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因病机、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不典型性AMI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及其发病机制,相关辅助检查,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38例,治愈32例,死亡1例。结论①基本病因病机是冠状动脉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1];②症状不典型的AMI患者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需高度重视,尽快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策,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肺动脉栓塞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5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经各项检查明确为肺动脉栓塞而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1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初诊均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治心内科,最终确诊依赖于肺动脉CTA或肺动脉造影术。结论肺栓塞的误诊率高,诊断需要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意识,充分了解临床表现,同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才能有效地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我院23例临床疑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要求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周围血管检查的病例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经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2例诊断为升主动脉夹层,2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5例通过急性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诊断为急性肺动脉栓塞,3例超声心动图表现正常,最终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误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0%。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术后制动及危重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血栓栓塞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对45例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抗凝治疗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病情进行性加重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症状缓解后出院。4例溶栓治疗者中死亡1例,其余3例3d内症状缓解。结论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及时抗凝和溶栓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创伤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是指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为国际上一个共同面对的难题,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我院对骨科肺栓塞采取早期诊断策略作到早期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异常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8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而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的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胸痛39例,占39.80%,有家族史、吸烟史者较少(分别为27.55%和22.45%)临床化验大多正常,临床检查复杂多样,临床合并症较多,前3位分别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心律失常。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但缺乏特征性,冠状动脉有30.61%不完全正常,最后诊断以冠心病居多,高血压病次之,含糊性诊断占一定比例。结论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一定局限性,但简便、安全、有效,冠状动脉造影应予推广,冠心病的诊断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诊断方式多种多样,选择一种合适、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于冠心病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金标准,其能够对冠状动脉病变予以直观显示,但作为一种有创诊断方式,患者接受度差[1].近年来,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得以应用,本研究比较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的决定因素主要是斑块类型,与大小无关。临床研究发现,8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诱因为冠状动脉硬化后出现易损斑块(VP)。 ACS起病快,发病前无先兆,早期检测与识别VP可以在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栓塞前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对于降低ACS的发病率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一、冠心病1.有典型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塞而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炎,也无冠状动脉栓塞或心肌疾病等证据。2.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型表现,或心电图二级梯双倍运动测验阳性,无其他原因(各种心脏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显著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阻塞性肺气肿等)可查看;如无有关临床症状者,可诊断为隐性冠心病。3.40岁以上病人有心脏增大、心力衰竭、乳头肌功能失调或严重心律失常而不能用高血压、心肌疾病或其他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3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率。方法:对3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34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为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帮助。结论: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致脑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观察组)和64例无风湿性心脏病病史脑栓塞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风湿性心脏病脑栓塞患者发病年龄轻,观察组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和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所占比例高,观察组TACI和PACI占86.5%,对照组TACI和PACI占68.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临床预后较差,应早期积极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12月~2011年9月确诊的33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晕厥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本组有7例死亡,病死率21.2%,24例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存活。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TE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的警惕性,仔细查找病因,常规X线片、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血管超声等均有助于其诊断,但螺旋CT更方便可靠。溶栓治疗能提高PTE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患者下肢深静脉内血液流通受阻出现凝结致使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将并发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并发症可形成致死性肺栓塞(PTE)。该病发症起病急,容易误诊而危及患者生命,是导致患者突发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栓塞死亡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旃  怀志耕  赵兴山  孙华毅 《中国医药》2011,6(11):1334-1336
目的 分析因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高危患者的早期评估方法.方法 1997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因急性肺栓寒死亡的住院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31例患者肺栓塞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2 h~11 d,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29.1%)、高血压病16例(51.6%)、冠心病11例(35.5%)、2型糖尿病8例(25.8%)、脑梗死5例(16.1%)、肺部感染16例(51.6%).7例(22.6%)表现为呼吸心跳骤停,其余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24例,77.4%),24例(77.4%)在起病初始出现血压下降.28例(90.3%)D二聚体>500μ,19例(61.3%) LDH升高,10例(32.3%)cTNI升高,6例(19.4%) AST升高.15例(48.4%)患者心电图出现典型QⅢTⅢSⅠ改变,仅出现QⅢ或SⅠ者15例(48.4%),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7例患者中,5例最初心电图表现为室性逸搏.5例存活超过3天的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右心室功能障碍表现.结论 急性肺栓塞死亡患者中,呼吸困难、低血压、心电图呈特征性QⅢTⅢSⅠ改变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特征,预后不佳,合理利用床边简便检查方法对于尽早识别高危患者、评估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2006年1月间2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中关于该病的报道进行综合讨论分析.结果 该组病人发病前1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6例合并冠心病,3例既往有肢体动脉栓塞史,均以突发急剧腹痛为最初表现,术前确诊8例,15例分别误诊为出血坏死性肠炎及重症胰腺炎和机械性肠梗阻.4例在发病10小时内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术中肠管血运恢复,避免了肠切除,其余17例分别行小肠部分切除术7例,小肠大部切除术5例,小肠广泛切除及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10例死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既往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肢体动脉栓塞病史的患者突发急剧腹痛,应该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可避免肠坏死或缩小肠管切除的范围,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对部分病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急性大块肺栓塞后心电图即可出现SⅠQⅢ及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TⅢ及TV1 ~ V3倒置往往在发病1~2h后按一定顺序相继出现.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系统内可见活动或附壁实质性中低等回声.右房、右室增大,主肺动脉及分支增宽,肺动脉压增高,肺动脉频谱形态见特征性的“指拳征”.肺动脉频谱加速时间及射血时间缩短.溶栓或抗凝治疗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消失;Ⅰ和V5 ~ V6导联的S波明显缩小甚至消失;V1~V3(V4)导联T波倒置加深;右束支阻滞消失;TⅢQⅢ及RⅢ的变化则呈双向性.当肺栓塞发病后数小时至3d内即溶栓者溶栓后RⅢ递减,QⅢ进行性加深增宽,TⅢ倒置进行性加深;反之,肺栓塞发病1周后进行溶栓者溶栓后QⅢ明显缩小,TⅢ由倒置很快变直立.右房、右室、肺动脉附壁血栓消失,右室恢复正常或内径较前缩小,肺动脉内经恢复正常或较前缩小,肺动脉收缩压下降.结论 急性肺栓塞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变化呈一过性及多变性,动态观察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合有助于诊断及对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房黏液瘤致脑栓塞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例左房黏液瘤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本文11例患者男女比例1:1.2,平均年龄51.1岁;均急性起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缺乏能提示心脏疾病的症状及体征;头颅影像学显示多发脑缺血性改变;心脏彩超及病理检查诊断心房黏液瘤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左房黏液瘤致脑栓塞具有发病年龄小,起病急,临床表现多样及漏诊率高等的特点,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2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单纯药物治疗组(抗凝或抗凝+溶栓)、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联合腔静脉滤器植入或/和导管碎栓术)的患者预后进行对比.结果 182例患者中,老年人及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血管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创伤及外科手术、慢性肺部疾病、骨折及骨科手术为主要危险因素.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组的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 =0.145,P>0.05).结论 肺栓塞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肿瘤是引起肺栓塞的第三大危险因素;及时予以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肺血栓栓塞预后意义重大,与抗血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9.
熊小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77-179,182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在预防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妇产科疾病行子宫动脉栓塞的住院患者40例,其中行预防性子宫动脉拴塞术的28例为研究组(剖宫产瘢痕妊娠25例,宫颈妊娠1例,中期引产并前置胎盘2例),行子宫动脉拴塞术控制急性大出血的12例为对照组(产后出血5例,中期引产出血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4例,阴道壁囊肿术后出血1例).对40例患者行血管造影并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或栓塞前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栓塞后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栓塞前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输血率、休克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40例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1例同时栓塞阴部内动脉,17例栓塞前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杀胚胎治疗,所有患者均栓塞成功;术后1~9 d内行刮宫术(B超或宫腔镜下),或病灶清除术(腹式、腹腔镜下、阴式),或剖宫产术.两组无严重并发症及子宫切除发生;研究组栓塞前出血量、输血率、休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可减少妇产科手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与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栓塞风险评分(CHADS2)为3-6分,出血风险评分(HEMORR2HAGES)〉2分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与抗栓组,抗凝组使用华法林钠,抗栓组使用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随访观察4年,比较两组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重新使用2010版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评分法(CHA2DS2-VASC)和出血风险评估法(HAS—BLED)进行回顾性评分。结果抗凝组栓塞事件发生较抗栓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出血风险抗凝组较抗栓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治疗可以减少高卒中高出血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