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效果。方法 110例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实施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后凸角度都有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治疗组后凸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围术期参数对比得出,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流血量均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对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现象。结论治疗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两种手术方法都有较好疗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 ,来提升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74例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例给予临床治疗。结果174例患者均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予以治疗,32例选取前路减压手术,均完全融合。142例选取后路手术,除4例患者植骨未融合,其余均成功。患者未发生感染、脑脊液漏等不良反应。4例未融合者绝对卧床休息2个月后均痊愈。结论无神经症状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需按照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予以适宜手术治疗方法,由此可以增加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174例无神经症状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选取合适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174例患者中有32例实施前路减压手术,均融合成功。142例实施后路手术治疗,其中有4例患者植骨没成功融合。患者均未有感染症状,亦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神经功能障碍。4例未成功患者绝对卧床持续2个月后完全治愈。结论对于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李超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5):55-55
kaneda装置是一种胸腰段脊椎前路内固定装置,由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院kaneda医生等研制的,用于脊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术后前路固定.Kaneda装置跨越病变椎体侧方,固定于病变椎体上下方椎体上.其长度不同,可固定一个或多个(5~6)椎体,这是一种牢固的、可供选择的脊椎前路固定装置,目前正在世界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确诊为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融合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4例平均随访26个月,术后X线片、CT显示复位、固定良好,椎体内、外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Cobb’s角由术前平均26.3°恢复到术后平均4.7°,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3.4%恢复到术后的平均95.8%。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无感染,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操作程序,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地矫正和防止脊柱后凸畸形,避免晚期腰背痛及迟发性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减少卧床时间,为早期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胸腰段骨折病人运用AF系统复位固定。结果:60例全部解剖复位,脊柱生理弯曲恢复,平均随访20个月,后方植骨融合满意,26例截瘫症状迅速恢复。结论:AF系统具有三维空间矫正力。结论简单植入方便,因其予制了复位角度,使复位更加准确、有效,使畸形得到充分矫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经后路手术治疗后,显效51例(63.75%),有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92.50%;治疗后患者手术后嗅觉评分为(74.8±14.8),运动评分为(72.1±24.8),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前患者的Cobb角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组间对比, Cobb角及VAS评分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疾病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脊柱骨折和脱位比较常见 ,约占全身骨折的5 %~6 % ,伤情常较重且复杂 ,甚至危及生命 ,须注意预防及正确治疗。胸、腰段 (T11、12~L1、2)交界处活动较多 ,最易受伤。我院自2001年3月~2004年4月成功为28例病人实施了脊柱内固定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001年3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临床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使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均使用手术治疗,并进行内固定复位融合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同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观察临床当中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的手术均较为顺利,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完成手术之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通过为期2年的回访,结合患者的X线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患者当中骨融合情况较好,平均恢复正常的患者在95.8%左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手术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在临床治疗当中手术治疗是该病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采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5±53)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30±72)ml.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手术前后患者AMS评分有明显改善,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角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可行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法和后路手术法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寻找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4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前路手术法和后路手术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前路治疗的20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明显的脊椎弯曲现象,而后路手术法中,有6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存在一定的脊椎弯曲现象。结论前路手术治疗法,治愈效果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均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Cobb’s角、椎体高度等方面变化,比较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d和1个月后患者Cobb’s角都明显小于术前,椎管占位率也显著小于术前。并且术后1d和1个月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占正常高度的百分比也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的矫正畸形以及恢复脊柱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观察各手术临床效果,总结在治疗胸腰段骨折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1月间收治的12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129例患者中65例采用前路手术治疗,64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评判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129例患者经过治疗,121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前路手术出现2例椎体复位不理想的患者,后路手术出现6例复位不理想的患者。结论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来判断选择何种手术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这样才可以增加手术成功机率,提高术后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手术顺利,随访9~24月,椎体前缘高度从30%恢复至95%,后缘高度从70%恢复至98%,不完全性神经损伤不同程度功能恢复,无钉棒折断、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可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及椎体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作者自2002年5月以来 ,应用AF钉治疗胸腰段骨折12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8例 ,女4例 ,T12 骨折2例 ,L1 骨折7例 ,L2 骨折3例。骨折并截瘫3例 ,不全瘫6例 ,马尾神经受损2例。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俯卧位 ,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仔细阅读X线片和CT片 ,明确伤椎情况。术中认真解剖伤椎上下毗邻两椎 ,根据解剖定位确定其伤椎位置。如T12 骨折先确定12肋 ,L1椎体横突。若有条件 ,则在C臂下更容易确定伤椎和椎弓根情况。术中充分显露伤椎上下椎体之横突、椎板、小关节突。先行椎管探查及减压 ,然后采用Weinstein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