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1.4%)高于对照组(60.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高于对照组(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调节血压、保护脑组织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mg/次进行口服,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阿司匹林300mg/次进行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治疗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u=-2.0769,P=0.0378。随访调查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5435,P=0.4610)。结论: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董桂琴 《海峡药学》2013,25(4):231-232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寻找合适的临床治疗剂量。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68例剂量为1日150mg,治疗组76例剂量为1日300mg,记录和分析患者的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后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而治疗组患者治疗2、3个疗程后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不同。治疗组患者治疗2、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1日300mg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既可显著增加药物的疗效,又不至于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214-2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相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并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对照组的服用剂量为100毫克/次,每日1次;实验组的服用剂量为300毫克/次,每日1次。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用量为300 mg/d的疗效比100 mg/d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O11年3月-2O13年3月本院治疗的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不同剂量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OOmg/ 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OOmg/ 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O.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O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结论每天口服阿司匹林3OOmg/次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3):158-16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6例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采用标准剂量(0.9mg/kg)rt-PA治疗作为标准量组,另48例患者采用小剂量(0.6mg/kg)rt-PA治疗作为小剂量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能力、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小剂量组、标准量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9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ADL以及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标准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20.8%,小剂量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效果与标准剂量效果相似,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梁军涛  王剑伟  刘平  赵彤 《河北医药》2011,33(3):362-363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尼达尔对短暂脑缺血发作(TIA)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07例TIA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及尼达尔片20 mg,1次/d,晚餐后或睡前顿服,连续服用至少1年。对照组103例TIA患者预后未经治疗或其他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尼达尔对TIA预后干预性治疗安全可靠,能减少TIA发作及脑梗死发生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老年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26例,随机分为A组41例,B组48例,C组37例。3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剂量分别为100,200,300 mg/d,其余治疗相同,即均给予H2受体拮抗剂预防应激性溃疡、中药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控制血糖血压、调脂等综合治疗,疗程均为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不良反应,比较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经临床疗效评定,A,B,C组总显效率分别为51.22%,70.83%,72.97%,总有效率分别为70.73%,89.85%,86.49%。A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之间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与剂量有关,但并不完全呈正相关。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中均可出现消化道损伤,发生率与阿司匹林剂量相关。结论200 mg/d剂量阿司匹林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性价比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唐学军 《河北医药》2013,35(8):1188-118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片;对照组39例,口服阿司匹林片。2组均依据病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是一组较理想的治疗组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给予3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即小剂量组(10mg/d)、一般剂量组(20mg/d)、大剂量组(40mg/d)治疗24周,比较各组疗效和不良反应(ADR)。结果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均可改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且一般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总ADR发生率为16.7%,以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增高、肌痛为主,ADR发生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在不同剂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但随服用剂量的增加,随剂量的增大,ADR发生率升高,但多数症状轻微,临床中应根据病情适量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拉莫三嗪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8年2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老年癫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拉莫三嗪使用剂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拉莫三嗪片治疗,拉莫三嗪起始剂量25 mg/d,2周后为50 mg/d,第5周以后为目标剂量100 mg/d,维持100 mg/d治疗观察至第8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拉莫三嗪片治疗,起始剂量25 mg/d,2周后为50 mg/d,第5周以后为目标剂量50 mg/d,维持50 mg/d治疗观察至第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P300潜伏期、波幅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7.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300潜伏期显著降低,波幅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及波幅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大剂量,小剂量拉莫三嗪治疗老年癫痫患者能达到很好的疗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功能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双抗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本研究数据依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仅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服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4.0%)远远高于对照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0%)和对照组(8.0%)类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双抗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较满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明显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和双负荷剂量组,每组45例.标准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双负荷剂量组患者给予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以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双负荷剂量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97.78% vs.84.44%;Z=7.717,P=0.042).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安全高效和副作用少等特点,值得在脑梗死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施普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3组各50例,均应用施普善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小剂量组应用施普善10ml/d,中剂量组应用施普善30ml/d,大剂量组应用施普善50ml/d,分别于发病后48h内、治疗20d后对3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3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大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比较,大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结论:施普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露 《北方药学》2017,(12):145-14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患者来院诊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45例,前者给予米非司酮10mg/d进行治疗,后者给予米非司酮25mg/d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小剂量组总有效率(88.89%)和大剂量组总有效率(91.11%)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均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大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和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相当,均能有效缩小肌瘤的体积并改善临床症状,但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方法将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除了调整血压、血糖,血脂高患者均嘱低脂饮食及去除不良嗜好外,均予阿司匹林75mg口服和银杏达莫20m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mg,疗程均为10~20d。6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为33.8%高于对照组的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再发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发生脑出血3例,2例发生肌酸肌酶(CK)暂时升高、肌痛;对照组发生脑出血2例。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明显减少卒中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且不良反应轻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扩容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一周和两周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扩容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