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BPPV)的效果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5-70岁,后半规管BPPV31例,水平半规管BPPV9例,分别采用Ep-ley法、Semont法、Barbecue翻滚法及Gufoni复位法治疗。结果:后半规管BPPV31例,27例经用Epley法,4例经用Ep-ley法联合Semont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9例,6例采用Barbecue翻滚法,3例采用Gufoni复位法;其中38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9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43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38例,水平半规管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后半规管复位法和Epley水平半规管复位法治疗.结果 43例患者,痊愈36例(83.7%),其中27例(75%)在首次治疗后印无复发;好转5例(11.6%);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5.3%.结论 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该病治疗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3.
胡亦蓉  曾瀛 《江西医药》2022,(9):1044-1046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残余头晕症状的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BPPV手法复位成功患者181例,观察是否出现残余头晕,分为残余头晕组和无残余头晕组,对两组患者随访4周,观察残余头晕症状的特点,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181例患者中,男性58例(31.5%),女性123例(68.5%),平均年龄(59.61±11.94)岁,平均病程(5.92±3.41)d。其中,132例(72.9%)患者在手法复位成功后残留头晕症状,平均持续时间为(5.47±5.58)d。女性、病程长及复位次数≥3次者易残余头晕症状。结论 尽早及有效的手法复位治疗可减少残余头晕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复位治疗后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103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随诊3个月及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通过手法复位进行BPPV治疗,前半规管BPPV治愈率为100.00%,外半规管BPPV治愈率为93.94%,后半规管BPPV治愈率为91.38%,混合型BPPV治愈率为80.00%;治愈共94例(91.26%),无效共9例(8.74%)。治愈后随诊3个月无复发, 1例患BPPV10年的患者通过手法复位仅1次痊愈,随诊1年无复发。结论 BPPV患者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因而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6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变位试验时,采用红外线眼动记录仪对眼震进行记录,根据眼震的特点来判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位置和分型。后半规管采用Epley复位方法来治疗,水平半规管采用翻滚复位治疗观察其疗效。继发性同时需要对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结果有40例有后半规管患者采用Epley复位方法来治疗,有效率高达93.3%,而有28例水平半规管患者采用翻滚发复位治疗,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手法复位治疗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方法很简单,治愈率高,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 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将12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Romberg征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3.33%(P <0.05);研究组Romberg征阳性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0%(P <0.05)。结论对BPPV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药物辅助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10.34%(3/29),对照组复发率为68.18%(15/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手法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门诊及住院共103例BPPV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主诉症状及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大体分为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前半规管及混合型半规管BPPV。对不同类型BPPV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评价治疗后第3天、1个月疗效,完全无眩晕及眼震阴性者视为治愈,眩晕减轻或变位试验诱发仍有轻微眼震为改善,眩晕无减轻或眼震明显者为无效。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3d后治愈92例(89.3%),改善9例.有效率为98.1%;1个月治愈100例(97.1%),改善2例,有效率为99.0%。结论根据主诉症状及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断BPPV类型,对不同类型BPPV患者进行相应手法复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BPPV患者,均采取耳石复位法治疗,2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50例BPPV患者治疗均顺利结束,2周后治愈38例(占76.0%)、改善7例(占14.0%)、无效5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结论 耳石复位疗法可安全有效地治疗BPPV,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短期疗效,观察伴发基础疾病对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73例明确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对其进行手法复位,3 d后观察复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是否伴发基础疾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不佳组在受累半规管的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性别及是否伴发基础疾病均对复位的短期疗效无影响,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外伤及颈椎病均对短期复位效果无影响,发病的半规管类型会影响手法复位的短期疗效,多半规管型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1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原因[1].症状可因头位改变而突然出现,如坐位躺下、低头或仰头时,以短暂发作(数秒至数十秒)的严重眩晕及眼震为特征,可伴恶心、呕吐,但无听力丧失,变位眼震试验阳性.笔者利用Epley及Barbecue翻滚法治疗BPPV患者5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7,(6):135-137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短期疗效不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50例在我院确诊的BPPV患者,经过2周内3次以上的手法复位仍疗效不佳,记录各患者临床表现及随诊结果,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BPPV患者中,60岁以上的36例,占70.2%。纯音测听双耳正常19例,31例有不同程度的耳聋症状。冷热试验异常中同侧19例,对侧12例;高刺激速率ABR异常中同侧22例,对侧17例。单侧后半规管受累10例,单侧后半规管嵴顶受累11例,单侧水平半规管受累11例,上半规管受累者8例,混合型BPPV 12例。2周~1个月内痊愈23例,1个月后31例,2个月后35例,3个月后39例,1年内手法复位完全无效的9例,有效的41例中1年内复发的25例,占61.0%。结论短期疗效欠佳的BPPV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嵴顶结石、多管受累可能是其复位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此类患者一次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多数需要联合多种复位方法,结合体位训练和药物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各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收治的耳石症患者共774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药物组(N=385)与联合组(N=389),药物组单纯接受耳石症药物治疗,包括倍他司汀、西比灵胶囊及银杏叶制剂等改善微循环药物。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Epley与Barbecue手法复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1个月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周、1个月随访发现有效率为93.2%与93.7%,明显高于药物组87.3%与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明显低于药物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耳石症复发率为8.4%,明显低于药物组复发率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耳石症采用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误诊原因及确诊后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8例误诊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入院时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28例、梅尼埃病8例、高血压病5例、颈性眩晕5例、脑梗死2例;后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 39例,外半规管BPPV 9例;所有误诊病例确诊后予手法复位均痊愈。结论凡是与头位变动相关且持续时间短的眩晕发作,应行Dix-hallpike试验及平卧侧头诱发试验以避免误诊;明确诊断后予行手法复位,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3、5天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Romberg征阴性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利多卡因治疗BPPV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患者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出现的短暂旋转性眩晕与眼震 ,它是一种外周前庭性疾患 ,占所有眩晕患者的17 %~22 % [1],多具有自限性 ,但也有部分患者长期迁延不愈。既往BPPV以保守治疗为主 ,主要采用前庭习服训练 ,患者常因不能耐受反复头位改变引起的眩晕而难以坚持。而各种手术治疗因固有的并发症、危险性及疗效的不确定性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国内外相继成功开展了新的治疗技术———耳石复位法 [2~5],并逐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204例,通过详细的病史调查及合并疾病分析,比较具有合并疾病和无合并疾病的BPPV患者的半规管受累及预后情况.结果 204例BPPV患者中PC-BPPV184例(90.2%),HC-BPPV12例(5.9%),混合型8例(3.9%);有合并疾病65例(31.9%).无合并症BPPV首次复位治愈124例(89.2%),有合并症患者首次复位治愈56例(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对于是否存在合并疾病的BPPV,根据其起病形式行手法复位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博兴县人民医院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每组36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