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胃肠道外营养早产儿的总胆汁酸 (TBA)的变化 ,总结分析 5 2例早产儿在胃肠道外营养前及停止后TBA的变化 ;比较胎龄 <32周早产儿与胎龄 >32周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前后TBA的变化。结果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前TBA(15 .9± 9.9μmol/L)与对照组TBA(2 2 .9± 16 .2 μmol/L)无显著性差别 ,胃肠道外营养后TBA(32 .5± 18.9μmol/L)较胃肠道外营养前TBA明显增高 (P <0 .0 1) ;胎龄 <32周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后TBA(40 .6± 2 3.2 μmol/L)较胎龄 >32周者TBA(2 7.7± 14 .3μmol/L)明显增高 (P<0…  相似文献   

2.
麦海珊  周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108-1109,1147
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PN)早产儿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变化及其与胆汁淤积症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008-2010年68例应用PN支持治疗2周以上的早产儿(男35例,女33例;胎龄28~36周)进行血清TBA水平检测,比较应用PN前后血清TBA水平的变化,并依据血清TBA水平(TBA<15 μmol·L-1或≥15 μmol·L-1)分为2组[TBA<15 μmol·L-1者30例,TBA≥15 μmol·L-1者38例],比较2组出生2个月时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产儿在PN 2周后的血清TBA水平为(20.17±6.58) μmol·L-1,与PN前[(11.77±1.90) μmol·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1).当PN 2周后血清TBA水平≥15 μmol·L-1组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较TBA<15 μmol·L-1组高(21.05% vs 3.33%,χ2=4.58,P<0.05).结论 血清TBA可作为早产儿PN时胆汁淤积症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足月儿34例,早产儿22例)作为观察组,20例无需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足月儿10例,早产儿10例)。测定胃肠道外营养前后TBA水平变化,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TBA水平变化的差别。结果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前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肠道外营养后TBA较胃肠道外营养前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后TBA水平较足月儿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胃肠道外营养对新生儿肝胆系统功能有影响,且以早产儿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胃肠道外营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早产儿肝肾功能、脂质清除等不成熟,胃肠道外营养的运用还存在某些争议的问题,胃肠道外营养时早产儿肝胆功能的损害已日益受到重视。该研究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5例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及49例未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各营养成分输入后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谷丙转氨酶、结合胆红素则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胃肠道外营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胎龄呈负相关;对照组治疗后总胆汁酸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时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应警惕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早产儿的应用及影响其评估指标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23例早产儿,分别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NBNA评分,分析胎龄、出生体重、是否机械通气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围生期是否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对NBNA评分的影响.结果 胎龄<30周、~32周、~34周早产儿及出生体重<1 250 g、~1 500 g、~2 000 g早产儿NBNA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胎龄越低、出生体重越低,NBNA评分越低;需机械通气的早产儿NBNA评分明显低于未上呼吸机者(P<0.01),机械通气时间>7 d NBNA评分明显低于<7 d者(P<0.05);围生期有出血性和缺血性脑损伤、间接胆红素≥256.5 μmol/L、血糖反复<2.6 μmol/L、发生感染者NBNA评分明显降低(P<0.01);臀位、钳产、吸引产早产儿NBNA评分明显低于剖宫产和顺产者(P<0.01);Apgar评分为0~3分者NBNA评分明显低于4~7分和≥8分者(P<0.01).结论 胎龄、出生体重、是否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异常的分娩方式、合并重度窒息均影响早产儿的NBNA评分.对于早产儿,特别是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存在致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早产儿,生后3~7 d内应行头颅B超检查,及早发现颅内病变,尽早干预,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外营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60例胃肠道外营养早产儿的总胆汁酸(TBA)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外营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60例胃肠道外营养早产儿的总胆汁酸(TBA)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我科1999年1月至2001年8月进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60例,男34例,女26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某极早产儿队列中新生儿胆汁淤积的结局。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斯德哥尔摩地区胎龄<30周并存活28 d的早产儿。胆汁淤积定义为结合胆红素值≥30 μmol/L且至少2次超过总胆红素值的20%,结合胆红素≥100 μmol/L定义为重度胆汁淤积。根据胎龄按1∶2匹配无胆汁淤积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结...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氧疗时血浆中氧化及抗氧化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氧疗时新生儿血浆中抗氧化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需氧疗的新生儿 3 8例 ,其中早产儿 2 0例 (A组 ) ,足月儿 18例 (B组 )。分别于吸氧前、吸氧后 3d、7d各测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 px)、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并以同期住院的不需氧疗的早产儿 2 0例 (C组 )及正常足月儿 (D组 )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GSH :早产儿出生时GSH水平较足月儿低 (P <0 0 5 ) ,A组吸氧 3d及 7d时GSH较给氧前 (0d)时明显下降 ,且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GSH px :早产儿出生时GSH px水平早产儿较足月儿低 (P <0 0 5 ) ,B组GSH px活性于吸氧 3d[(76 0 0±6 3 9)U/L]及 7d[(87 3 5± 7 80 )U/L]时较 0d[(66 65± 7 65 )U/L]明显增强 ,且 7d时更为显著 (P <0 0 1) ;而A组变化却不明显。③GST :早产儿出生时GST含量较足月儿高 (P <0 0 5 ) ,而氧疗后 3d均出现明显下降。④MDA :氧疗后 7d时MDA含量A组 [(6 80± 0 92 ) μmol/L]、B组 [(4 2 7± 0 76) μmol/L]分别较 0d[(5 48± 1 0 3 )μmol/L、(2 98± 0 5 6) μmol/L]明显增加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中GSH、GSH px、GST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合并症及体重增长情况.方法 将2005-2007年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VLBWI分为胎龄<30周组和≥30周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体重增长、营养支持及合并症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胎龄<30周组(31例)患儿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均高于胎龄≥30周组(39例)[9.6%±5.0%比6.9%±3.8%,(11.3±3.4)d比(8.6±3.6)d],前3周体重增长均低于胎龄≥30周组[(-11.3±13.3)g/d比(-4.3±14.7)g/d,(7.9±12.1)g/d比(15.6±12.8)g/d,(16.9±12.6)g/d比(22.7±8.2)g/d],P均<0.05;胎龄<30周组应用胃肠外营养时间及经口达推荐热卡日龄均长于胎龄≥30周组[(27.9±13.2)d比(21.5±12.1)d,(35.1±16.1)d比(27.6±9.4)d],P均<0.05;胎龄<30周组合并呼吸暂停、医院感染及应用呼吸机支持比例高于>30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EUGR 45例(64.3%),胎龄和胃肠外营养时间是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大部分VLBWI在住院期间存在一定的营养及生长发育问题,胎龄和胃肠外营养时间是影响体重增长的高危因素;胎龄越小发生各种合并症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