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京刚  胡春洪  邢伟  陈杰 《江苏医药》2012,38(7):818-820
目的探讨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CNC的CT及MRI表现。15例行MRI检查,1例行CT检查,MR检查者均增强检查。结果 16例CNC位于侧脑室12例,三脑室1例和四脑室3例。12例侧脑室CNC均附着在单侧透明隔上,肿瘤以囊实性为主且囊较小;T1、T2呈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呈轻中度强化。1例三脑室CNC呈完全囊性,增强不强化。2例四脑室CNC呈囊实性,1例呈结节状,增强后实性部分及结节强化较明显。结论侧脑室CN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术前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而三脑室、四脑室CNC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15例的CTMRI表现。结果13例肿瘤均位于双侧侧脑室透明隔或第三脑室Monro孔处,分别向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内生长,肿瘤呈不规则形,边缘清楚。CT平扫呈略高密度,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MRI表现为略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可见小的囊变灶,注射Gd—DTPA后,病变轻度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I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颅咽管瘤的CT、MRI表现的分析,评价CT和MRI对颅咽管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的分析,讨论该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28例颅咽管瘤患者中,位于鞍内4例,鞍上17例,同时累及鞍内、鞍上7例;28例患者中,22例肿瘤呈囊性,CT表现为鞍区类圆形低密度灶,灶周伴蛋壳样钙化,MRI有24例表现为长T1WI长T_2WI信号,2例短T1WI长T2WI信号;5例呈囊实性表现,CT平扫为类圆形混杂密度灶,MRI在T1WI表现为低等混杂信号,T_2WI表现为高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行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环状强化;1例患者肿瘤为实性,CT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MRI表现为等T_1WI长T_2WI,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在颅咽管瘤的诊断中具有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元肿瘤7例,回顾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3例,分别位于额叶、颞叶及右侧丘脑,其中1例钙化和囊变,1例水肿;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2例位于透明隔,1例位于右侧侧脑室,均为混杂密度肿块;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1例,囊变明显,肿瘤实体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部分神经元肿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仅靠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是困难的,须结合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该类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学特点,提高对PNET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为PNET的临床、CT和(或)MRI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34岁,平均18.8岁。影像学检查包括CT检查(n=5)和MRI检查(n=3)。CT检查当中,平扫1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MR检查中,平扫1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结果胸壁软组织2例,肋骨1例,上颌窦1例,鼻腔1例,第四脑室1例,右侧额叶1例。发生在中枢的PNET共2例,CT表现为分界清楚的等或低密度肿块,MRI表现为团块状的等、稍长T1等、长T2信号,内部信号混杂,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区,伴有脑积水,肿块均有不均匀明显强化;发生在外周的PNET共5例,CT表现为范围较大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MR表现为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一高信号,肿块均有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通过本组病例分析,PNET的CT、MRI表现虽缺乏特征性,但是CT和MRI能提示为恶性肿瘤,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肿瘤侵犯范围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在制定手术计划、评判肿瘤转移和复发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亮 《河北医药》2012,34(3):378-380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MRI表现.结果 6例脑膜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MRI多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部分肿瘤内可见钙化(2/6);周边脑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增强扫描大多数呈明显均匀强化;其中5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并评价采用CT与MRI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46例肿瘤患者中42例为单发,其中16例在胃,20例在小肠,6例在结肠,其余4例为胃肠道及其系膜多发.呈现出分叶状或类圆形的肿块,其长径在4~21 cm范围内,CT结果显示平扫肿块密度不均匀,大部分出现坏死及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出现强化,静脉期强化比动脉期强化要明显.MRI结果显示平扫病灶T1WI低或信号微弱,信号不均匀,T2WI混杂信号,主要是高或略高信号,且可见长T1与短T2的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显示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比动脉期要明显,坏死及囊变区均未显示强化.包膜强化者4例,包膜不强化者6例.全部患者均未见肠梗阻现象.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性,两种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坦峰  万常华  李蕊 《华北国防医药》2011,23(6):45-46,F0003
目的 总结少见脑膜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少见脑膜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少见脑膜瘤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右额叶、顶叶区1例,左枕顶叶交界区1例均呈囊实性改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左额骨脑膜瘤1例CT表现为额骨膨胀性不均匀增厚,MRI可见相邻额叶皮层受压;中颅窝底右侧、左枕骨区脑膜瘤1例CT表现为骨质不规则破坏;桥池脑膜瘤1例CT表现为不规则混杂密度影,MRI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右侧脑室、右蝶骨嵴视神经管脑膜瘤各1例MRI扫描信号较典型,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少见脑膜瘤的影像表现有其特殊性,根据肿瘤部位、信号密度及强化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侧脑室内分叶状实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掌握它们之间的鉴别诊断。以提高对侧脑室内呈分叶状实性各种肿瘤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侧脑室内分叶状实性肿瘤CT、MRI表现。其中CT检查4例,MR检查6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8例。结果本组18例中,脑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中央性神经细胞瘤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室管膜下瘤1例。CT显示肿瘤钙化较佳,MRI定位准确性高,并能准确显示邻近结构情况。结论侧脑室内不同种类分叶状实性肿瘤与发生部位、患者性别、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结合发生部位、患者性别、年龄特征及各肿瘤信号特点,可提高诊断准确率,MRI在其鉴别当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利用16排螺旋CT和MRI,回顾性复习2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MRI表现,对肿块的边界、大小、均匀度及强化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平扫期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强化程度较低。核磁肿瘤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呈混杂信号、中低信;呈轻中度强化;实性肿瘤为不均匀强化或均匀轻度强化。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体积小时一般密度均匀、边界光整,增强后强化程度较肾实质明显偏低,但也可出现体积较大、强化明显、囊变坏死或周边侵犯及转移等表现。CT、MRI表现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内有灶状出血坏死和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和MRI对乳头状肾癌的早期诊断帮助很大,尤其是16排螺旋CT,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CNC患者86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术前MRI特征的具体作用。结果 86例CNC患者中,病灶内部或其边缘出现囊变较多,其中皂泡征73例、病灶矢状位呈现扇形征53例;DWI上发现实性部分中高或稍高信号者79例,高低信号者7例;增强扫描中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者13例、呈中轻度强化者73例、病灶出现血管流空影者60例;病灶相连于透明隔宽基底66例,且邻近Monro孔,主要处于前2/3区域侧脑室;于患侧出现脑积水症状49例。结论 CNC的MRI影像学特征较为明显,整体诊断价值较高,结合患者的典型特点与发病年龄,能够有效区别于其他脑室内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 (CPA)胆脂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PA胆脂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包括CT及MRI)。结果 肿瘤位于左侧CPA 6例 ,右侧CPA 5例。 9例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 ,8例表现Ⅴ、Ⅶ、Ⅷ颅神经损伤症状 ,4例表现小脑共济失调症状。CT扫描 :肿瘤边界清 ,瘤周水肿不明显。 7例为低密度 ,4例为混杂密度。肿瘤形态不规则 8例 ,类圆形 3例。 11例增强扫描 ,9例增强不明显 ,2例边缘强化。MRI表现 :7例行MRI检查 ,T1WI上 ,6例呈均匀性低信号 ,1例呈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少许高信号改变。T2 WI上 ,5例呈略低于脑脊液的高信号 ,2例肿瘤信号等于脑脊液信号。 6例增强扫描中 ,5例无强化 ,1例边缘强化。结论 CPA胆脂瘤无特征性临床症状 ,易误诊。CT与MRI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 ,结合临床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3.0T MRI对外伤性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意义。方法收集外伤性脾损伤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岁。18例为车祸撞击致伤,6例为打击伤,8例为高处坠落伤,29例病例经CT诊断确诊,27例患者手术证实,其中3例CT检查可疑性挫裂伤,最后经MRI和临床确诊。结果脾实质内斑片状高密度影或稍高密度影,脾周新月形等低密度混杂影,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CT表现,MRI检查主要表现脾实质内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脾包膜下血肿,CT表现沿脾侧边缘向外新月形低密度影,增强脾实质明显强化,而血肿不强化。脾内血肿呈类圆形或斑片状高密度影。脾撕裂伤在脾实质内见低密度带,MRI表现为脾周外缘长T1长T2的新月形包膜下血肿,脾脏内部斑片状T2WI高信号影或高低混杂信号影。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显示绝大多数外伤性脾破裂的典型CT表现,并能明确分型,对于轻微的脾实质内挫裂伤,MRI独特的异常信号特征是诊断脾挫裂伤最好的检查方法,明显优越CT及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4.
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脑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本组脑内多发病变2例,单发1例。CT表现:多发者表现为双侧额、顶叶皮层下深部白质区、双侧基底节区及丘脑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稍高密度结节或肿块,均明显强化;单发者右丘脑部明显肿胀,内见高低混杂密度影,呈多结节及肿块样强化,周围见明显水肿带。MRI表现:多发者表现为稍长T1、T2信号结节,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单发者T1/VI为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呈大小不等结节及肿块样强化。结论虽然脑原发性淋巴瘤术前影像诊断困难,但其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仔细分析其特点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程,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本组11例行CT扫描,9例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发生于胰头部3例,胰头颈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5例,胰尾部3例。本组14例病灶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不规则分叶状4例。肿瘤最大径线2.1~10.8cm(平均7.77cm)。CT平扫均显示密度不均,其内见大小不一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中度-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增强后均强化不均,呈进行性强化,3例病灶内见斑片状出血灶,2例病灶内有钙化,2例侵犯邻近胰腺,1例伴肝转移。MRI多表现为较大的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或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呈中等度持续性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的密度或信号变化能够反映病灶组织学成分的不同,CT和MRI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浩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486-1487
目的:为提高CT及MRI诊断水平,分析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学对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原发性脑淋巴瘤可发生于幕上或幕下,单发5例,多发14例,多呈圆形。CT多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I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病灶大多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进行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有助于CT及MRI诊断及鉴别诊断。MRI多轴位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及周围临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CT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膜后肾周肿瘤的CT、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术前应用CT、MRI检查,术后诊断为腹膜后肾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CT、MRI的征象,探究其应用价值。结果 35例患者中有10例为肾周淋巴瘤,表现为肿瘤密度均匀,在增强扫描后可以见到动脉期有强化,延迟期和门脉期有渐进性强化,在T_1WI有稍等信号,在T_2WI有低信号,在DWI有高信号,行进行性增强扫描有渐进性强化;13例为肾周转移瘤,表现为内部密度不均匀,有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在增强扫描后,可见动脉期非坏死期有不均匀强化现象,在延迟期呈现持续强化,在T_1WI和T_2WI上均有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在肿瘤的内部有出血和坏死区;8例为副神经节细胞瘤,在T_2WI上有明显的高信号,在T_1WI上有低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在延迟期强化减弱;4例为肾周脂肪肉瘤,表现为肿瘤较大,密度混杂,T_2WI有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有不均匀强化。结论 CT、MRI均可以用于腹膜后肾周肿瘤的诊断,具有定位准确的特点,可以清晰的显示肿瘤和血管以及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软组织静脉畸形的MRI信号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32例经手术病理、介入造影或随访结果证实的软组织静脉畸形病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特点.结果 32例软组织静脉畸形病变位于头颈部4例,躯干部6例,周围肢体22例.病变形态多呈不规则团块状或大片状,四肢病变长轴多与肢体长轴方向一致.MRI信号表现为T1WI呈与肌肉信号相等(13/32)或呈等、高混杂(11/32)或等、低混杂(8/32)信号.T2WI呈高信号(14/32)或混杂(18/32)信号.SPAIR多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21/32),部分病例明显强化(9/32),少见不强化(2/32)病例.结论 MRI信号特点可反映软组织静脉畸形的复杂病理成分,根据影像表现术前可做出准确的诊断,并能对静脉畸形大小、累及范围作出判断,从而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和CT表现以及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例,脑内型患者23例,12例患者行CT及CT增强检查,18例患者行MRI检查,5例患者行MRA检查。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约75%为单发,病灶无明显的占位效应,病灶周围一般无水肿,较大者可见轻度水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为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低信号环绕的混杂信号团块影,形似桑葚状。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以中颅窝最多见,也可位于小脑幕,大脑凸面等,MRI呈较均匀的稍长T1、长T2信号,形似哑铃,很少合并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见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特异性MRI表现,结合CT和MRA检查,可明确诊断;脑外型较易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围绕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病理改变及CT与MRI征象表现展开对照并进行分析研究,以加深对此病鉴别诊断能力、有助于诊断水平的提升。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做过CT及MR检查且已行穿刺活检或经过手术取得病理证实的病例。结果病例组70例,其中38例为肿块型、18例为管周浸润型、10例为管内生长型,4例未见明确肿块。病灶位于肝左叶50例,位于右叶20例。CT平扫显示大部分肿块密度略低,同正常肝组织间界限模糊。MRI平扫病灶信号表现为T1WI序列上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欠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较弱、不明显或表现为边缘强化,延迟期扫描病灶中央部位呈条隔状、混杂高低不等或者质地均一的强化,相应区域肝内胆管的扩张时常出现,肝叶萎缩经常发生,肝内胆管结石有时可并存。结论 CT及MR动态增强检查早期其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典型影像表现。同时参照其它CT、MR表现以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排除肝内其它疾病。CT、MR表现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相关信息,显著提高其与其他肝内肿瘤鉴别诊断能力并提高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