87)d,2组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无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急性排斥反应。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显著降低肾移植术后中重度肺部感染的病死率,并且缩短感染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作用。方法 取15例PRA值较高的等待肾移植的患者血清,加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进行体外抑制实验;其中5例患者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进行了体内抑制实验,4例患者用药1个疗程(每周0.5g/kg,共4周),另一例用药2个疗程,2例PRA降至10%左右的患者分别接受了肾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患者血清中加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的淋巴细胞死亡率和淋巴细胞毒实验的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接受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的患者,PRA下降2%-51%,平均降幅为23%;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冲击逆转,肾功能正常;接受胰、肾联合移植的患者,术后未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胰、肾功能正常。结论 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降低部分高敏患者的PRA值,其作用与用药量大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T细胞多克隆抗体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eceased donation,DD)供肾移植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自2015年8月20日至2020年2月28日符合研究标准的共324例肾移植受者资料,将其分为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 human...  相似文献   

12.
IgG hypogammaglobulinemia is a risk factor for infection in heart recipients. We assessed reconstitution of humoral immunity after non-specific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replacement therapy administered to treat secondary IgG hypogammaglobulinemia in heart recipients with severe infection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mprised 55 heart recipients who were administered IVIg (IVIg group) and 55 heart recipients with no sever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control group). An event was defined as a severe infection requiring intravenous drug therapy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IVIg protocol comprised non-specific 5% pasteurized IVIg at a dose of 300-400 mg/kg/months. IgG titers were lower in the IVIg group than in controls at seven d (577 vs. 778 mg/dL, p < 0.001) and at one month (553 vs. 684, p = 0.003). After IVIg therapy, IgG concentrations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at three months (681 vs. 737, p = 0.25) and at six months (736 vs. 769, p = 0.46). At three months, the IVIg group had higher levels of antitetanus toxoid and anti-HBs (ELISA, 2.07 ± 2.11 vs. 0.60 ± 1.24 mg/dL [p = 0.003] and 42 ± 40 vs. 11 ± 31 IU/mL [p = 0.005], respectively) than controls. The mean number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IVIG therapy in the IVIG group. IVIg was associated with restoration of humoral immunity in heart recipients with post-transplant IgG hypogammaglobulinemia and severe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3.
复方新诺明联合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方新诺明(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肺部感染的疗效以及不同时期应用SMZco对肾移植受者Scr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肾移植受者240例,分成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组(n=84)和单用更昔洛韦预防对照组(n=156);根据SMZco是否在术后2周内应用将84例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组患者分成2周内预防组(n=43)和2周后预防组(n=41)。随访时间至少9个月, 分析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对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和抗感染治疗效果以及不同时期应用SMZco对肾移植受者Scr的影响。 结果 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组和单用更昔洛韦预防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例、缺血时间、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和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CDC)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组严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感染死亡比例显著低于单用更昔洛韦预防组(2/84比16/156, P = 0.027;0/2比2/16, P < 0.01),但对尿路感染无明显作用。2周内预防组Scr异常发生率远高于2周后预防组(15/43比2/41, P < 0.01)。两组因SMZco引起Scr异常升高者,在停用SMZco 1周内,Scr回到原有正常水平。 结论 肾移植受者口服SMZco联合更昔洛韦预防能明显降低严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比例。2周后开始口服SMZco预防对Scr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特点及有效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49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中,细菌感染者22例,真菌感染者18例,病毒感染者7例,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各1例.其中31例发生于术后半年以内,28例为混合感染.住院治疗后46例康复出院,3例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在明确感染病原体之前可采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待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时及时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肾移植术后受者早期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的临床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63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为观察组,58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者均采用环孢素(CsA)+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于术后第6周对观察组63例受者予以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血药谷浓度维持在200~250 ng/ml,MMF按受者体质量主动减药),术后4~6个月开始按个体状况将MMF用量调至减药前水平。对照组按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观察两组受者术后6周至1年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CsA血药谷浓度、肺部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受者Scr、BUN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8%与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8%(5/63)和14%(8/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发展为严重的肺部感染。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能有效降低此阶段肺部感染发生率,且AR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期间,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严重肺部感染的28例患者(感染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并随机选取同期肾移植术后病情稳定的30例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 肾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组患者入院第1天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4.1±117.5)个/μl和(518.6±232.7)个/μl(P<0.01).感染组患者中有5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中4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持续降低趋势;感染组中存活的患者在治疗恢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至(406.5±163.9)个/μl,与治疗前比较,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能作为判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效指标,其曲线下面积(AUC)为94.9%(P<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20个/μL时,其特异度为100%.结论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与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肺部感染的转归密切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20个/μl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极大;测定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动态分析对于优化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肾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 6 0岁以上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过 6 0岁的81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以同期小于 6 0岁的肾移植患者 432例作对照。结果 老年患者透析时间长 ,低蛋白血症严重 ,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脏衰竭发病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老年组人 /肾 1、3年存活率分别为 90 .1% / 88.0 %、80 .6 % / 75 .0 % ,对照组分别为 93.7% /92 .6、81.1% / 76 .4%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老年组术后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心脏衰竭、心绞痛及糖尿病等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患者进行肾移植时 ,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前应慎重选择、充分准备、严格配型 ,术后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积极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引起肝脏移植后肺部感染的常见因素及其防治策略,为肝移植后肺部感染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67例肝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等。结果 67例肝移植受者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13.4%,1例死亡,病死率11.1%,移植前后有多种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病死率较高,合理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于提高肝移植效果至关重要。肝移植临床医生应根据本地区、本单位致病微生物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际医疗条件结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修正诊断与治疗,制定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A positive crossmatch remains one of the major barriers to successful kidney transplantation. Highly sensitized patients are at greater risk of hyperacute rejection and subsequent graft los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lthough recent advances in desensitization therapy allow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these patients, the success rate is quite low. Herein, we have reported a successful case of positive crossmatch living dono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using a desensitization protocol with an immune monitoring assay.A 42-year-old woman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due to IgA nephropathy had been on hemodialysis for 36 months. She showed positive T-cell and B-cell cytotoxic crossmatches with her husband owing to pretransplantation blood transfusions. We performed a preconditioning regimen comprising a single dose of rituximab (375 mg/m2) combined with double-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 (DFPP) followed by low dose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DFPP/IVIG treatment). Tacrolimus (target trough level, 5-10 ng/mL) and mycophenolate mofetil (1500 mg/body) were started 2 weeks before the DFPP/IVIG treatment. After 6 DFPP/IVIG sessions, the crossmatch became negative. An induction quadruple immunosuppression protocol included tacrolimus, mycophenolate mofetil, basiliximab, and methylprednisolone.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the patient's immune status was evaluated regularly by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s (MLR) using an intracellular 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 (CFSE)-labeling technique (CFSE-MLR assay) and immunosuppressant therapy was adjusted accordingly.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neither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nor acute cellular rejection was encountered in this pat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