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特异性莫洛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分别检测70例胃癌、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1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Bmi-1和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Bmi-1和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78.6%,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20.0%、15.0%),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7.14~27.44,P〈0.01)。胃癌组织中Bmi-1和hTERT蛋白阳性表达均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χ2=6.375~26.480,P〈0.05),而与病人的性别、Borrmann分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χ2=0.047~1.052,P〉0.05)。胃癌组织中Bmi-1和hTERT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1)。结论 Bmi-1、hTERT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胃癌及判断转移、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颗粒酶B(granzyme B,GrB)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旁、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GrB^+淋巴细胞与HCC、肝硬化的关系。方法:HCC60例,单纯性肝硬化62例,正常肝组织23例,以免疫组化二步法进行GrB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各组GrB^+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癌旁,HCC,正常肝,肝硬化组织;②HCC中GrB^+细胞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③HCC中15月内有转移组的GrB^+细胞数明显少于无转移组:(P〈0.01);④HCC中GrB^+细胞随着临床分期的发展有下降的趋势:(P〈0.05);⑤以术前甲胎蛋白(AFP)阴、阳性分组(20μg/L为标准),AFP阴性组和AFP阳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⑥肝硬化和癌旁组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GrB^+细胞均多于阴性组:(P〈0.05);HCC组GrB^+细胞与HBsAg无密切相关:(P〉0.05);⑦癌旁GrB^+细胞与是否伴肝硬化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临床上,随着HCC患者的病情恶化,GrB^+细胞逐渐减少。GrB^+细胞数量与HBsAg密切相关,与组织学分级、AFP和是否伴有肝硬化无关。GrB^+细胞也可成为反映机体抗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端粒酶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过度表达与胃癌恶性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免疫组化链菌素亲物蛋白-过氧化酶法分别检测端粒酶和TERT在胃癌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中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65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和h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2%和81.5%,显著高于相应癌旁非癌组织(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hTERT的表达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检测端粒酶和hTERT可以帮助判断胃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4.
鄢毅权  李介秋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493-1495,1498
[目的]探讨rac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Rac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Rac1基因与HCC转移侵袭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Rac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水平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Rac1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AFP)、HBsAg以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结论]Rac1基因在HCC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能成为判断HCC转移、侵袭能力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46例,2例外伤性肝破裂3例肝血管瘤周围正常肝组织手术切取标本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结果:5例正常肝组织,4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0%。HCC患者PTEN表达总阳性率为65.2%(30/46),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90.9%(30/33)(P〈0.05),PTEN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AFP是否阳性.HBsAg是否阳性,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PTEN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病理分级,包膜的有无及癌栓的有无关系密切。其中高分化组(Ⅰ+Ⅱ级)阳性率为88%(22/25),低分化组(Ⅲ+Ⅳ级)阳性率为47.6%(10/21)。(P〈0.05),包膜完整者阳性率为88.2%(15/17)。无或包膜不完整者,阳性率为68.7%(17/29),有癌栓者38.4%(5/13),无癌栓者80.1%(27/33)(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鼻咽和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与鼻咽癌恶性生物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在38例鼻咽慢性炎性黏膜组织和56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鼻咽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生存期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鼻咽癌组织hTERT的阳性率为78.6%,与鼻咽慢性炎性黏膜组织hTERT的阳性率15.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的存活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改变可能在鼻咽组织癌变早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mRNA在HBsAg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HBsAg阳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结果:32例(84.2%)患者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呈阳性表达,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亦为阳性;而阴性表达的6例(15.8%)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HA和血清甲胎蛋白亦为阴性。HBsAg阳性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在合并肝硬化组为100%,合并血清甲胎蛋白〉25ug/L组为100%、无合并肝硬化组为57.1%,〈25ug/L组为57.1%,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率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癌组织甲胎蛋白RNA阳性表达与合并肝硬化呈正相关,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HBsAg阳性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其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与癌组织甲胎蛋白mR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CD13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3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84例肝细胞癌组织和40例正常肝组织中CD13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84例HCC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CD133表达与肝细胞癌血清AFP水平(χ2=4.02)、TNM分期(χ2=4.69)、病理分级(χ2=5.48)、门静脉癌栓(χ2=5.27)及肝硬化(χ2=6.04)具显著相关性(P〈0.01),而CD133表达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有无肿瘤包膜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133的过表达是反应HCC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对HCC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uPA和V-ATP酶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uPA、V-ATP酶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45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uPA和V-ATP酶mRNA表达,以7例肝血管瘤作为对照组。结果uPA mRNA在癌组、癌旁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4.4%和28.6%,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V-ATP酶mRNA在癌组、癌旁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7%、57.1%,3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以有/无肝内静脉癌栓形成和肝外转移将癌组分为转移和无转移两组,uPA、V-ATP酶mRNA在两组的表达均有差异显著(P〈0.01);而它们的表达与乙型肝炎、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uPA、V-ATP酶mRNA高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环氧合酶-2(COX-2)、P-糖蛋白(P-gp)和Bcl-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以及hTERT与胰腺癌的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胰腺癌38例,慢性胰腺炎25例,正常胰腺组织20例。以SABC法检测hTERT、COX-2、P-gp和Bcl-2的表达。按手术记录描述肿瘤的病理特征。结果在38例胰腺癌组织中hTERT、P-gp、COX-2、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8%、52.63%、76.32%、57.90%,评分分别为(6.04±1.08)分、(4.50±1.75)分、(5.96±1.60)分、(5.61±1.08)分,而正常胰腺组织和慢性胰腺炎组织的hTERT与Bcl-2阳性表达率和评分均为0,在慢性胰腺炎P-gp、COX-2阳性率分别为20.00%、24.00%,评分分别为(1.21±0.86)分、(3.59±1.42)分,在正常胰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15.00%、0,评分分别为(0.90±0.58)分、0分。胰腺癌组与其他组各项阳性表达率和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hTERT表达与P-gp(rp=0.365,P〈0.05)、COX-2(rp=0.534,P〈0.001)、Bcl-2(rp=0.557,P〈0.001)表达和临床分期(rp=0.333,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TERT、P-gp、COX-2和Bcl-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hTERT表达与P-gp、COX-2、Bcl-2表达和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ag-1及Bcl-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ag-1及Bcl-2在60例行肝脏部分切除的肝癌组织、30例癌旁肝组织与14例正常肝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Bag-1及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Bag-1及Bcl-2的表达在肝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形成、有无包膜形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ag-1及Bcl-2阳性表达者1a和2a生存率及生存时间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Bag-1及Bcl-2与肝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与其有关调控因子C—myc、突变型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85例甲状腺癌中hTERT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突变型p53的表达。结果①hTERTmRNA、C—myc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突变型p5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②hTERTmRNA与C—myc、突变型p53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与突变型p53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与突变型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增加激活了hTERTmRNA,从而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2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周围癌旁组织(距离癌灶2cm)标本、2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应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2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表达状况,并分析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miR-2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癌旁组织(P=0.000,0.007),乳腺良性病变与癌旁组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2)miR-21的表达增高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 miR-2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呈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mi-1、hTERT mRNA和蛋白在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5例乳腺纤维腺瘤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mi-1、hTERT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Bmi-1、hTERT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三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mi-1和hTER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Bmi-1、hTERT mRNA及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恶变演进有关。Bmi-1基因调控hTERT基因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重要意义。Bmi-1、hTERT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研究胸腺五肽(TP-5)对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建模和给药周期内一切操作均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药物;模型对照组:建立肝癌模型后,给药期以生理盐水替代TP-5;给药Ⅰ组:建立肝癌模型后,给药期给TP-5,0.25 mg/次,1次/d;给药Ⅱ组:建成肝癌模型后,给药期给TP-5,0.5 mg/次,1次/d。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结果模型组肝组织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P<0.001),CD8+T细胞在模型组肝组织中的比例低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P<0.001)。TP-5治疗后给药Ⅰ、Ⅱ组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reg细胞与模型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明显趋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P>0.05)。结论肝癌免疫微环境中CD3+T细胞、CD4+T细胞以及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CD4+CD25+Treg细胞比例增高,但在抗肿瘤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CD8+T细胞比例却明显下降,导致肝癌免疫微环境处于抑制状态;TP-5对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K—Ras和BRaf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4例前列腺癌和39例前列腺增生组织KRas和B-Raf蛋白表达。74例前列腺癌中高中分化23例,低分化51例;未浸润转移(A+B)期40例,浸润转移(C+D)期34例。结果K—Ras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79.73%,49/74)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23.08%,9/39),x^2=19.025,P〈0.01。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的表达分别为(65.22%,15/23)与(66.67%,34/51),x^2=0.15,P〉0.05,在(A+B)期与(C+D)期表达分别为(60.00%,24/40)与(73.53%,25/34),x^2=1.504,P〉0.05;B-RaI在前列腺癌表达(64.86%,48/74)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0.26%,4/39),x^2=30.659,P(0.05。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表达分别为(43.48%,10/23)与(74.51%,38/51),x^2=6.698,P〈0.05,在(A+B)期与(C+D)期表达分别为(42.50%,17/40)与(91.18%,31/34),x^2=19.107,P〈0.05。K—Ras与B-Ra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x^2=0.272,P〈O.05。结论K—Ras与B-Raf蛋tt过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B-Raf蛋白高表达预示着前列腺癌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影响,并研究高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UTI预处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70%肝脏IR损伤模型,即在肝脏缺血45min后再灌注2h。将40只大鼠随机为4组,分别为0.9%氯化钠对照组(对照组,n=10)、UTI预处理组(UTI组,n=10)、UTI+HMGB1拮抗剂组(UTI+Anti-HMGB1组,n=10)和乌司他丁+HMGB1诱导剂组(UTI+rHMGB1组,n=10)。比较各组大鼠在IR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的水平;对各组大鼠的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TI组在IR后血清中ALT、AST均显著降低(P<0.05)。UTI+rHMGB1组IR后血清TNFα、IL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UTI组和UTI+Anti-HMGB1组IR后血清TNFα、IL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显示,UTI组和UTI+Anti-HMGB1组的肝细胞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轻于对照组和UTI+rHMGB1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UTI组和UTI+Anti-HMGB1组肝细胞HMGB1表达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大鼠肝IR损伤后肝细胞中HMGB1的表达水平以及下游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IR损伤;HMGB1诱导剂可逆转UTI的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范建  孙冬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485-3487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磷酸化P38(P-P38)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uPA和P-P38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uPA和P-P38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没有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及癌栓等有关(P<0.05),二者之间比较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二者在原发性肝癌呈高表达,且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siRNA靶向沉默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hTERT基因表达,观察其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作为基因转染的载体,实时PCR进行扩增检测转染细胞的hTERT、bcl-2、COX-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TERT、bcl-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hTERT-siRNA完全沉默hTERT表达的基础上,bcl-2、COX-2基因mRNA表达的量在hTERT-siRNA转染后48h均明显受到抑制(P〈0.001),抑制率分别为87.86%、100.00%,但在72h后均恢复至与对照组相似的水平,而阴性对照组、Lipo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各基因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COX-2蛋白水平在转染48h和72h后被分别下调了58.54%和63.44%、50.06%和82.77%(P〈0.01),Lipo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靶向沉默hTERT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bcl-2、COX-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