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患者男,27岁,发现右肘部肿物半年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肘部有一肿物,逐渐增大,后右肘外侧亦发现一肿物,质地均较硬,如鸽卵大小,局部无红、肿、热、痛,在外院行穿刺病理检查,为右肘部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4.
腱鞘囊肿与腱鞘巨细胞瘤都是最常见的浅表软组织肿物之一,均好发于关节部位.腱鞘囊肿的常见超声表现为囊性回声,而腱鞘巨细胞瘤超声表现为实性回声,若肿物超声表现为实性回声,结合发生部位,很容易误诊为腱鞘巨细胞瘤.本文报告 1 例肿物超声表现为实性回声、误诊为腱鞘巨细胞瘤的左腕部腱鞘囊肿,分析2 种肿物的超声表现、形成机制和手... 相似文献
5.
6.
腱鞘巨细胞瘤为极罕见良性肿瘤,现将我院1987年~1996年3月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手抬腿鞘巨细胞瘤报告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女4例,男1例,汉族2人,维吾尔族3人。年龄28~62岁,28岁1例,30岁互例,40岁1例,49岁1例,62岁1例。本组5例受累部位均为手指。病史1~6年。症状均为手指肿物而逐渐增大,病情进展缓慢。1例有外伤史,余4例无明显诱因发病。患处有软组织肿块,质韧硬,较固定,可有压痛、放射痛等症状。表皮不变色或暗红。2X线征象:食指2例,中指2例,拇指1例。患处有软组织块影,质地均匀,涉及范围及大小不等,软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我院2002~2008年间共收治的40例腱鞘巨细胞瘤病例资料。结果40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男女之比为0.86:1。平均年龄41岁。发生于手部37例.足部3例。肿瘤易从周围组织分离,并完整切除。病理特征为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细胞及含铁血黄素。部分区域可见大小不等的裂隙或玻璃样变。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均为腱鞘巨细胞瘤。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滑膜细胞或趋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是发生在关节和滑囊内或沿腱鞘生长的良性肿瘤。发病以中年多见,女性比男性患病率略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触鞘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术后必须送病理检查证实,并了解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女,58岁。因左手无名指指腹及掌指关节掌侧结节术后反复复发20余年,伴胀痛、麻木3年余入院。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无名指指腹及掌指关节掌侧黄豆大小软结节,无疼痛。结节逐渐增大,掌指关节活动轻度受限,5年前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行手术治疗3次。术前及术后均诊断为腱鞘囊肿,但术后病灶切除物均未行病理检查。近3年原术区部位又出现结节状隆起,并逐渐增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9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本组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手部为高发部位,表现为早期局部肿物。肿瘤平均直径1.36 cm,由单核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组成,其中29例瘤细胞生长活跃,6例易见核分裂相。所有病例均行单纯肿瘤切除术,核分裂相活跃者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随访1~118个月,15例失访,9例复发。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常见软组织良性肿瘤,确诊依据病理形态学检查。确诊后宜行局部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TGCT)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对7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D—TGCT的临床特征、病理和治疗进行了网顾性分析。结果 D—TGCT临床表现为近关节区逐渐长大的浅表软组织肿块,病理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并见散在的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化:CD68、α1 -AT、vimentin和溶菌酶阳性;S-100、EMA和CD34阴性,7例均接受手术和放疗,1例复发。结论 D—TGCT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后辅以放疗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1岁。左手食指肿胀5个月,发病时疼痛、发热、血象升高,经抗炎治疗后缓解,但肿胀未减轻,屈指活动受限。查体:左食指增粗,张力增高,皮肤无红热,轻压痛。X线片示左手掌指各骨未见异常。高频超声(ATL HDI 3000超声仪,探头频率6~12MHz)显示:左食指屈指深浅肌腱完整连续,其周围腱鞘内可见低回声充填,前后径12mm,左右径22mm,范 相似文献
13.
局限性和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52例临床及病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腱鞘巨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2例GG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比较。结果:局限性GCT(F-CT)40例,87.5%发生在手指,平均直径1.3cm,包膜完整,6.7%术后复发;弥漫性GCT(D-GCT)12例,全局发生在大关节,平均直径2.5cm,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42.9%术后复发。F-GCT与D-GCT组织形态相似,但单核细胞的梭形化及滑膜样裂隙较明显,细胞异型及坏死均为2.5%;D-GCT慢性炎细胞及含铁血黄素较明显,细胞异型及坏死均为16.7%。免疫组化显示两种类型中核细胞Vim( )、68( )、PCNA( ),而多核巨细胞Vim( )、CD68(+)、PCNA(-)。在2例D-GCT中另见散在性SMA(+)、Des( )、S-100(+)的大细胞。结论:F-GCT与D-GCT的生长方式和术后复发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15.
16.
腱鞘巨细胞瘤11例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腱鞘巨细胞瘤的MRI病例资料,所有病例行MRI平扫,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位于手掌指6例、腕关节1例、足4例,MRI主要表现为关节周围肿块,T1WI序列11例均为等信号,T2WI序列5例呈高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呈低信号,2例增强后病灶有强化,骨质受侵犯3例,关节囊积液1例,关节周围软组织受推移包绕3例。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MR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8月9例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GCTTS患者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9例GCTTS患者中,病变位于膝关节6例,踝关节1例,腕关节1例,足背1例;4例局限型,5例弥漫型。T1加权像6例与骨骼肌信号相近,1例稍高于骨骼肌,2例相对于骨骼肌呈等低信号;T2加权像5例稍高于骨骼肌信号,2例相对于骨骼肌呈等高混杂信号,2例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关节积液2例,骨质受侵犯2例。结论 MRI对GCTTS有特征性表现,并敏感显示关节内外组织结构的侵犯程度及范围,MRI是诊断GCTTS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54例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对其中16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男女之比为1:1.7,平均年龄为36.7岁(8~62岁)。以右手拇指最多见,平均最大径1.6 cm,多有完整包膜。肿瘤主要由大的滑膜样单核细胞、小的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泡沫细胞、纤维母细胞及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根据组织形态特征,将其分为增生型、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型和纤维化型3种组织学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lusterin在滑膜样大单核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CD163在组织细胞样小单核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CD68和Vimentin在4种细胞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弱不等。Ki-67阳性细胞均为单核细胞,增殖指数3%~12%,平均5%。结论L-GCTS是一种向滑膜上皮分化的肿瘤,根据其组织形态,可将其分为3种亚型,反映不同时段的形态特征,各型间常有重叠。彻底的局部切除肿物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了预防复发,局部放射治疗或靶向治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伴腹膜后巨大肿块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 (D T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结合文献对 1例罕见的伴腹膜后巨大肿块的D TGCT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D TGCT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 ,并见散在的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 ,可见单核细胞的梭形化及滑膜样裂隙。在小的组织细胞间可见散在的树突状组织细胞 ,免疫组化 :CD68(- ) ,desmin(+)。结论 D TGCT呈浸润性生长 ,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并非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吴汤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0(6)
正腱鞘巨细胞瘤是手足较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尤其是手指腱鞘瘤。高频超声不但可以清晰显示浅表肿块,尚可显示肿块与周边肌肉、肌腱、神经及血管等组织结构的关系。本组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术前超声影像资料,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62例,其中女40例,男22例,年龄5~71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