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内巨大海绵状血管瘤(GC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脑内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中,2例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病变,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原有头痛完全缓解,视力、视野部分恢复;1例术后发作完全控制;1例拒绝手术,随访2年仍有癫(癎)发作,尚未出现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图1)男,49岁;因头痛1月,加重伴言语不清1d入院。查体:神志清,言语不清,双下肢肌力为Ⅳ级。MRI平扫示:左额叶可见一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病变,其中央可见结节状短T1、短T2信号区,其内散在点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改变,与前外侧壁呈蒂状连接;病变内下方亦可见片状与中央相同的信号影;病变周围环以长T1、长T2脑脊液样信号影,相邻脑实质受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表现为视力进行性下降伴视野缺损,行开颅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2例病人病变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视力视野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术前正确诊断和手术全切除病变是提高病人视力、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变均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卡氏评分(KPS) >90~100分13例,>80~90分8例,>70~80分3例,>60~70分1例,>50~60分2例.随访3个月~6年.头痛症状消失8例,好转1例;视力恢复3例,好转2例;急性起病者,生活自理7例,合并不同程度功能障碍3例;头晕、行走不稳治愈1例,好转1例;癫痫病人随访2年无发作.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成功切除中脑大脑脚海绵状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41岁。因左侧肢体乏力伴左上肢抽搐10年,加重2周入院。体格检查:右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左侧肢体肌力Ⅲ级。MRI示:右侧大脑脚内异常信号,直径2.5cm,边界不清,强化不明显,有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7.
8.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畸形,由窦状扩张的畸形血管组成,其间无正常神经组织或脑实质。临床上常将其分为遗传型和散发型两类,前者以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方式遗传。近年来,CCM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定位相关致病基因的位点、部分致病基因转录产物的克隆及其功能,以及可能的致病机制等,本文即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蝶鞍内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罕见,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垂体腺瘤。本文复习我院收治的一例鞍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患者,女性,60岁,因阵发性头痛6个月入院。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侧额部阵发性疼痛及沉重感,伴胸闷、气短、肢体乏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 病史患者女性,30岁。阵发性抽搐伴头痛3年。头痛进行性加重伴呕吐18h就诊。影像学表现MRI示右侧顶叶异常信号灶,形态不规则。TIWI呈低信号为主,混杂少许高信号(图1A),T2WI以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图1B),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呈低信号,且较常规MRI显示增大(图1C)。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1995年间,用伽玛刀治疗5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边缘剂量平均20.6Gy(9-25.2Gy)3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结果:53例平均随访4.2年。4例失访。1例死亡。影像随访中见19例病灶缩小。5例治疗后4月到39月再次出血。21例治疗后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6例主诉癫痫未改善。4例额叶(A)停药后未再出现癫痫。17例病灶位于额顶叶及额叶内侧功能区的患者治疗后4月至25月出现肢体肌力减退、失语等症状。33例病灶周围出现中到重度水肿;5例出现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2例治疗后14月和16月再次外科手术切除病灶。3例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结论:(1)以边缘剂量16Gy为界,边缘剂量较高时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减低。(2)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序减轻与较高的治疗剂量和水肿的程度较重有关。额叶的绵状血管瘤疗效较显著。(3)同样剂量照射相同体积的血管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后者较前者临床实践中出现严重放射性脑损伤的比率明显增高。(4)从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未找到血管瘤内完全机化闭塞的确切证据。(5)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3.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6年10月间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的8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指征与方法.结果 8例均为单发病变.除1例术后3个月MRI显示仍有病变残余和再次少量出血外,其余7例经术中镜下观察和术后随访MRI证实为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3例,同术前2例,加重3例.随访10~49个月,1例仍未恢复至术前状态,余病例均未见复发.结论 合理掌握手术指征,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谢兵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6):286-287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rvemous malformation,CC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随着MRI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发展,CCM的诊断及治疗取得长足进步.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其诊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规分次放射治疗巨大硬膜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C)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巨大颅中窝底硬膜型CSC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分次放疗,总剂量为50 Gy.分析放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评价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结果 随访6-9年,肿瘤体积均呈进行性缩小并长期稳定.放疗后3年,所有病例肿瘤体积缩小达50%;放疗后5年,所有病例肿瘤体积缩小达80%.随访期间脑神经症状均有改善,无晚期放射性损伤.结论 常规分次放射治疗可成为巨大硬膜型CSC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血管畸形病变,儿童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自发性脑出血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病变呈单发或多发,多为偶然发现。MR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是其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但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且治疗方法仍缺乏总结。本文对儿童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相关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为先天性血管异常,好发于脑桥,在神经外科疾病中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发生2次出血的概率较高,多于出血后表现出相对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中依据病变部位采用适当的手术入路,尽量彻底地切除病变。神经影像学新技术为术者了解神经传导束的位置及走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10年7月以来收治的13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仅行开颅探查术,其余11例行手术切除,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视力改善者3例,5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3例伴有外展神经麻痹,4例出现手术同侧面部麻木.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成功切除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并减少神经损伤的并发症.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3 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patients from June 2000 to July 2010 were analyzed. Results Exploratory craniotomy was used for 2 patients,the tumor was totally removed in 11 patients.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death. There were 3 patients having improved eyesight.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oculomotor nerve palsy in 5 patients including abducens nerve palsy in 3 patients, and facial paralysis of ipsilateral side in 4 patients. Conclusions Through reasonable approach,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could be totally removed with low complic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表现、术前MRI表现、术中所见、手术切除情况、术后MRI表现及随访结果。均在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与脊髓有无明确边界,决定肿瘤切除的程度。手术前后采用McCormick分级评价脊髓功能。结果镜下见肿瘤有明确边界者行手术全切除,共34例;肿瘤有相对边界但不明确者仅行近全切除,共4例;肿瘤无边界且病人术前功能较差者行部分切除,计1例。病理证实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McCormick分级改善30例,无变化5例,加重4例。结论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术前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手术全切除病变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有症状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治疗的适应证和制定治疗计划的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1995年间,用伽玛刀治疗5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边缘剂量平均20.6Gy(9~25.2Gy).3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结果53例平均随访4.2年.4例失访.1例死亡.影像随访中见19例病灶缩小.5例治疗后4月到39月再次出血.21例治疗后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6例主诉癫痫未改善.4例额叶(A)停药后未再出现癫痫.17例病灶位于额顶叶及颞叶内侧功能区的患者治疗后4月到25月出现肢体肌力减退、失语等症状.33例病灶周围出现中到重度水肿;5例出现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2例治疗后14月和16月再次外科手术切除病灶.3例出现明显视力下降.结论①以边缘剂量16Gy为界,边缘剂量较高时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减低.②癫痫发作频度和程度减轻与较高的治疗剂量和水肿的程度较重有关.额叶的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较显著.③同样剂量照射相同体积的血管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后者较前者临床实践中出现严重放射性脑损伤的比率明显增高.④从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未找到血管瘤内完全机化闭塞的确切证据.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