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显微手术组),并与同期61例行传统骨瓣开颅治疗(常规骨瓣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昏迷时间分别为(7.4±6.2)d和(11.5±8.4)d,术后3d复查血肿的清除率分别为(87.9±3.1)%和(64.2±3.8)%,显微手术组明显优于常规骨瓣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显微手术组与常规骨瓣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72%和47.5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对脑组织的破坏轻、手术视野暴露满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患者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0例HBGB患者中,30例经超早期翼点小切口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侧裂组),另30例经常规骨瓣开颅、皮质造瘘口直视下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结果侧裂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皮质组(P〈0.05)。结论超早期翼点小切口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HBGH创伤小、疗效佳、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和颞叶沟裂造瘘治疗基底核区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例资料。外侧裂组47例,采用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进入血肿腔;颞叶沟裂组62例,采用锁孔入路经颞叶沟裂造瘘进入血肿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G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外侧裂组术中出血量与术中止血时间明显少于颞叶沟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结论锁孔入路能很好完成血肿清除,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优于颞叶沟裂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单纯基底节区内囊以外的血肿患者,其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28例。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术中止血、术中脑组织损伤、术后复查、患者恢复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外侧裂-岛叶与经颞上回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组比较,在72 h再出血率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中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优于经颞上回入路。  相似文献   

5.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血肿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125例,出血量50~130ml,平均88ml。行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63例,行经侧裂-岛叶入路62例。结果行皮质造瘘的63例患者术后72h内清醒40例,2周内清醒10例,持续昏迷11例,1例术后2周内死于肾衰竭,1例术后1周内死于呼吸衰竭;行经侧裂-岛叶入路的62例患者全部在72h内清醒,无术后30d内死亡者。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均无预后良好者。左侧优势半球血肿患者经侧裂入路者,语言功能好于皮质造瘘者。结论对于适当的病例选择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可更好地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微侵袭组34例病人采用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经侧裂-岛叶入路,对照组29例采用经颞叶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血肿清除率、1个月内再出血率、术后第1周脑水肿程度和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微侵袭组血肿残留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1周颅内压监测值低(P=0.02,0.04,0.01)。两组术后1个月内再出血发生率和6个月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98)。微侵袭组病人术后6个月GOS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3,0.02)。微侵袭组病人发病至手术之间时间短,血肿体积小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较高(P0.05)。结论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损伤小,可有效保护病人神经功能并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在急性期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即刻复查CT示10例血肿基本清除,2例清除约70%。随访3个月时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3,重度残疾1例,本组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的特点,能有效清除脑内血肿,并减少了颞叶皮层及血管的损伤,有益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1-11-2013-02收治的应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5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5±10.5)min,术后24 h 40例患者血肿清除率在90%以上,10例患者血肿清除率在80%~90%,2例患者血肿清除率在70%~80%.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6个月进行随访,持续昏迷者1例,死亡1例.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经外侧裂一岛叶入路治疗,减轻了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脑组织损伤轻微,最低程度上降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应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并与38例接受常规骨瓣皮质造瘘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接受常规的骨瓣皮质造瘘入路手术者相比,接受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下降(分别为47.4%和25.0%,P0.05)、术后6月的良好恢复率高[手术后6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别为55.3%和77.8%,P0.05]。结论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7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ml以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急诊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h以内复查头颅CT,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清除者32例(86.5%,32/37),部分清除4例,1例术后大出血。术后随访6~18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定预后:I级8例,Ⅱ级16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1例,优良率达64.9%(24/37)。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够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9-01-2012-01应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4例(观察组),与同期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清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对照,对比2组患者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顶后评分(GOS),观察2组再出血情况.结果 2组术后2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8.8%(3/34),对照组为16.7%(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血肿清除彻底,术后患者再出血率低,疗效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中等量(30.6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穿刺组,49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46例),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①治疗第14天时,患者NID和ADL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穿刺组少于开颅组。②治疗3个月后随访,ADL达自理水平的良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9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ADL(MRS量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穿刺组优于开颅组。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刨穿刺术可明显减少中等量(30~60m1)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共15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于发病超早期接受经额钻孔引流联合经颞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68例)或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83例)。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短期及中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苏醒快,且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超早期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大量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微创术治疗临界量(25-35ml)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临界量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软通道微创治疗组(n=28)和内科保守治疗组(n=3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近期(治疗后2周)及远期(治疗后3个月)疗效(包括GCS、GO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远期疗效在内科保守治疗组与软通道微创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血肿清除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及近期疗效方面,软通道微创治疗组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术清除血肿是临界量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一种良好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09~2010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组织28例,按照脑出血时间分为四组,如<12h,≥12h且<24h,≥24h且<48h和≥48h且<72h,以脑外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行内减压而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应用Western-Blot方法,以GAPDH为内参,分别检测血肿周围水肿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水平。结果脑出<12h,≥12h且<24h,≥24h且<48h和≥48h且<72h患者脑内血肿周围水肿组织AQP-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2h内AQP-4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周围水肿组织AQP4的表达增多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后穿刺引流术和药物保守洽疗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接受经额叶血肿穿刺引流术(微创组)或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第3和14天时评价治疗前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改善程度、再出血发生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以及微创组患者血肿引流时间、血肿清除率、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安全性。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对照组有6例患者(20%)于治疗开始3d内因严重脑水肿致脑疝形成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刨组穿刺引流术后无一例发生穿刺相关性脑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微创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时间[(7.41±5.84)d]短于对照组[(23.15±8.4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7,P=0.000)。治疗第3天时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比较,对照组[(58.42±11.56)ml]明显大于微创组[(8.47±7.7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2,P=0.000);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比较,微创组(30例,93.75%)优于对照组(20例,66.67%;P=0.007)。结论穿刺引流术可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具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AQP4在高血压脑出血周围水肿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相关性,并观察其在脑水肿形成过程中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对32例HICH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术中所取得的血肿周围水肿脑组织标本(实验组)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AQP4的表达,并与对照组(为手术人路中皮层造瘘所获取的皮层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各时间段血肿周围水肿脑组织AQP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后24h周围水肿脑组织中的AQP4含量显著升高,直到72h仍在较高水平。结论HICH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与AQP4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附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脑基底核区出血病人的内镜手术临床资料。均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固定装置,行单纯神经内镜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24h行头颅CT复查.显示血肿清除率为92%-96%,平均93.6%;术后无颅内感染、脑积水及死亡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5分12例,4分16例,3分3例,2分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清除基底核区出血具有微创、直视等优点;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及固定装置,使内镜清除血肿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检查确诊,出血量在30~50 ml之间。单纯基底节部出血42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基底节部出血并破入脑室者30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监测组连续监测颅内压3~7 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评价颅内压。当发现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均采取及时降压的措施。对比患者出入院前后格拉斯哥评分(GCS)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对于单纯基底节部出血患者,出院时颅内压监测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对于基底节部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出院时GCS评分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可早期发现颅内压变化,进而指导采取相应合理的治疗措施,最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残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双靶点微创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的病例资料,采用已取得专利的立体定向微创器械,以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同时行丘脑血肿和脑室微创穿刺引流,术后辅以尿激酶灌洗治疗。临床评价标准包括血肿清除率、脑积水缓解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率、30 d病死率及术后随访1-24个月GOS。结果术后病人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0.0±1.6)%,脑积水缓解率90%,平均手术时间(25.6±4.8)min,无血肿腔再出血,发生颅内感染2例,30d病死率10%。术后随访1-24个月,GOS5分3例,4分3例,3分1例,2分1例,1分2例。结论双靶点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